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我们是唱着《东方红》歌曲长大的一代。我们深知,当代中国无论是作为一个历史学范畴,还是作为一个政治学范畴,都与毛泽东有着一种特殊的联系。因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历史造就了巨人,同时巨人的影响博大而深远。人们时常谈起毛泽东非凡的一生,铭记着他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卓越贡献。毛泽东的思想和事业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同时也根植在世界各国朋友的心里。毛泽东所谱写的历史篇章,既是华夏历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人们至今仍在怀念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李红 《世纪风采》2008,(9):31-34
1939年11月底,毛泽东接到八路军总部转来的一封信,说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不幸逝世。毛泽东接到这封沉甸甸的信,马上给周恩来发了电报,要求设法弄清信中提到的弗朗西丝的近况,通知弗朗西丝有关白求恩去世的消息……由此,人们不免会探寻:那位疯狂工作、献身于人民而曾家喻户晓、影响几代人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知识非常渊博的大学问家。他一生追求通中外之学,究古今之变,探治乱之源,求大同之境。嗜读如命,涉猎宏广,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即使在工作、战斗极为繁忙之际也从未或辍。在各学科中毛泽东对历史学科情有所钟,在这个领域他同样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 一 毛泽东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就认定“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他从研读历史典籍中认识到“历史上凡  相似文献   

4.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岳麓书院的楹联,也是湖湘文化成就的最好注脚。春风拂柳,蓝天如洗。我从溁湾镇出发,来到岳麓书院门口,车停东方红广场,毛泽东雕像耸立在山门前,雕像刻画的正是中年毛泽东指点江山的英姿。中午之时,一群青年学子刚刚下课,他们三三两两,意气风发,结伴在书院周围行走。这里就是著名的湖南大学校址,门前匾额书有“湖南大学”几个刚劲大字,为1950年毛泽东亲笔手书。“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南大学的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  相似文献   

5.
辩证法作为一种人们思考问题、解决矛盾的思维方法,在人类历史上已经有过几千年的历史了,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州,在古代就产生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8页)恩格斯也指出:“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天性自信乐观、风趣幽默,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都喜欢和人们谈笑,就在那无拘无束的谈笑间,融洽了和战士、工作人员的关系,使大家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干劲倍增地做好本职工作。毛泽东在危急时刻,常常有幽默之举。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时,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王家坪毛泽东门前硝烟弥漫,弹片飞了一地。卫士们冲进毛泽东居住的窑洞,毛泽东依然在聚精会神地查看地图。"客人走了吗?"毛泽东看着地图问。"谁,谁来了?"卫士们怔愣住。"飞机呀,"毛泽东手中的笔朝天一指,"喧宾夺主,讨人嫌"。于是,卫士们都笑了,紧张情绪全部消失。作战间隙毛泽东仍不忘和战士们逗乐子。转战陕北时,由于敌人又  相似文献   

7.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竹内实教授,在日刊《中央公论》1986年10月号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题目是《历史中的毛泽东》。文章在谈到去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毛泽东著作选读》一书时说,今年是毛泽东逝世十周年,十年中,人们对毛泽东有过各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毛泽东主席百岁诞辰的日子里,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毛主席纪念堂门前站满了等待瞻仰遗容的人们。从天南海北进京的人,都怀着一个庄严的愿望——看看毛主席。毛主席离开我们17个年头了,岁月流逝,世界风云变幻,而瞻仰遗容的人们却总是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诗词的境界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函甫 《探索》2002,(3):15-16
通过分析毛泽东的诗词,把握毛泽东的情感境界、功利境界、历史境界、悲剧境界、变易境界等生命境界.毛泽东是一位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诗哲和政治家.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邓小平是20世纪两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伟人。邓小平充满传奇色彩的“三落三起”的政治经历,为人们广为传诵。而在“左”的思想下,毛泽东也曾有过四次遭贬的逆境。毛泽东十分赏识邓小平,认为他“人才难得”。邓小平对毛泽东也非常敬重。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人要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时,他毅然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维护了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对于建国后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关系,读者已经比较熟悉,这里记述的,是革命战争年代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真理的追求》1999年第3期刊登沙健孙的《坚持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文章说,有人认为毛泽东的思想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这种观点最初是国外学者提出的,国内也有人响应。对毛泽东的这种指责,带有严重的、根本的性质。民粹派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革命运动中的一个小资产阶级派别,民粹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如果认为毛泽东具有民粹主义倾向,那就意味着毛泽东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小资产阶级的革命家,他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已。历史的事实又是怎样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不是别人,正是毛泽东一再强  相似文献   

12.
回眸行将告别的20世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而其中尤为举世瞩目、也是最为深刻和蔚为壮观的,是在本世纪后半期50年中我们中国所经历的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及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这是一种以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艰难曲折历程,说到底,也是为了圆我中华民族百年振兴之梦,分别由新中国三代中央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孜孜不倦指导和推动的伟大实践进程。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探索者和伟大奠基者新中国成立后头30年的历史表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  相似文献   

13.
赵一楠 《湘潮》2011,(1):6-9
1975年5月3日深夜,毛泽东在他的住所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毛泽东讲话,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主持政治局会议,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对新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生活充满了戏剧性,历史的政治舞台上也同样充满了戏剧性。如果不是铁一样的事实,那么,谁能想象1945年的8月,毛泽东与蒋介石竟会坐到一起,会面,握手,交谈。 人们都熟悉这段历史:早在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即已背叛革命,制造白色恐怖,对共产党实行赶尽杀绝的政策;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则从血泊中站立起来,走上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之路。十年内战,蒋介石的枪炮和屠刀杀害了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2月26日,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山东省委党校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来自山东大学、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轻工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专家认为,在当今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来评价毛泽东,应当具有科学的态度、历史的眼光。毛泽东是一位世界伟人,毛泽东作出的巨大历史性贡献不独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值得欣慰的是,从各种信息渠道和媒介反映出来的情况看,一方面,人们仍然敬仰毛泽东。毛泽东倡导和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国现代化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主题,也是毛泽东、邓小平共同的终身目标。站在伟人肩上,邓小平以自己的睿智和勇气在现代化之目标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及现代化系统设置上实现了对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超越,从而为跨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一开始并未居于党的最高领导地位,而是随着他在党内的影响逐步扩大和他的正确思想为人们逐渐认识而确立起来的。其中,他与张闻天之间的权力移交最具代表性。 毛泽东当着人们的面说张闻天是“明君”,叫刘英为“娘娘”,背后也赞扬“洛甫是不争权的”;有人对张闻天尊重毛泽东有议论,甚至说他是“泥菩萨”,他也不为所动  相似文献   

18.
《资治通鉴》是北宋大学者司马光与助手历19年之久撰写的编年史巨著。全书上起东周,下迄五代十国,贯穿1362年历史,蕴含15个朝代的兴衰荣辱,总计294卷,是中国史学史上继《史记》之后的又一创举。 《资治通鉴》曾是毛泽东同志十分喜爱并多次向人们推荐的一部史著,一生曾圈点、阅读17遍。早在1912年,19岁的毛泽东就开始阅读这部书,并由此开始奠定了了解中国历史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对历史古籍的阅读、整理、出版极为关注。1954年,第一次全国  相似文献   

19.
陕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但却没能再踏上这片黄土地。然而,在这片黄土地上,却有着———历史定格在1935年10月19日的延安吴起镇。这一天,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率领中央工农红军踏上了黄土地。毛泽东把这一重要时刻称之为“到家了”。从此,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在陕北,毛泽东和党中央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当年,就是在延安那个还不为外人所知的陕北小镇,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毛泽东思想在这里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初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重大挫折,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此时此刻,一股“毛泽东热”在华夏大地悄然升起。1990年1月,在北京《大学生》杂志召开的一次青年知识分子的座谈会上,一些年轻人发出重新认识毛泽东的呼吁,之后的一年多,数以千计的大学生投入“寻找毛泽东”的行列,社会上也涌荡着对毛泽东的普遍思念之情。在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转折关头,如此壮哉“奇观”究竟预示着什么? 一、“毛泽东热”的内涵“毛泽东热”首先是一种政治现象。它反映了当代青年和群众力图重新认识毛泽东的倾向。“文革”一结束,社会上曾流行一股全面否定毛泽东的思潮。尽管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但这股思潮在社会上、在青年中的消极影响并未被清除。近几年,随着大量有关毛泽东生前生活的著作的出版,许多大学生开始了重新认识毛泽东的探索。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