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耀邦一生酷爱读书。在60年不平凡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戎马倥偬岁月,还是和平建设年代,胡耀邦从不懈怠,始终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思考。陆定一赞道:“胡耀邦读的书真不少,很有见解。他从红小鬼成了个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一生酷爱读书。在他60年不平凡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还是解放后的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个“红小鬼”,抑或是肩负重任、日理万机的党的总书记,胡耀邦从不懈怠,始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手不释卷,阅读思考。曾长期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赞道:“胡耀邦读的书真不少,很有见解。他从红小鬼成了个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3.
正一、知心高山流水远征途,审干耀邦不信诬。秉烛读书参座赞,整军治病旧京都。叶剑英和胡耀邦一秉至公、山高水长的故事,大体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的苏区反围剿斗争及随后红军万里长征期间。到了1940年代初期延安整风时,叶剑英已经很欣赏胡耀邦了。当时,胡耀邦作为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组织部长,参加总参谋部的审干工作,在康生一片"特务如毛"的鼓噪声中,他坚持重证据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与胡耀邦同为湖南人,同受湖湘文化的熏陶而具有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性格。毛泽东很信任胡耀邦,曾在延安称赞胡耀邦"思想敏锐,口若悬河",并且着意培养胡耀邦。而胡耀邦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毛泽东。1981年7月1日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党的一代又一代的领导者和大批干部,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战略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7,(11)
正胡耀邦用功读书,博闻强记,博览群书,早已传为佳话。1952年,中央团校校部请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周扬来给学员上大课。当讲到青年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应当多多读书、勤奋学习、用全人类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时,周扬说:"你们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就是一位喜爱读书、知识丰富的领导同志。他在延安时,就以好读书、读书多出了名。他不但读了大量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6.
刘明钢 《党史博采》2001,(10):33-35
胡耀邦同志只上了初中一年级,就参加了革命,但他勤于学习,酷爱读书。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孜孜不倦地勤奋读书,靠着自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获得了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从中央苏区读到生命最后一息 胡耀邦从小就聪明好学,勤奋刻苦,无论读小学、中学,成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01,(1):45-48
1979年7月,中央成立了一个以胡耀邦为首的"两案审理领导小组".鉴于即将受审的主犯有许多人都曾是军队领导人,并且是老资格的老红军,所以审理他们的人也应是军队负责人,还需在资历和声望上都能压得住台.胡耀邦推荐正任解放军副总长的伍修权出任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的"大法官".  相似文献   

8.
散木 《党史博览》2013,(2):10-15
在中共历史上,特殊的时代要求和氛围曾造就了全党浓郁的读书风气和良好的学风,如延安整风时期。这里,笔者着重叙述一下“延安五老”(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以及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胡耀邦等人的读书风格。  相似文献   

9.
正康生是"文革"中搞破坏的罪魁祸首之一。他紧跟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到处点名诬陷领导干部,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对。陈云曾说过:"康生是鬼不是人。"华国锋对胡耀邦也曾说过:"康生这人不好,干了很多坏事。"凡是被康生怀疑的,凡是触犯了他的利益的,都会遭到劫运。1977年胡耀邦到中组部任部长后,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请中央党校和中组部共同整理出一份被康生点名诬陷的干部名册,计有603人。  相似文献   

10.
“如果选不出‘高人’,矮点的也可以嘛!比如说,我就不是‘高人’,党中央、西南局却调我到川北来当头……”胡耀邦早年虽然只读过初中,但他天资聪颖,酷爱读书学习。在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中,每当部队解放一座城市,胡耀邦都要搜集一些历史、地理或其他方面的书刊学习。由于勤奋好学,他逐渐成为知识渊博、出口成章的大家。胡耀邦讲话,通常不用讲稿,而是根据会议的性质、任务和不同听众对象作即兴演讲。每次讲话,他总是胸有成竹,经过缜密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和大家想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讲述,不空发议论,也不说应景式的套话,因此讲话很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曾说:"我十几岁参加革命,从来就没想当什么官。"存在团中央档案室里的一封胡耀邦参加党的八大期间写的亲笔信,可以证明他言为心声。信件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连中 《廉政瞭望》2014,(5):68-69
正吴江先生经历丰富,理论造诣高深,参与了中共许多重要理论的形成,又有一段时间身处政治核心漩涡之中。他与中央领导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胡耀邦等曾零距离接触。特别是胡耀邦在总书记岗位上,吴江在不同时期的三次"直谏",且围绕"厚重"、"威重"、"慎重"三个主题词展开,令人印象深刻,沉思难已。"厚重寡言"为上  相似文献   

13.
正王稼祥是中共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领导人。在很长一个时期,他都是胡耀邦的直接领导,也一直很赏识器重胡耀邦。胡耀邦也非常敬重王稼祥,在王稼祥去世多年后,胡耀邦回忆起和他相处的往事时还十分动情。战争年代结深情1929年冬,胡耀邦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4.
<正>胡耀邦曾致信南充市市长吴致中,请吴市长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宣读他的一封公开信,检讨在拆迁中犯的官僚主义错误。1982年,广东一些干部利用开放之机,进行走私贩私和倒买倒卖,为此中央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严厉打击走私贩私活动,整顿党风。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胡耀邦就给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打电话说,政治局常委以为广东的同志思想还不通,还有些问题没"讲清楚",很不放心,还是请你来北京一趟。任仲夷到北京后,给中央政治局写了个自我检查。"这是我参加革命以来,惟一一次向中央做检讨。"多年后,任仲夷回忆称。老一辈革命家在做思想检讨之外,也有不少工作检讨的时候。从这些工作检讨中能看出他们对待工作严肃认真、敢于担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反对精神污染"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当时无论在党内或党外对"精神污染"具体内涵和如何"反对"、"清除"的做法都有不同的看法。时任党的总书记的胡耀邦在这个问题上受到"非议"。1983年,反对"精神污染"的那一年,笔者亲自听到胡耀邦同志就这个问题的一次讲活。  相似文献   

16.
刘绍棠是我国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1951年,刚满15岁的刘绍棠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小说《红花》,引起了广泛关注。刘绍棠由此获得团中央的重点培养,便与当时主持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有了密切联系。此后,胡耀邦多次与刘绍棠谈话,内容包括创作和做人。其中胡耀邦说刘绍棠"不请不来"、"请也不来"的谈话,值得深思回味。  相似文献   

17.
拜谒耀邦陵     
久仰胡耀邦正直清廉的为人,1991年曾到北京胡耀邦家中拜访,深为胡耀邦同志的廉德所触动,回来写成了《宛如寻常百姓家》一文。近年听说胡耀邦陵墓设计独特,寓意深远,也早想到江西共青城祭拜,但久久未能成行。2006年4月在胡耀邦同志逝世17周年的日子里,党史同仁一行20人来到江西共青城耀邦陵园鞠躬祭奠,并观看了15分钟耀邦同志安葬的录像,终遂夙愿。胡耀邦同志1915年11月20日生  相似文献   

18.
正习仲勋说:"你们的胆子要大一点,不要怕。对于不正之风就是要暴露。暴露它是为了纠正它。现在这方面的问题很严重,一定要解决。当然,也可能有人对这个戏有意见,那也没什么。"1980年初春,乍暖还寒,时任中宣部部长的胡耀邦,在京西宾馆主持召开"剧本创作座谈会",我有幸参加了这个历史性的盛会。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酷爱读书,而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他对名字这个人生永久符号也很注意,先后就有5位中央委员,曾被毛泽东改过名字……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6,(3)
正1963年1月,胡耀邦到浏阳县(今浏阳市)调查研究,当时我在浏阳县委办公室担任收发员兼通讯员。在浏阳县城时,胡耀邦就住在县委招待所,每次到食堂吃饭,都要横过一条马路还要走一段路。为了节约胡耀邦的时间,也为了安全起见,我被安排给胡耀邦送饭。从那时起,我一天可以见到胡耀邦3次,对胡耀邦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都很熟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