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多元和谐的印尼社会"是印尼新政府在民主化转型进程中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其具体实践端赖于当地社会与华人社会的互动与建构.1998年后,多元和谐理念在印尼新时期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践促进了印尼华人社团的解禁与蓬勃发展,华人社团也由此得以在社会、文教、政治和经济领域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全面参与印尼多元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郑一省 《当代亚太》2006,35(7):32-37
在后苏哈托时期的民主政治化进程中,随着诉求议题的多元化,印尼的政党制度从一党控制下的三党制向多党制转变,伊斯兰性质的政党仍然举足轻重,而华人政党则破土而出。本文认为,政党制度的这种变化对印尼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是遏制了印尼专制政府的产生;二是逐渐出现了一批政治精英;三是提高了民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此外政党体制的软弱也造成印尼政局经常出现不稳和混乱。  相似文献   

3.
杜继锋 《当代亚太》2006,(11):41-46
苏哈托政权倒台后,印尼军队的职业化改革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在民众的要求和军队内部改革派的支持下,印尼文官政府通过加强对军队的干预、整合及国家宪政制度的改造,逐步废除军队的特权。印尼军人正逐步淡出国家权力中心。  相似文献   

4.
1998年"五月风暴"后,在反思过往民族政策的基础上,印尼新政府开始转变新秩序时代以来的华族观。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访谈和笔者切身观察所得,认为在印尼政府的影响和推动下,整个印尼社会,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军队势力和穆斯林普通民众的华族观正在发生积极的转变,华人生存空间得以扩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亦推动了印尼民主化进程的向前发展,无形中更提高了印尼的国际民主形象。  相似文献   

5.
后苏哈托时代伊斯兰教与印尼政治民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金融危机引发印尼的政治危机,统治印尼三十余年的苏哈托政权于1998年倒台,印尼进入政治民主化的新阶段.伊斯兰教势力也成为印尼政治中的重要角色,并在印尼政治民主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析冷战后老挝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礼明 《东南亚研究》2001,(1):59-63,66
冷战结束后 ,老挝加快了对华方针和政策的调整 ,两国关系在经历曲折后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发展。老挝实施新的对华政策具有积极意义。未来老挝对华政策的总趋势将是继续促进两国睦邻友好和全面合作关系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7.
印尼前任总统苏哈托时期(1966-1998年)所提倡的双重职能(dwifungsi)军政一体化教条随着印尼民主化进程而结束,军人参政失去了合法性来源.改革派政治领袖如前任总统瓦希德执政时期(1999-2001年)和梅加瓦蒂时期(2001-2004年)积极建立以文人统治为主的政府.军人参政在印尼民主化时代似乎不会再出现.然而,在苏哈托专政时期享有崇高政治地位的印尼军人未能完全接受民主化时代的文人统治模式.许多具有军人背景的政治人物开始以不同身份和方式试图重返政治舞台,充分利用民主化时代的机制来宣扬自己的理念和政治纲领,寻求民众对他们的支持.本文探讨印尼军人在后苏哈托时代,如何利用民主选举方式寻求合法性,以及将来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缅甸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冷战期间,中国对缅甸采取党对党、政府对政府的双重政策。1988 年缅甸发生政治动乱后,中国终止了对缅共的支持。1989 年4 月缅共因发生内讧而解体,年迈的领导人被遗弃,这一中缅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不复存在。鉴于共同的世界观,中缅双方高层人员往来频繁。双方高级将领也经常互访,以加强缅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的人事关系  相似文献   

9.
冷战期间,除出现过短暂友好外,印度与印尼的关系整体上都比较冷淡。冷战结束后,两国关系开始逐渐升温,并变得越来越密切。这主要因为两国都希望通过合作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制衡中国。此外,印度还希望借助印尼的力量扩大和巩固"向东看"政策成果。由于不存在根本性利益冲突,两国关系还会继续升温。  相似文献   

10.
试析瓦希德政府对华政策与华人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 1 0月印尼瓦希德政府产生 ,开始了民主改革的进程。瓦希德政府的国内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对华政策和华人政策作了什么调整 ?政策实施过程与实质进展怎样 ?发展趋势如何 ?本文将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印尼外交政策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印尼外交政策研究应遵循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12.
印尼不涉及南海"争议"岛礁的主权声索,其南海政策的实践以维护自身在南海的主权、经济、航行和区域政治利益为主要目的,在南海问题上一直努力扮演着"调解人"的角色。佐科总统提出的"世界海洋轴心"战略构想不仅为印尼国家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将成为新时期指导印尼南海政策发展的指导性纲领。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印尼对华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当代亚太》2005,(3):39-44
由于受到国家利益需求的变化、对中国价值判断的变化、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形势与环境的变化、中国自身的变化以及华人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冷战后印尼的对华政策经历了复交和解期和友好发展期两个阶段.了解上述因素在不同时期如何发生影响,不仅有助于理解印尼对华政策的形成和实质,而且有助于把握两国关系的长期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日本政府的外贸政策90年代末开始发生重要变化,从一贯坚持多边贸易转向重视双边贸易,即实施多边主义的同时搞地区主义,主张与别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是转折性变化.它对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进程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越南外资政策的变化及对越投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自1988年颁布《外国在越南投资法》以来,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先后进行了多次修订,投资条例日趋规范,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外资的进入促进了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越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相互之间在要素禀赋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加强两国间的投资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国间经济的进一步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制定与中俄关系的发展是中俄两国政界、学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普京政府奉行一种积极、独立、全方位、实用的对外政策。作为一种新型的,摆脱了意识形态束缚的战略协作关系,《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思想,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目前的中俄关系处于300年来最好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7.
1988年政变上台的缅甸新军人政权,遭到西方国家的制裁,不得不努力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以稳定国内局势。在统治得到巩固后,缅甸新军人政权开始奉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即在继续发展对华关系的同时,努力改善与东盟、印度和日本的关系。本文还分析了缅甸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的原因:内因是缅甸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上升,外因是区域内外各有关国家对中国在缅甸及周边地区影响不断扩大存在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8.
朴槿惠作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杂的外交棋局。在韩国的外交重心东北亚地区,韩系、韩朝关系均面临两难选择。面对这样的态势,,接手的是一副异常错综复美关系、韩日关系、韩中关朴槿惠如何“破局”问题的关键。本文回顾了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基本外交战略。分析了韩北亚地区面临的外交困境,在此基础上根据朴槿惠在各种场合的言论,韩国在未来五年的外交政策走向。就成为国在东分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