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总理是个高瞻远瞩、统驭大局的伟人,同时又是一位严细有加、明察秋毫的长者。夏衍同志生前曾忆及两件发生在重庆的小事,可以从中看到周恩来体察、体谅、体贴朋友和同志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一件是:在重庆时,周恩来常邀请一些党内和党外的朋友到郭沫若家中举行茶会或便餐。人数不定,少时三五人,多时二十余人。名单都由周恩来拟定。一次集会后,周发现按名单漏邀一人,当即对夏衍和负责通知的人进行了批评:“‘一人向隅,举坐为之不欢’嘛,在你们可能认为是无意的疏忽,一件小事,可在对方,会被认为是有意的疏忽,那就不是一件小事了。”说完,即派车接人,见面后,周还亲自向其表示了歉意。  相似文献   

2.
正抗战时期,周恩来同志根据党的指示,领导中共代表团和中共中央南方局,日夜奋战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战时首都重庆。他积极团结民主党派人士和各阶层人民,壮大了革命力量,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共的统战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率先垂范,求同存异,以情感人,以诚待人,以理服人,善于将党的方针政策与个人的人格魅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出高超的统战艺术。礼待黄炎培买下题诗画作战时的重庆虽然物资匮乏,但文化生活却十分丰富,文艺家们常常举办专场演出或个人作品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期间,是周恩来题词最多的时期,约有90幅左右,其中留下手迹者在半数以上。周恩来在重庆的题词以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30年代末40年代初,周恩来在重庆期间,经常到学校团体、工厂等基层单位,通过参加座谈会、做讲演,或参观、访问,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报告抗战形势、分析战局,鼓励人们为争取抗战胜利而奋斗。讲话、参观之后,周恩来在不少场合还题词留念,为我们留下了多幅珍贵的手迹。1939年1月7日,周恩来在一场空袭之后,仍应邀到重庆联立中学作报告,讲述八路军敌后抗战形势。报告结束后,他为该校二年级学生侯遇…  相似文献   

4.
特园,本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修建于1931年代初。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把特园建成党的统战工作的"俱乐部",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团结社会各界民主党派人士,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深入人心,筑成了抗战的强大阵容。  相似文献   

5.
寒冬 《党史纵横》2006,(10):52-53
以中篇名著《老人与海》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于1941年3月作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战地记者和小说家访问了中国。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火遍地,而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处于最危急时刻。海明威夫妇此行应纽约《午报》主编英格苏尔之请,考察中国对日作战及日本在远东  相似文献   

6.
正周恩来的一生,为我们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还是在风雨坎坷的建设时期,他都为我们党争取、团结、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党外朋友。特别是在重庆期间,周恩来敢于与国民党斗争的勇气和善于斗争的艺术,给民主人士留下了终身的美好记忆,铸就了党外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的友谊与真诚合作,周恩来不愧为党外民主人士的知音。  相似文献   

7.
周总理是个高瞻远瞩、统取大局的伟人,同时又是一位严细有加、明察秋毫的长者。夏衍同志生前曾忆及两件发生在重庆的小事,可以从中看到周恩来体察、体谅、体贴朋友和同志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邓颖 《红岩春秋》2012,(4):27-29
作为重庆一个老电力职工,我十分怀念敬爱的周总理。他在抗战时期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和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总理期间,都对重庆电力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热情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重庆电力的发展。热情支持怒吼剧社轰动山城1937年9月成立的怒吼剧社,是以电力职工为主体组建的。卢沟桥事变后,华西兴业公司(电建企业)职员、中共党员陈叔亮常与重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周恩来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围绕大局,把握知识分子特点和工作规律,团结、组织起广大知识分子,形成了一支"文化上的部队"。在工作方式上,周恩来一方面利用文工会、文协等合法机构,把广大知识分子组织起来;另一方面又注重通过重大节日活动、戏剧文化运动、报刊媒体等诸多形式,把知识分子发动起来。他还非常关照知识分子的生活与安全,花费大量心力保护知识分子。周恩来大后方知识分子工作的基本经验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带动作用;从知识分子特点出发,关照知识分子的切身诉求;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重视理论斗争和批评;广交朋友,善交朋友,在交友中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周恩来态度诚恳、认真细致的工作,促使大后方的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到抗战的宣传和民主进步的斗争中来,成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为抗战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也对后来解放战争中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知识分子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不主张在党内为个人搞祝寿活动。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世时以身作则,多年如一,坚持不为自己做寿。但是,也有特殊和例外,当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由毛泽东和党中央提议,就先后为徐特立举行过两次公开的祝寿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那天午饭后,我去见红军将领周恩来。他是领导中国共产党的三位核心人物之一。当我第一次读到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时,就一直想拜会这三位红军领导者。伟大的毛泽东和朱德都不在重庆,所以我一直在找机会,争取尽早接触到周恩来。年轻的将军周恩来是我生平见过的最富有诗意和多彩性格的人物。他的眼睛如通常的中国人那样,不过整体上颇有欧洲风情。他没怎么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2月间,龙飞虎随同周恩来来到重庆。重庆当时是国民党政府的陪都,南京沦陷后,国民党政府就迁到了重庆。这时,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也在这里成立,设在红岩村。周恩来公开的身份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党内职务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兼中共南方局书记。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 周恩来来到重庆后,住在曾家岩一座小楼里,办公也在这里,当时被称为“周公馆”。周公馆的里外环境都是经过国民党当局苦心安排的。小楼座落在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公馆侧面的一条胡同里,周公馆人员上下汽车都得徒步走过这条狭窄的胡同。  相似文献   

13.
?193i年11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版图,成为当时中央苏区21个组成县之一。1932年10月,国民党军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阶段“围剿”计划。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总管家周恩来出色的组织管理才能和优秀的个人品质,早在中央苏区就已经显露了风采。体察民情顺应民心1931年12月中旬,周恩来从上海经地下交通线辗转来到闽西,踏上中央苏区的土地。对于毛泽东、朱德为首的红一方面军开创的中央苏区,周恩来早有耳闻并心向往之。如今终于身临其境,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在12月25日给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的信里就高兴地写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位超过重要作用的领袖人物,对他的生平活动的研究,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今年是周恩来诞辰97周年,逝世19周年,笔者根据多年来收集的资料,撰写此文,以兹纪念。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新篇章。但是,党中央一到陕北,就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前一个月,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总”,自兼总司令,张学良以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辖东北军等国民党军队30万人,企图以重兵围剿红军。山西上皇帝阎锡山以黄河为屏障,与红军敌对,且已把…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的群众是我们的亲人 1933年夏,为了加强红军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军的军事和政治素质,党中央在江西瑞金创办了红军大学。当时,学员们除了学习军事、政治外,还要参加劳动。 一天上午,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到红大视察工作,恰巧遇上学校安排学员上山砍柴,全校空无一人。当匆匆赶来的周总政委刚要转身离开时,却迎面看见两位学员累得气喘嘘嘘的担柴归来。望着他们满脸的汗花,湿透的衣衫,周恩来笑着迎上去招呼他们放下柴担,表扬他们积极肯干,并一一询问了他们的学习、生产情况。然而,看看那粗壮的枝桠,结实的柴担,又望望偏东的太阳,周恩来若有所思,顿疑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17.
1948年4目23日,周周来来到西柏坡,1949年3自23日离开西柏坡。11个月,在人生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可在中国历史上,这11个月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11个月也是周恩来历史上极为辉煌的时期,他协助毛泽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毛泽东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 一 周恩来一到西柏坡,便立刻开始了他那紧张而又有条不紊的工作,协助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司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2,(10):28-29
南昌起义失败后,为保存实力,起义军主力主动撤出南昌,向广东进发。周恩来随部队来到了海(丰)、陆(丰)、惠(阳)、紫(金)、五(华)的边缘地区、中共东江特委所在地——惠阳中峒。在这里,入粤起义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俗称“红二师”。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宁是中央苏区县之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建宁战斗、生活和实践过。周恩来时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他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0.
钟波 《党的文献》2017,(6):69-78
抗战时期,周恩来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围绕大局,把握知识分子特点和工作规律,团结、组织起广大知识分子,形成了一支"文化上的部队"。在工作方式上,周恩来一方面利用文工会、文协等合法机构,把广大知识分子组织起来;另一方面又注重通过重大节日活动、戏剧文化运动、报刊媒体等诸多形式,把知识分子发动起来。他还非常关照知识分子的生活与安全,花费大量心力保护知识分子。周恩来大后方知识分子工作的基本经验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带动作用;从知识分子特点出发,关照知识分子的切身诉求;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重视理论斗争和批评;广交朋友,善交朋友,在交友中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周恩来态度诚恳、认真细致的工作,促使大后方的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到抗战的宣传和民主进步的斗争中来,成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为抗战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也对后来解放战争中第二条战线的形成,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知识分子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