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周恩来一生勤恳、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有时在16个小时以上。即便是在同病魔作搏斗的最后时期,他仍坚持工作,苦撑危局,直到最后一刻。据统计,从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周恩来共接受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就要动一次手术。只要身体能支持,周恩来就约人谈话(包括他主动约请和别的领导人要求来谈话,有时会见外宾后还留下主要  相似文献   

2.
雷锋的先进事迹,在1963年1月就已经引起周恩来的注意,并得到了周恩来的高度赞誉。在这年1月的春节期间,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对文艺界人士说:“你们这些作家,应该大量地反映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东北有一个战士叫雷锋,他的事迹可以写一写……” 《毛主席的战士——雷锋》长篇通讯于1963年2月7日的《人民日报》刊出当晚,周恩来和邓颖超就在灯下谈了这篇稿件。周恩来还亲自给《人民日报》社社长吴冷西打电活,他指示说:雷锋是个好战士,要估计到这个战士影响很大,需要很好地宣传这个典型。周恩来还叮嘱说: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3周年纪念日。从他辞世到将骨灰撒向祖国的江河湖海那几天,发生了一些感人至深的事,催人泪下。病逝于305医院1976年1月5日,305医院医护人员给周恩来做了最后一次手术。这时他已呼吸微弱,处于弥留之际。7日深夜11点,周恩来从昏迷中醒来,睁开眼认出泌尿科专家、医疗组组长吴阶平大夫。他说自己没事了,让吴阶平去照顾别的病人,随后又进入昏迷状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周恩来从战争年代养成了在夜里办公的习惯。周恩来常说,白天发生的事情,当晚报到他这儿,他夜里批了,第二天一早下面的同志就执行。不耽误事。1974年他已76岁高龄,患癌症已经两年,每天还工作十几个小时。华国锋和国务院的其他同志经常在夜里被叫到周恩来那里开会或研究工作,大家都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5.
秦九凤 《党史博览》2006,(12):11-16
1972年5月12日,周恩来的保健大夫张佐良在为周恩来做每月一次的小便常规检查时,从显微镜高倍放大视野里发现了4个红细胞;三天后,再一次为周恩来复检时,红细胞的数量变为8个!复检是由北京医院进行的,检查报告单上赫然写着“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九个大字。但周恩来一如既往,以惊人的毅力和病魔顽强抗争着。周恩来顽强地工作到1974年。这时,他的膀胱癌已多次复发,血尿不止。血尿一多时便凝成血块堵塞尿道内口,使得他排尿不畅,异常痛苦。“有时疼得总理在沙发上翻滚。”“他的病已到了再不住院治疗随时就可能由于血尿疼痛引发心脏病而危及他的生命了。”这是1997年张佐良大夫在周恩来生前副卫士长张树迎家中对笔者讲述的。从1974年6月1日起,周恩来不得不告别工作和生活了20多年的西花厅,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住院治疗,从而开始了伟人生命的最后阶段。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在全国解放以后,担任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周恩来考虑到吴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工作能力,曾建议安排他更高的职务。吴老得知后一再向周总理说明,他乐意担任人民大学校长,请周恩来总理不要为他的工作安排花费精力。吴老任人民大学校长期间,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给师生讲课,修改讲义。他每天早晨6时起床,一直忙到深夜,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吴玉章不图高位  相似文献   

7.
1936年1月的一天,宋庆龄把一封加盖火漆印的信交给董健吾说:“这封信非常重要,你要马上动身到陕北瓦窑堡去,当面把信交给毛泽东、周恩来。” 董健吾是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特科”成员,经常执行十分重要的任务。此时,他受党的安排,担任宋庆龄的机要交通。  相似文献   

8.
1977年冬的一天,作曲家傅庚辰在胡乔木家里谈起了想为周恩来写一首歌。胡乔木的儿媳透露: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在筹备周恩来生平展,里面有周恩来写的诗词。傅庚辰当即请她帮助先期参观,后在展厅看到了周恩来诗词手迹:“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他很快便谱成了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并由歌唱家黎信昌试唱录音。1978年春节,傅庚辰闭门谢客,倾尽心血修改歌曲《大江歌罢掉头东》。经过反复思考,他根据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和形象意蕴,把它构思成一幅音画,分为“江潮”、“高歌”…  相似文献   

9.
1999年 1月 10日《辽沈晚报·北方周未》刊登、3月 2日《作家文摘》转摘的《党史“活化石”唐韵超》一文中 ,第一节是“勇救周恩来夫妇”。内容是说 192 8年 5月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从上海出发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途经大连遇险的事。文中生动地描述说 :192 8年 5月的一天 ,周恩来、邓颖超扮成古董商夫妇 ,坐日本的轮船来到大连。按事先安排 ,唐韵超带领周恩来夫妇来到码头附近的一家实为我党地下联络站的“铁匠铺”。不料 ,周恩来夫妇走进房里不多一会儿 ,一名日本水上警探便衣就暗中跟了进来。警探从兜里掏出一张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照的肖…  相似文献   

10.
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中,陈列着1961年1月16日周恩来指示秘书写给淮安县委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1.
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中,陈列着1961年1月16日周恩来指示办公室同志写给淮安县委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2.
常悟 《廉政瞭望》2009,(4):49-49
江苏淮安的周恩来故居,陈列着1961年1月16日周恩来指示办公室同志写给淮安县委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3.
报刊文摘     
1974年6月,周恩来病情恶化,不得不含泪离开了工作25年之久的中南海西花厅他自己的办公室住院接受手术。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仍然不停息地工作、工作。在平均每40天动一次手术的情况下,他竟然会见外宾63次,参加会议40次,同人谈话233次。1975年1月13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20,(6)
正1972年8月中旬,周恩来被检查出癌症。从工作出发,他的记事本上多了一个熟悉且敏感的名字——邓小平。在毛泽东的同意和支持下,周恩来力促邓小平复出并主持中央工作。一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病逝。1月10日,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隆重为陈毅举行追悼大会,病中的毛泽东临时决定参加。周恩来马上通知在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负责人参加追悼会,并邀请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出席。毛泽  相似文献   

15.
<正>在1988年1月由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书信选集》一书的第303页,刊登了周恩来1946年6月11日在南京梅园新村写给他"铁仙四哥"的一封信。"铁仙四哥"名叫周恩夔,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的独生子,在周家"恩"字辈大排行四,所以行七的周恩来称他为四哥。周恩夔于清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初十(公元1894年1月16日)生于江苏淮安。据周嵩尧1943年手录的《周氏渊源考》记载,周恩夔是"国学生""江苏州同分苏县知事"。显然,这些学位、职衔都是他父亲为他捐买来的,是期望儿子日后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周恩夔为何取字"铁仙"?据现  相似文献   

16.
张素华 《党的文献》2005,(4):122-123
1960年10月初,陈云给毛泽东和周恩来各写一信,说他自8月10日北戴河会议结束以后,先在北戴河养病,9月12日起到河北、山东半个月,了解那里的农业情况.有些意见,已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讲了,也同管计划工作的李富春谈了两小时,还想同毛泽东、周恩来再谈谈.  相似文献   

17.
1976年1月8日,这是一个人们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为国家和人民耗尽心力的周恩来总理离开了深深爱着他的人民。带着对总理的深切怀念,记者走进了位于江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不仅为全国几亿人民的衣食住行日夜操劳,还时刻惦记着侨居在世界各地的千百万华侨,为维护华侨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而竭诚尽力。周恩来生前始终亲自过问侨务工作,在他的领导和直接关心下,1949年10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设立华侨事务委员会,由何香凝、李任仁、廖承志、李铁民及陈嘉庚等25人组成,负责全国的侨务工作,把侨务工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954年10月,周恩来在主持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安排领导人员具体分工时,亲自分管了外交部和华侨事务委员会。在他的领导下,主持制定了一系列与…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的冲击,被流放到江西劳动. 1972年5月,周恩来被确诊为膀胱癌,他衰弱、疲惫的身体,已不可能再事必躬亲、周到缜密地主持党务、国务工作.谁能更多地分担周恩来的工作?毛泽东想到了邓小平,8月14日,他在邓小平的长信上批示,邓"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可是,由于复杂的政治原因,毛泽东的批示迟迟没有得到落实.12月18日,周恩来亲自过问此事,催促中央政治局安排邓小平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长期担任共和国总理。他先后对苏联进行了十二次正式访问和非正式工作访问,开展国务活动和党际交流。可以说,周恩来既是中苏友好关系的亲历者,也是两党两国关系破裂的见证人。1950年1月至2月:商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1月10日,周恩来离开北京赴莫斯科,去商谈签订中苏新条约事宜。这是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