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生特,原名雅各布·罗森费尔德,1903年1月11日出生于奥地利莱姆贝格的一个犹太家庭,1927年获得维也纳大学综合医学博士学位。受到工人革命运动影响,罗生特早年即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后由于反对希特勒吞并奥地利被投入集中营。在纳粹集中营,敌人的严酷刑罚不但没有使罗生特屈服,反而把他考验成为一个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罗生特深知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他决定投身中国人民的抗日洪流,继续进行反对法西斯的斗争。离开集中营时,纳粹党徒逼问他的去向,他坚定地说:"我要去中国!"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国际主义战士、奥地利医学专家罗生特博士诞辰95周年.罗生特博士在中国战斗.生活了10年,曾供职人民解放军,历任大军区医学顾问、纵队卫生部部长,是我军获得正规军高级军职的唯一一位外国医生、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罗生特原名雅各布·罗森弗尔德,1903年出生于奥地利的莱姆贝格,1927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综合医学博士学位.他早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因从事反帝活动多次被捕,继而又因反对希特勒被投入集中营,关押一年后,被判处限期出境,终生不准回国.  相似文献   

3.
罗生特原名雅各布·罗森菲尔德,扰太人,1903年1月出生于奥地利。1928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奥地利大学医学院毕业,并获得综合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了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疯狂迫害扰太人,罗生特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被纳粹分子踢伤了肾脏,踢断肋骨,牙齿也被打掉了几颗。  相似文献   

4.
罗荣桓与奥地利医生罗生特张业赏罗荣桓(左三)与罗生特(左二)等合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人民军队中,活跃着一位名叫罗生特的奥地利医生。他在革命军队工作长达九年,为许多中共高层领导和高级军事将领看过病,有过交往。尤与罗荣桓的友谊非同寻常。一193...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忠诚的朋友,伟大的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著名的奥地利泌尿外科专家、医学博士雅可布·罗生特大夫离开我们已经 44个年头了。每当我回忆起与他在一起相处的日子,他那伟大的国际主义胸襟,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中国军民服务的精神,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都使我肃然起敬,深切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1939年,罗生特大夫的祖国奥地利被希特  相似文献   

6.
志愿参加新四军 1941年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和政治委员刘少奇在苏北盐城迎接了一位志愿参加新四军的奥地利医生罗生特.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在中国战斗了9个年头,参加过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在苏北新四军里有这样一位白求恩式的国际友人,他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中国参加了新四军,并与抗日名将陈毅、罗荣桓结为挚友,深受八路军、新四军将士的尊敬和爱戴。奥地利著名泌尿科医生罗生特,为世人留下了一段中奥人民友谊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8.
李可 《党建文汇》2002,(14):6-6
1943年9月,我出生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医院。父亲匆匆赶到医院看望母亲,安慰了母亲几句,就匆匆而去,这可引起了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的不满,他生气地说:“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怎么可以这样没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华中敌后红旗漫──刘少奇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何光国刘少奇(左一)、陈毅(右一)和奥地利医生罗生特在苏北盐城合影。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也认为,"只要控制中原,实质上就能支配中国",因此,力图夺取和巩固这一地区。国民党为保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有一位医术高超的外国医生参加了中国的人民军队和中国共产党。他十年如一日,先后转战华中、山东和东北解放区,在新四军、八路军和东北人民解放军中担任高级卫生工作职务,并历任大军区医学顾问、纵队卫生部部长,是唯一获得我军正规军高级军衔的外国医生。他像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一样,在其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就是犹太裔奥地利人罗生特。  相似文献   

11.
正这张照片摄于1944年。在作战间隙,部队驻在滨海区大店偏僻农村。照片中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穿着衬衣、手中夹着香烟、脸避着镜头,神态自若,高高的鼻梁上架着副眼镜,这就是奥地利籍犹太医生、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罗生特(二排右一)。我父亲王雨田(前排右一),当时的名字是黄农。父亲早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1935年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后,他在开封参与领导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战争年代曾任新四军  相似文献   

12.
<正>国际友人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活动,向国内外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国人民不屈的抗日精神,成为红色中国联系世界的桥梁,其贡献和精神将永载史册。"活着的白求恩"——奥地利大夫傅莱在唐县晋察冀烈士陵园白求恩、柯棣华墓地旁边,还安葬着一位曾和他们一起为晋察冀根据地医疗事业、为中国人民抗日事业共同奋斗的战友—奥地利大夫傅莱。他被称为"活着的白求恩",因为他不  相似文献   

13.
正读过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一文的人都应该记得,有一位曾活跃在晋察冀根据地抗战的加拿大劳工进步党党员、外科专家白求恩,他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外国人。然而,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也有一位支援中国抗战的外国医生,被陈毅元帅尊称为"活着的白求恩"的奥地利友人——他就是从希特勒故乡维也纳杀出的反法西斯英雄,转战华中、山东、东北9年,担任三大战略区医学顾问,是外国医科专家在解放军中唯一一名将  相似文献   

14.
散木 《党史博览》2013,(3):19-23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陈毅以一代儒将著称。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风流儒雅格外浓烈。于是,这也成为了他的一个鲜明印记。早年的学习经历"我五岁开始在家乡的私塾里识字读书","六岁半读完《四书》","小时候我记忆力很好,读书三遍就能背诵"。这是陈毅分别于1942年3月在根据地对国际友人罗生特的信中和1952年对妻子张茜讲的。他还说:自己"九岁时,随父亲移家成都,找了一个私塾老师,学唐诗、宋词、《诗经》。以后辛亥革命爆发,我在成都上  相似文献   

15.
1938 年 3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在奥犹太人跌入苦难深渊。为求生存,犹太人急寻外国使馆,以获签证,离开奥地利。当时,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先生,主管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何首先为17岁犹太青年艾立克·哥特斯特伯办妥了其与家人的20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当时,上海已被日本占领,签证实无意义,但这对在奥犹太人逃生来说,却是生命的希望。犹太人获悉中国总领馆愿意帮助犹太人,遂蜂拥而至,在门前排起长队。何的上司、驻德大使陈介害怕激怒德国当局,极力阻挠何凤山签证一事,但均被何抵制。陈遂下令调查何“非法倒…  相似文献   

16.
张晓丽 《党史纵览》2005,(12):52-53
罗生特,奥地利人,1930年1月出生,1923年考入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学系,192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大学期间,他读过一些马列著作,投身反法西斯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作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参加了反德国法西斯的民主抵抗运动,遭到逮捕.后来,纳粹分子找不出证据,只好将他释放,并勒令其出境,终身不得回国.  相似文献   

17.
应奥地利有关单位的邀请,笔者于2007年暑期赴欧洲进行了短期访问。虽然这是自1998年以来第四度访欧,但我还是用一个"陌生人的眼光"来观察看过和未看过的异邦。在欧期间,除与奥地利有关组织进行交流外,还对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国进行了粗线条的考察。通过交流和考察,我深刻的体会是:欧洲几个主要国家的"换代"已大体完成,并在社会经济方面有一些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18.
正2006年,苟坝会议会址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3月,苟坝会议会址列入第四批"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10月,苟坝村被列为贵州省"5个100工程"旅游景区之一,苟坝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应运而生。2015年,苟坝红创区被中国红色旅游专业委员会评为"2015中国最美红村";2015年,苟坝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5月,被中国  相似文献   

19.
<正>在2014年APEC会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以及北京加入G20反腐败网数天之后,中国宣布加入国际反腐败学院,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也被包括在内。国际反腐败学院2010年在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拉克森堡成立,并于次年成为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组织。这是全球根据《建立国际反腐败学院协定》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理查德·傅莱,奥地利犹太人。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加入奥地利共产党。为了躲避纳粹迫害,被迫离开奥地利,于1939年1月来到中国,寻找共产党组织。1941年年底,傅莱到达晋察冀边区,从事医学教学和科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的团队研发出粗制盘尼西林,为救护伤员起到巨大作用。1944年,傅莱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选择留在中国,并于1953年取得中国国籍。傅莱开创性地倡导建立起我国医学信息网络,带动建成我国第一个大型医学文献计算机检索系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傅莱关注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关心革命老区经济建设,积极参政议政。纵观傅莱同志的一生,他不愧为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伟大践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