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反对"左"倾路线 王稼祥从1925年到1930年2月,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学习,他学习刻苦、勤奋,学习成绩优异,获得了比较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2.
水新营 《党史文苑》2013,(12):28-32
萧华是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最年轻的的开国上将,年仅39岁。他12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4岁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中央苏区,17岁的萧华担任了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成为红军和人民军队历史上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铸就了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段非凡传奇。萧华在中央苏区的的成长进步.自然离不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苏区领导人的关心和提携。当时。被誉为中央苏区红军四大领袖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对萧华的成长进步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  相似文献   

3.
《党史博览》2002年第1期曾发表过一篇题为《遵义会议前后的三个“三人团”》的文章,说的三个“三人团”是:长征出发前夕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具有最高指挥权的“三人团”;长征途中下放军团行军的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在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负责军事指挥工作的“三人团”。而在这三个“三人团”之前,还有一个“三人团”,即1931年4月,中共中央派到中央苏区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成的中央代表团,当时被人称为“三人团”,这个“三人团”很少被提起过。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成立过三个“三人团”:长征前夕为准备实行战略大转移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长征途中,为解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自发形成了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团”和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与长征前夕的三人团有根本区别的新“三人团”。长征前夕的“最高三人团”1934年4月底广昌战役失败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日趋恶化,苏区内的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红军坚持内线作战打破敌军“围剿”已经十分困难,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红军撤离中央苏区。5月,中共中央书记…  相似文献   

5.
正1954年,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跟随周恩来去参加日内瓦会议。到了日内瓦,中国代表团下榻在一座大花园。一天饭后,周恩来拿起一只两头尖尖的意大利橘子,递给朱仲丽:"这橘子很好吃!"朱仲丽伸手接过,又放回盘子。周恩来奇怪地问:"为什么不吃?""我的胃口和他一样,饭后不能吃凉。"朱仲丽指了指王稼祥。"啊,你们配成一对了。"周恩来说道。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中国革命一代战将,中国青年一代楷模的肖华,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那时他才39岁。 谈到肖华的成长,读者们可能并不知道,王稼祥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代革命家一样,也倾注了许多心血。在中央苏区,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  相似文献   

7.
刘海锋 《党史文苑》2012,(19):36-39
1933年3月下旬,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蒋介石重新调集了5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为了抵御敌人大军压境,中共中央决定尽可能地扩大红军队伍。"少共国际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中国革命史的舞台的。少共国际师的成立1933年5月中旬,红军总部在江西宜黄县西南驻地,召开了全军青年工作会议。时任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的萧华,请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和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出席会议。会后,红军总政治部根据总政委  相似文献   

8.
<正>泰宁是原中央苏区21个县份之一,为红军第三、四、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数十万红军曾经在这片红土地上战斗和生活过,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红色资源,至今有领袖旧居、战场遗址、标语文告等红色遗址37处。这些红色遗址承载着革命老区精神,富含了我党为民宗旨、党性观念和优良作风,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财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为此,笔者对泰宁红色文  相似文献   

9.
1931年4月,王稼祥与任弼时、顾作霖一起,作为中央代表团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王稼祥到中央苏区后,在同毛泽东的接触和交往中,认识到毛泽东所代表的路线是正确的,逐步地从第三次“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公开地站到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上来,从瑞金到延安,  相似文献   

10.
李卓然1899年11月10日生于湖南湘乡一个乡村教师家庭。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冬与邓小平、傅钟赴苏联,先后进入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政治和军事。1930年初奉命从莫斯科回上海,在中央军委周恩来、聂荣臻领导下,从事兵运训练工作,主持编译苏联红军政治工作条例供中国工农红军参考。1930年秋与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同学萧劲光一起奔赴中央苏区参加红军,开始了波澜壮阔而又跌宕起伏的红色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1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享誉全国的著名苏区,被誉为"红色小上海";被周恩来称赞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苏区之冠";被朱德称为"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长汀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2.
<正>红色交通线是指苏区时期中共中央领导开辟的,由中央所在地上海经香港、潮汕进入中央苏区的地下交通线。这条红色交通线虽然仅用3个来月便全线贯通,但为之打基础的工作绵延数年,且都与周恩来有密切关系。周恩来不仅为之精心擘画,而且深入调研,依靠沿线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确保了这条红色交通线安全运行,直至自动放弃。  相似文献   

13.
光耀史册的友谊──王稼祥与毛泽东朱仲丽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特别是在一些历史的紧要关头,为了党的事业,毛泽东和王稼祥同心协力,鼎力相助,他们崇高而伟大的友谊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和王稼祥初次会面,一见如故1925年,刚...  相似文献   

14.
1931年11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王稼样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外交人民委员,同时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历史把25岁的王稼祥推上了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的重要岗位。从这时起,到1945年的14年间,除因出国治病和军委领导机构调整外,他连续担任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达12年之久。在中央苏区期间、他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红军作战,主持红军政治工作,花费了大量心血,被公认为红军的四大领袖之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31年12月参与领导了著名的宁都起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关于王稼祥随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相关历史的记述,一是说王稼祥随中共中央机关到陕甘根据地的后方瓦窑堡,没有随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开赴前线,进行直罗镇战役;二是说王稼祥参加了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这两种说法存在对一些事实叙述不准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宁化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早成立的中央苏区县之一,是中央苏区战略支撑点,是"中央苏区乌克兰"及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革命付出巨大牺牲。宁化为什么有"中央苏区乌克兰"之称,鲜见有完整具体的论述,本文对此作一分析,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中央苏区乌克兰"的形成条件宁化是世界客家祖地,它成为全球亿万客家人的总祖籍地是历史的选择。正如客研先躯罗香林教授在《宁化石  相似文献   

17.
李亮 《党史文苑》2006,(5):53-54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成立过三个"三人团":长征前夕为准备实行战略大转移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长征途中,为解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自发形成了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团"和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与长征前夕的三人团有根本区别的新"三人团".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总管家周恩来出色的组织管理才能和优秀的个人品质,早在中央苏区就已经显露了风采。体察民情顺应民心1931年12月中旬,周恩来从上海经地下交通线辗转来到闽西,踏上中央苏区的土地。对于毛泽东、朱德为首的红一方面军开创的中央苏区,周恩来早有耳闻并心向往之。如今终于身临其境,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在12月25日给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的信里就高兴地写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  相似文献   

19.
钟小明 《党史文苑》2012,(16):36-37
广昌是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在广昌这块红色的沃土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和中央红军不仅建立了历史的丰功伟绩,还给我们倡导和传承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苏区精神。在国家部委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联合调研组莅临广昌,就广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之际,作为生活工作在红色故土的一员,进一步深化对苏区精神基本内涵的认识,以苏区精神为动力,扎实工作,对于建设和谐幸福新广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周恩来是苏区时期我党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奠基者。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八七会议决定要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秘密交通网。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提出今后工作任务:"必须努力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红军,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党的六大后,中国各地革命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全国出现了多个以武装割据为主要特征的红色苏维埃区域。闽西、赣南苏区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一个,联合组成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