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虽然美国只有232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奇迹。从1894年起,全球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被它占据了一个多世纪。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国际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动,每次变动都伴随着大国利益的重新调整。在这三次变动中,美国从一个新兴大国最终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中国也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艰难的民族复兴历程,最终成了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国。每次格局的变动,美国都是积极参与,而中国更多地是被动参与,但中美两国都从中受益。在变动中,中美关系也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情与仇的关系,反过来又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动。  相似文献   

3.
《求是》2014,(4)
<正>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6%,中国货物贸易额超过美国几乎已成定局。中国取代美国成为第一贸易大国,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在30多年前还一贫如洗的国家来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一地位,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更为重要的是,贸易的背后,向来不只是简单的货物流通和资本转移。纵观世界历史,从荷兰到西班牙,再到英国,这些国家能够先后成为世界霸主,贸易活动所带来的财富积累功不可没。不  相似文献   

4.
1997年10月24日,在江泽民主席访美前夕,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亚洲协会和美中教育基金会举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了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心是对中国采取合作的立场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克林顿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悠久的历史和强盛的未来的国家,无论如何,它都将对整个21世纪有重大影响。在新世纪的黎明,中国站在十字路口上,是采取合作还是对抗的立场,在未来几十年里,将深深地影响亚洲、美洲和整个世界。中国作为一个稳定的、开放的、非侵略性的大国,作为实行市场经济、政治多元化和法制的大国,作为和美国一道建设安全的国际秩序的大国出现,完全符合美国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中华腾飞,将是经济起飞、文化复兴、社会进步的全面振兴。未来的中国,将不仅是政治大国,而且是经济大国,科学文化大国。在东方世界的大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不仅作为一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而存在,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而存在;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新型文明而存在,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直至内在心灵的深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作为一种富于时代精神和东方神韵的新型文明,汇入世界新型文明的海洋之中。这种新型文明将以综合创新精神,从一个方面代表世界文化发展潮,为多元一体的世界文化增添新的源头…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得中原者得天下。”现在,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知中原者知天下。”从诸多方面看,河南在全国的地位都类似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中国在世界大格局中是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人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河南在中国的大格局中是第一人口大省,十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河南人;中国在世界的大格局中是农业大国,河南在中国的大格局中是农业大省;中国在世界的大格局中是经济大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河南在中国的大格局中是经济大省,  相似文献   

7.
《天津支部生活》2009,(6):50-50
王茂林在《求是》上撰文说,中国2007年GDP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分析,理性看待: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尽管GDP总量跃居全球第3位,人均GDP却仍处于全球第100位前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发展还不平衡,综合国力不强,国民总体生活水平在世界上排名靠后;  相似文献   

8.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特点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世界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卢、:一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都以振兴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争取下个世纪在世界上的有利地位作为首要的目标。为加速经济发展,各国纷纷调整内外政策。对内提出了新的经济振兴计划,比王口,美国提出了以大规模削减财政赤字和增强竞争力为核。C的“综合经济发展计划”;日本先后宣布了总额达1725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二是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增长速度加快。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991年为0.6%,1992年为1.8%,1993年为2.2…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7,(12):54-54
刘延棠在2007年第45期的《瞭望》上撰文指出: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在世界格局的变动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一起地位的滑落、俄罗斯表现的强势以及欧洲和平主义的共起,极有可能使国际政治和走国格局重心转到亚太。因而,创造维持一个于我有利的国际环境,也就变得尤为重要,中美关系相互借重:在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中.中关关系无疑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农业与可持续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以来,可持续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理论在世界各国备受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从1991年就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可持续农业试验示范区,并于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但是,我国正处于传统...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蔓延为世界金融海啸,全球经济形势日趋严峻。面对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座谈时,用斩钉截铁的声音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不仅表明了作为世界重要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对这场危机的态度,更显现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让世界放心、宽心、有信心。  相似文献   

12.
余丽 《红旗文稿》2014,(8):33-36
正曾几何时,美国作为世界霸主,在权力、制度、文化等领域施展着拳脚,好不风光。然而,近些年,受到新兴大国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快等因素的冲击,美国霸权渐趋衰落。一、美国权力、制度、文化霸权的衰落轨迹1.权力霸权:相对削弱且呈现进一步加大趋势。经济实力是一国获取权力的主要资源。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尤其是2008年以来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对主要大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程度不一,比较而言,美国、欧元区、日本遭受冲击最大,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国际局势正在继续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仍在曲折中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大国关系:深刻调整,总体趋缓当前,国际关系处于深刻调整期。美国的反恐战略已由初期主导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转变为为构建由美国支配的单极世界长远战略需要服务,这是当前国际形势变化的一个重大动向。各大国和地区集团…  相似文献   

14.
魏克 《廉政瞭望》2012,(9):48-49
中国——美国.太平洋两侧隔海相望的两个大国.共历了40年的波涛起伏。 从毛泽东与尼克松“改变世界的一周”,到邓小平旋风,再到江泽民朗读葛底斯堡演讲稿,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是国际关系新旧格局转换的重要一年,国际形势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同时,动荡和不稳定的因素也有所增加。各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正在进行以经济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力图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占据有利的国际地位。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军事安全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明显上升,一些国家军费有所上升,大国在地区的争夺更为加剧。一、多极趋势继续发展,大国关系复杂多变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最终形成,虽然“一起多强”(一超:美国;多强:…  相似文献   

16.
李小婉 《世纪风采》2010,(11):26-29
一 1954年1月21日,美国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康涅狄格电船公司的船坞下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以核燃料作为动力的潜艇。随后,苏联、法国、英国也相继拥有了自己的核潜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大国的中国怎么办,中国何时也能够拥有自己的核潜艇?这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人挂在心头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继续趋于缓和。在过去的一年,国际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各大国着眼于ZI世纪的战略,大幅度调整相互关系,多极化趋势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在加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成为驱动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重要因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太平,但进步力量也在增长,可以争取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日益发挥主导作用。一、“L越多强”相巨制衡,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美…  相似文献   

18.
雷思海 《党建文汇》2008,(11):19-19
面对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以美国和西欧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舆论界却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面避谈美国和西方的大国责任,另一面却在大谈中国的“能力”和“使命”。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根源在美国和西方世界,但美国上下却希望全球各国配合其金融政策,让其他国家来替自己的损失部分埋单,其理由是,“救美国等于救世界”。  相似文献   

19.
王桢 《湘潮》2014,(9):11-15
1979年1月1日,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副总理访美。这标志着自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7年后,东西方两个大国在观望与探询的等:待之后,终于求同存异,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在这一历史性事件中,邓小平起着决策者的重要作用,深深地改变和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张茉楠 《学习月刊》2011,(23):47-47
从收益率上看.作为国际债权大国的中国已经陷入了“斯蒂格利茨怪圈”,是指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将本国的企业的贸易盈余转变成官方外汇储备.并通过购买收益率很低的美国国债回流美国资本市场;而美国在贸易逆差的情况下大规模接受这些“商品美元”。然后将这些“商品美元”投资在以亚洲为代表的高成长新兴市场,获取高额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