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7年8月10日上午,北京(当时称北平)东交民巷里的六国饭店门外,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国民党军政要员、社会贤达、名流以及他们的太太、小姐们,手持粉红色请柬,兴冲冲地步入豪华的宴会大厅。  相似文献   

2.
枫叶 《党史文苑》2010,(1):42-44
他曾是西北军战将,又成了蒋介石的救命恩人,却和周恩来保持着单线联系。蒋纬国说他是潜伏在蒋介石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朱德元帅却不止一次称他“有奇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鲁迅曾把中国共产党人称颂为"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据不完全统计,鲁迅结交的共产党人有60余人,他们的交往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难忘的红色记忆. 为了文学的革命 1918年1月,鲁迅加入《新青年》编委会.鲁迅与李大钊、陈独秀的相知,就与此有关.鲁迅对李大钊的道德文章,均十分推崇.李大钊被...  相似文献   

4.
久场村距离贵阳市开阳县城62公里,地理位置偏远,石漠化分布面积大,缺乏经济支撑,是开阳县最贫困的村之一. 今年初,贵阳市出台《特别困难村扶贫解困定点包干工作方案》,将久场村列为贵阳市20个特别困难村之一. 随后,一支由市、县、乡三级单位派出12人组成的,平均年龄28岁的扶贫队伍进驻到久场村.身穿印有党徽的红色冲锋衣,与村民同吃同住,访民情、谋思路、挖穷根,处处能看见他们醒目的身影.  相似文献   

5.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前夕,国民党迁都重庆。为了领导中南、西南地区党的组织和八路军、新四军,加强国共合作,抵御日军侵略,1939年1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在重庆成立南方局,同时设立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新四军重庆办事处。办事处开始设在机房街70号,后迁红岩咀13号。由于红岩咀离市区较远,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名义,在曾家岩50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古文底子非常好,但他是坚决反对青年人用文言写作的。鲁迅先生是有过教训的。1909年,他在日本和弟弟周作人很用心地用古文合译了《域外小说集》。书出版以后,鲁迅先生亲自写了广告,刊登在上海的《时报》上。与此同时,鲁迅还将书  相似文献   

7.
冯连 《党史纵横》2011,(10):42-43
1906年,潘文郁生于湖北襄阳东津湾。幼年时,他便好学善思,9岁时就提笔成文,700余字的文章一气呵成。1922年,16岁的潘文郁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那里,潘文郁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他的启蒙老师正是在第二师范学校任教的肖楚女。在肖楚女的引导下,潘文郁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  相似文献   

8.
欧阳蔚怡 《求贤》2011,(7):30-30
在日本的国民性中.拿来主义已渗透了骨髓。他们不怕拿来。好的就拿.管他来自何方。美国投它两颗原子弹,但美国的好东西。它照拿不误。日本人把敌人与敌人的好东西.区分得清楚极了.  相似文献   

9.
1906年,潘文郁生于湖北襄阳东津湾。幼年时,他便好学善思,9岁时就提笔成文,700余字的文章一气呵成。1922年。16岁的潘文郁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那里,潘文郁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他的启蒙老师正是在第二师范学校任教的肖楚女。在肖楚女的引导下,潘文郁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相似文献   

10.
运书鲁迅于1927年1月15日离开上海到达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并在广州开设北新书屋,以沟通南北书刊,活跃文化气氛.  相似文献   

11.
王均 《党史纵横》2015,(2):42-43
任国桢(1898-1931)是我党早期地方领导人,先后担任中共奉天第一任支部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候补常委,山东省委书记,河北省委委员、北平市委书记,唐山市委书记,河北省委驻山西特派员,1931年11月13日在太原英勇牺牲。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既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同时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并因此受到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热情关注和培养,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任国桢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常  相似文献   

12.
潘采夫 《廉政瞭望》2011,(24):59-59
潘采夫:先生,今年是您诞辰130周年,离开这么久,您的感觉怎样?鲁迅:我还从来没有过如此的远游。所谓激动,足没有的,不过看到街市依旧太平,中国还是那个中国,内里还是我生活过的,欣慰还是有的。  相似文献   

13.
冯连 《党的建设》2012,(6):60-61
1906年,潘文郁生于湖北襄阳东津湾。幼年时,他便好学善思,9岁时就提笔成文,700余字的文章一气呵成。1922年,16岁的潘文郁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那里,潘文郁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他的启蒙老师正是在第二师范学校任教的肖楚女。在萧楚女的引导下,潘文郁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14.
刘鼎,原名阚思俊,字尊民,曾用名阚泽民。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上、我国军事工业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冷少农(1899—1932),原名冷肇隆,贵州瓮安县人。1917年考入贵州省立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科,在校期间参加了贵阳学生声援北平学生、抗议北洋军阀统治的学生运动。1925年到广东投奔革命,配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周恩来主任办公室,同年秋,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7,(8):56-57
剑箫在7月1日的《新民晚报》上撰文指出:鲁迅先生逝世迄今已有70多年,人们仍然常常要说到他,这不仅仅因为他留下了几百万字的著述,人们在鲁迅身上还能得到十分有用的东西。有三副悼念鲁迅的挽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鲁迅的价值。其一,是蔡元培先生的挽联:“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其二,当年鲁迅逝世的噩耗传到日本,一友人撰成挽联:“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相似文献   

17.
《福建党史月刊》2014,(3):37-37
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在世人的印象里,大多是冷峻犀利的,其实他也有着一颗侠骨而温情的心。对前来求助的文学青年,鲁迅会给予慈父般的关怀。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说,有位青年学生,因仰慕鲁迅来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不但收留了他,还收留了他找的女友,给他们提供吃住。这位青年学生不但心安理得,还要求鲁迅一定要为他谋一出路。鲁迅没法子,就找郁达夫,让他为这青年学生去谋一职业,假使真的找不到,那么就请一家书店或报馆在名义上用他做事,  相似文献   

18.
吕春 《党史纵横》2013,(10):56-57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有两个弟弟,即二弟周作人和三弟周建人。周氏三兄弟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名人。但是同样众所周知的是,鲁迅和二弟周作人之间的恩怨纠葛。对于兄弟俩反目成仇的原因,一直以来有多种说法,不妨一辨。  相似文献   

19.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老干部曾梅生曾经是陈嘉庚先生的保卫人员/他亲身感受到陈先生人格力量之伟大/49年过去了,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0.
佚名 《廉政瞭望》2005,(10):57-57
夕阳明灭,暮霭四合。前方坐在藤椅中的,分明是鲁迅先生。先生依然是一身缁衣,如棘的短发, 香烟在他指间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