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肃北县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标,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各项措施,健全草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积极推进草牧业发展,草原生态保护性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圆梦大草原     
醇香的奶茶飘溢着草原的芬芳,幸福的微笑写满了鄂温克族老牧民那仁哈吉德饱经风霜的面庞。回首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这位七旬老人把万千感慨化成了一句肺腑之言:是共产党,是新中国,是改革开放,圆了我们牧民祖祖辈辈的梦想。1929年,那仁哈吉德生在鄂温克草原深处的嘎鲁吐嘎查,这片草原是他永远的家。大自然赐予这里丰美的水草,然而,在旧社会,牧民们住着低矮的蒙古包,过着贫穷的游牧生活。“勒勒车”(牛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牧民们常年吃着稷子米、黑面汤,没有大米白面,更没有蔬菜。草原上没有一家医院,牧民们生了病。只…  相似文献   

3.
新疆实施草原生态补偿后,从生态效益来看,改善了草原植被、提高了草原生产能力、增加了草原生物的多样性;从经济效益来看,促进了牧区经济稳定增长和畜牧业发展、转变了牧民生产生活方式;从社会效益来看,增强了牧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促进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牧民收入。但在实际中也存在补偿法律法规不健全、补偿标准低、草原监管难度大等问题,需要健全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补偿标准、加大草原监管力度等。  相似文献   

4.
仿佛就在昨天,蜷身于广袤无垠、绿浪起伏的锡盟草原牧民,陶醉于传统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畜牧业之中。然而,今天的锡盟草原牧民,跨时代雄风、别历史积淀,高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挥动着如椽巨笔,在生产实践中写下重若千钧的大字——科技兴牧。让思想冲破牢笼流金淌银的草原,曾为锡盟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慷慨无私的奉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一道屏障。粗放掠夺性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已为锡盟畜牧业亮出了“黄牌”。一十年一大灾”。难忘1977…  相似文献   

5.
2003年6月17日,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对于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巴彦塔拉乡布拉尔嘎查的牧民们来说,却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嘎查的牧民们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直接选举出嘎查的“当家人”。昨天刚刚下过一场“及时雨”。虽然小一些,但对久旱的鄂温克草原来说算是迎来了难得的甘露。草原上散发沁人心扉的泥土的芳香,到处都是活泼动人的绿色。牧民的心情也明显滋润起来,一大早,布拉尔嘎查的活动室就热闹起来,牧民们有的骑马,有的骑摩托车,有的年长者坐勒勒车,还有的家庭生活富裕的,开着自家的“草原牌”轿车———北京吉普车,从…  相似文献   

6.
《实践》2020,(8)
正"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游学营"是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哈日高壁牧业合作社的牧民为主体,在民间组织的协助下,以多样化群体为服务对象的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实践。游学营在深入分析草原牧区现阶段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让游客体验式游玩和学习,达到对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传播和传承,实现了草原文化在原产地的低成本转化,为牧业社区带来了经济效益,开辟了一个兼顾草原生态、牧区社会和牧民生计的新路径,是新时代由牧民在草原地区实践的草原文化传播、传承与创新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7.
“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随着牧民定居计划的深入推进,广袤草原上的牧民们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现代生活所带来的方便与幸福。  相似文献   

8.
树立经营草原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我们在发展草原畜牧业生产中深切地体会到,必须逐步改变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的生产方式,树立经营草原的新观念。近几年,我旗干部群众在这方面也做了艰苦不懈的探索。牧民舍登就是其中的一名典型代表。几年来,他经过艰难的探索和实践,以经营草原的理念,建成了集生态保护、草原建设、引种入牧、科学养殖、草原旅游为一体的家庭生态牧场,实现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双赢”的目标,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新路子——“舍登模式”,成为全旗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一面旗帜,发挥了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生长在玉树草原,作为计生干部,广大妇女就是我的亲姐妹,为她们服务是我人生的最大梦想。”这是尕石英多年来工作的座右铭。是的,二十多年来,尕石英的足迹踏遍了玉树草原,斗严寒、餐风雪,为全州计划生育工作和育龄妇女儿童工作奉献了美好青春,被广大牧民誉为玉树草原的好“曼巴”。她多次被评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21,(7)
正"巴特尔"蒙古语意为"英雄",廷·巴特尔也是当地牧民心中的英雄。1974年,廷·巴特尔离开城市来到牧区,扎根草原,成为一名普通牧民。近50年来,他怀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将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带领牧民通过划区轮牧、建设草原、科学养殖、多渠道增收,走出了一条草原增绿与牧民增收的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11.
牧民的好带头人──记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斯钦王海珍在克什克腾旗北部的巴彦高勒草原上,只要人们提起苏木党委书记斯钦,牧民们都称赞他是“咱牧民的好带头人”。1993年初春,寒冷的冬天还没散尽,当时任旗人事局副局长的斯钦同志,接到了去巴彦高勒苏木任书记的调令...  相似文献   

12.
李洪军 《实践》2006,(8):44-45
走进乌兰牧骑“在那万马奔腾的草原上,丰收的歌儿响彻四方,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前程多宽广……”这一曲回荡在草原上的歌声,久久留在人们的心里,每当牧民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会想起他们自己的歌手——牧兰。这首深情欢快的歌曲《牧民歌唱共产党》伴随着牧兰的艺术生涯直唱到今天,已经40年了。40年来,牧兰从一个放羊女娃走进乌兰牧骑,从草原唱到全国,唱到亚非欧美,把  相似文献   

13.
草原现代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首悠悠千年的草原牧歌,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内蒙古大草原风情画:古朴的民风,性格豪放的牧民,蓝天、白云、蒙古包、勒勒车…… 然而,一个回避不了的事实是:这些优美画面往往是同封闭落后相伴生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情形已大不相同。你若到草原上走一遭,可以感到扑面而来的充满青草芳香的现代风。 衣食住行皆新潮 夜幕降临,最后一抹霞光融入远山后,拉亮电灯,打开电视,这已是内蒙古草原近半数牧民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而在六七年前,他们还都是“油灯照明,饮酒娱乐”,伴着清冷的星光和偶尔的狗叫,度过…  相似文献   

14.
秋天     
天山积雪融水,孕育了这一片肥沃的大草原。在天山脚下新疆军区卡昝河边防站牧民小学,我为一种特殊的“铃声”而深深地感动。  相似文献   

15.
<正>素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是人类可敬的朋友。在古代蒙古民族的经济生活和军事行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草原上以牧驼为主的牧民尊为"万牲之王"。据文献记载,在骆驼被驯化为交通工具后,骆驼比赛也相继产生。每逢节假日、婚宴、祭祀敖包,以及召开那达慕大会,居住在草原、沙漠戈壁的蒙古族牧民都把骆驼比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喜庆活动,它同赛马一样成为蒙古族牧民生活中的十分喜爱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阳春3月,记者来到美丽的金银滩草原,探寻被牧民们形象地称赞为“格桑花”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8,(11)
正"1957年,在内蒙古苏尼特草原组建了第一支红色文化工作队——乌兰牧骑。乌兰牧骑一直活跃在草原上的牧民中间,他们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在为牧民们提供精彩文艺节目的同时,也把党的政策传播到牧区,深受牧民的喜爱。这61年来,乌兰牧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有不变的,那就是常年扎根草原,坚持为农牧民服务。"在今年10月11日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中,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作为全国第一支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从党的好政策走进了草原,牧民群众兜里便有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交通运输快捷,物流发达了,昔日静默的草原也能购买到丰富的生活用品。有人生产、居住的地方就会产生垃圾,草原也不例外,曾经令人神往的草原也逐渐改了"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景,取而代之的是随风飞舞的纸屑和白色的"塑料花"。在珍秦牧区,发生过这样的事,有牧民家的牛羊不肯进食、日渐消瘦,牛羊死后,牧民剖开其肚皮时发现,牛的胃  相似文献   

19.
李艳  袁卫民 《实事求是》2012,(3):101-103
游牧民定居是推进新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民生工程,新疆和布克塞尔县实施游牧民定居项目以来,积极创新牧民定居模式,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牧民住房、配套暖圈、与定居工程配套的饲草料基地,使定居牧民享受城镇居民的公共服务。但也存在着原有牧民定居点呈现空心化、草原民族文化失传等问题。和布克塞尔县牧民定居工程要制定系统政策完善牧民定居工程的发展、统筹草原牧区与定居区牧民均衡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苏木,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地区,跨入九十年代以来,他们紧紧围绕区党委提出的三项奋斗目标,从更新观念、提高牧民整体素质入手,以“牧民率先达小康”为目标,以“畜牧业生产模式化技术”为龙头,以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保障。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为目的,加大改革力度,促进了全苏木各项事业的发展。 冲破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桎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思想与畜牧业经济的同步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苏木率先实行了“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结束了草原畜牧业“大锅饭”的局面,调动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