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瑶 《党史纵横》2001,(2):33-34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当和平与民主的曙光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的时候,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连续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对蒋介石先发制人,大搞"假和谈,真内战"的伎俩,毛泽东洞若观火,决定"假戏真做","将计就计",去重庆,以揭穿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谎言,争取政治上的最大主动权.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和国民党政府谈判.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作为主要的方针政策,坚持与各民主党派全面合作,最终领导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胜利。这期间,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国家民主化、党内民主、军队民主管理。分析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对于新中国的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廿五、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与团结,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但是,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企图独占抗战胜利果实,阴谋消灭  相似文献   

4.
A抗战胜利后不久,中国政治格局发生了有利于人民的巨大变化。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努力,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定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1946年1月,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社会贤达的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宪法草案。这五项协议案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独裁制度和内战政策。和平有望,举国欢庆。但在许多人看来,中国政治舞台上也呈现出“…  相似文献   

5.
为了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团结,反对内战,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同志,在张治中将军等人的陪同下,飞抵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毛泽东飞赴重庆,是震动世界的  相似文献   

6.
正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抉择。为了全民族的和平民主团结,毛泽东携周恩来、王若飞等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飞抵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为期43天的重庆谈判。谈判期间,作为毛泽东的左右手和亲密伙伴,周恩来除了与国民党代表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谈判外,还亲自安排毛泽东在重  相似文献   

7.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所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希望和曙光。虽然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8.
国共会谈记要初稿(我方起草)(一九四五年十月)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胜利结束,和平建设的新阶段即时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  相似文献   

9.
重庆谈判入虎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从14日至23日不到10天的时间里,远在重庆的蒋介石接连向毛泽东发出了三份电报,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家大计”。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表示愿意与他会见,共商和平大计。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对时局问题的宣言》,确定了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全党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全人类共同价值"面前,每个国家都是平等的主体,都是自主的,这正是中国领导人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质所在。"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的演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人们还注意到,习近平9月25日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在谈到民主和人权问题时也指出,民主和人权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蒋介石虽然打内战的决心已定,但要放手发动全面内战还有许多困难,特别是他的精锐主力仍远在西南、西北地区,运送这些部队到内战前线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强调和弘扬"民主精神"、"民主与团结"、"民主第一"等成为中国共产党言说民主的主旋律。在颂扬英美自由民主传统和精神的号角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批判国民党破坏民主团结的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尤为注重树立在思想文化、基本人权和政治体制领域的民主要求,其认识实现了"破"和"立"的结合。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大背景,此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观尚未真正成形,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维护世界和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实现党的团结和谐,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持续开展先进性教育,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同时要与破坏团结的现象作坚决斗争。  相似文献   

14.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上的两大主题,中国和平崛起主要提倡导和平、民主、发展,为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世界和平共处,"和平崛起"这一理论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同时给国际政治关系带来的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审慎、稳定、团结、民主"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解放>报诞生于1946年2月,是叶剑英任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期间,为宣传抗战胜利后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重大方针和政策而创办的.它是当时我党、我军在平津地区及华北、华中国民党统治区惟一公开发行的机关报.它虽然仅仅发行了三个多月,但它在平津人民心中播下的革命真理以及叶剑英为<解放>报的生存和发展所付出的心血,却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探索》2015,(3)
重庆谈判并不局限于国共双方,而是具有宽广的历史背景,尤其带有明显的美国因素。1944年8月美国政府派遣赫尔利前往中国调解国共关系,协调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的关系。这一时期,横跨二战后期和中国抗战胜利初期,赫尔利比较忠实地履行了其作为美国政府代表的职责。在二战后期同盟国联合作战并着手战后安排的背景下,赫尔利对国共两党劝和、促谈,合力打击日本,试图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联合政府",从而提升了中国在二战中的影响。这也与中国共产党的"七大路线"吻合,对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抗战已经胜利,构架中国战后政治秩序的过程中,赫尔利仍然为了美国的利益,在保持国民党统治的前提下,推动国共两党和平谈判,最终达成协议。这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和平、民主、团结"的方向发展。本文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FRUS)为基础,努力补充史料,完善并还原这段历史,探讨在二战胜利前美国政府对中国事务特别是国共关系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党际协商民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民主有序、团结发展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未来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发展主要趋向于完善党际协商民主制度、实现与中国选举民主的结合以及服务共产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1945年,毛泽东在山城重庆住了43天,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形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和团结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老百姓心中如镜般透亮……  相似文献   

20.
同筑冰雪梦,一起向未来.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世界,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奏响全人类团结、和平、友谊的华美乐章.北京冬奥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奥会,北京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和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