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连续给毛泽东发电报,邀请他去重庆进行国共两党之间的和平谈判。1945年8月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表示愿意前往重庆。没过几天,江青也借口看牙要求到重庆去。毛泽东考虑再三,向江青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不能作为代表团的成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和张治中不仅私交深厚,而且能共言天下事。在他们长达25年的交往中,有许多美好而感人的故事。 “他就是二到延安的好朋友” 建国初期,毛泽东常常这样向别人介绍张治中:“他就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连续三次给毛泽东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是”。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阻止或延缓全面内战的爆发,尽可能地去  相似文献   

3.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厉慧良,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曾经有过一段难忘的际遇——五次给毛泽东主席演戏。 毛泽东、蒋介石在重庆同看京戏 在中国,给毛泽东主席演出过的演员大有人在,但像厉慧良  相似文献   

4.
“送郎上前线”1937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派警卫员来到罗荣桓家,通知林月琴,到他的住处去一下。毛泽东让林月琴去他那儿,林月琴感觉很突然,也很紧张。她来延安已有些日子了,也曾多次见到过毛泽东,听他做过报告,但毛泽东单独找她谈话,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肖瑶 《党史纵横》2001,(2):33-34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当和平与民主的曙光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的时候,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连续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对蒋介石先发制人,大搞"假和谈,真内战"的伎俩,毛泽东洞若观火,决定"假戏真做","将计就计",去重庆,以揭穿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谎言,争取政治上的最大主动权.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和国民党政府谈判.  相似文献   

6.
一 1940年6月14日,萧军第二次来到延安,担任“文艺月会”干事、《文艺月报》编辑、“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及《鲁迅研究丛刊》主编,还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党和同志们的信任,使萧军满怀激情,愉快地投入到延安的革命文艺工作中去。 时间仅仅过了一年,1941年7月间,萧军产生了离开延安到重庆的念头。为此,他特意到毛泽东那儿辞行。如何向毛主席开口呢?一路上,萧军心情极为矛盾,在延安与毛泽东初次相会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清晰地展现在脑海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军从大上海一路辗转,于1938年2月间流亡到了山西临汾。在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一次谈话决定了张爱萍重返上海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目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曾经担任过军委骑兵团政委、时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的张爱萍,一心想奔赴前线,跃马挥戈,疆场杀敌。"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张爱萍最终选择了与抗大许多学员一样的方式,给学校和总政治部写信,要求到前线去。抗大学员不安心学习要求到前线去的情况最后被毛泽东知道了。这天,百忙之中的毛泽东在教育长罗瑞卿的陪同下来到抗大。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轰动全国,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这次会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而在三年前,即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毛泽东与蒋介石曾有过一次酝酿会面的事。后因时机不成熟,中共中央派林彪赴重庆与蒋介石见面,以便打开谈判之门。《一次为毛泽东重庆之.行埋下伏笔的国共谈判》将向您细述其详,展示历史上至今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一幕。  相似文献   

9.
正1940年秋天,蒋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一时之间,国民党特务肆意横行,为非作歹,气焰嚣张。当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重庆合川和北碚之间的古圣寺为难童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国民党当局认为:育才学校是"红色"学校,扬言要封闭。因此,地痞、特务多次到校捣乱。加之物价飞涨,办学经费困难,师生一日三餐眼看难以为继。陶行知整天穷于应付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心力交瘁,终于病倒在床。就在陶行知一筹莫展之际,9月22日傍晚,周恩来、邓颖超在《新华日报》记者张晓梅的陪同下,专程从重庆驱车到北碚,  相似文献   

10.
博采之窗     
毛泽东断名两“乔木”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乔冠华从广州去了香港,在《时事晚报》当主编。他以“乔木”为笔名,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共写了近100篇文章、50多万字。乔冠华的文章,不仅文笔优美,而且功底深厚,分析形势,切中要害。在香港乃至大陆引起强烈反响,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对其文章也给予很高的评价。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国民党当局竭力封锁消息不让中外记者知道。1945年8月28日上午,也就是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的这天,时任《新华日报》编委、国际述评专栏负责人的乔冠华到重庆珊瑚坝机场去迎接毛泽东。在毛泽东的随行…  相似文献   

11.
1941年3月,著名现代诗人艾青,由重庆到连延安。在这里,他与毛泽东有过一段密切的交往。毛泽东后来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艾青有建议和提供意见之功。有一段时间,他们通过若干封信,并有过多次长时间的交谈;艾青甚至还写了一首充满深切感受的诗作——《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8月,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又到了一个追思和感恩的日子。三年前的清明节,我写过一篇短文《追思与怀想》,我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仍然活在我们的心里面,我们将永远活在他们的事业中!"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如今,邓小平还活在我们这座城市里。邓小平与重庆的缘份起于1918年到重庆读书,那年他15岁,第二年离开重庆赴欧洲求学。邓小平第二次到重庆是1949年12月,那年他45岁,  相似文献   

13.
回延安汇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友渔奉召从 成都回到重庆,这时,《新华日报》总 编辑章汉夫已经随董老到旧金山出席联 合国大会去了。因此,张友渔代理过一 段《新华日报》的总编辑,同时负责写 社论;并和乔冠华分别写国内述评、国 际评述,每周一次。 9月间,我党代表团与国民党谈 判,张友渔担任代表团顾问,研究民主 宪政方面的问题,协助邓颖超工作。当 时还成立了一个修改"五五宪草"小 组。李维汉是组长,组员有何思敬、华 岗、张友渔。 1946年3、4月间,周恩来让张友 渔回延安向毛泽东、党中央汇报请示过 一次工作,是乘美军飞机去的。当天上  相似文献   

14.
博览之窗     
重庆谈判后期毛泽东为何迅速离渝 1945年8月1 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应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参加谈判.到谈判后期,毛泽东却产生了尽快离开重庆返回延安的想法.周恩来更是积极活动,希望国民党做出相关安排,让毛泽东能够尽快离渝.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而引发安全担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应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参加谈判。到谈判后期,毛泽东却产生了尽快离开重庆返回延安的想法。周恩来更是积极活动,希望国民党做出相关安排,让毛泽东能够尽快离渝。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而引发安全担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说过:“从1957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谈,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算是那场争论的当事人之一,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回顾历史,邓小平生前曾八次到莫斯科,其中有五次是参加中苏会谈。这几次会谈,都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展示了卓越的外交才华。一、1957年莫斯科会谈,毛泽东夸邓小平:“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邓小平随同毛泽东到莫斯科,除了参加会议外,他的主要任务是代…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能词善赋,诗词境界高远雅致,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在他写下的众多气势磅礴的诗词中,曾流传着三次与柳亚子唱和的佳事。 风流辞赋《沁园春》 1945年8月22日,毛泽东由延安飞抵重庆,开始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就在毛泽东抵渝的第三天,柳亚子到他住地拜访,首先面呈诗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卡尔系指卡尔·马克思,中山指孙中山)。同时,提出索要毛泽东的诗稿。9月6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等去柳亚子寓所回拜,以旧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2,(3):57-57
陶行知在育才小学当校长的时候,一次,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迟疑地接过糖。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在育才小学当校长的时候,一次,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迟疑地接过糖。  相似文献   

20.
王健 《世纪桥》2013,(10):70-72
笔者利用去台湾国民党党史馆征集资料的机会,调阅了该馆保存的2封之前一直未公开过的毛泽东信函,这"对于反映当时的时代情境和当事人的个性特色颇为传神"。从中,我们也可以窥探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