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经常在家自己做菜,除了性价比高外,我们全家吃东西都求一个"鲜"字,什么菜品鲜美,吃了一顿就还想再吃.我问老公,究竟有什么吸引他.他说,那种美味的感觉就是在我已饱时,嘴巴仍不能停下来.  相似文献   

2.
难捺羡鱼情     
住在金边一定要吃鱼,到金边不吃鱼就有辜负造物主的意味了。 来柬前在一份资料上得知,柬埔寨历史上曾有“东南亚最大淡水鱼场”的盛名,于是心里就有了几分好感,以为既然是鱼场,那么吃鱼应该是方便的。同时也知道这里出产一种著名的笋壳鱼。笋壳是我熟悉的,竹子刚冒出土时就伴生着笋壳,黄澄澄的一层一层的剥落,竹就一节一节地生长。可那卷筒形的薄薄的笋壳怎么会与鱼联系在一起就费解了,存了疑惑便记得真切。到了金边很快就认识了笋壳鱼,也吃上了笋壳鱼,它的样子是黯褐色,筒圆的身子头大尾小,果真有几分似笋壳。形状虽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3.
过桥米线     
早就听说了,这云南的美味!孩提时候,记吃不记打,听家父和友人谈笑,说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从长沙徒步走到昆明,十分疲劳,只要吃一碗过桥米线就能精神焕发。此事我记了几十年,一直没机会亲口品尝,却是一步一步向它靠近。在成都,偶然看见饭馆有“绍子米线”的招牌,当即停车,不是吃饭  相似文献   

4.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父亲是个贼,因此,从不敢跟伙伴们争高斗低,即使瘌子老嘎把红土面夹在我的饽饽里,我也能含着眼泪一口一口地咽下去。吃几口掺了土面的饽饽总比听一句:“你爹是个贼”好受得多。  相似文献   

5.
丹柿八德     
正齐白石大师的弟子、著名国画家胡絜青先生九十六岁高龄乘鹤西去,在她的"百日追思会"上,好几位老朋友都谈到了"丹柿小院"。1950年,老舍先生从美国回到故乡北京,在东城丰盛胡同买了这座四合院,与夫人胡絜青一起于窗前手植两棵柿树,小小树秧,第二年便结了几个红彤彤的柿子,惹得全家欢喜。渐渐地树大枝繁,每年结的柿子可吃可存还可馈赠亲友。画家于非闇前来写生,得一幅传世名画《丹柿图》,舒  相似文献   

6.
冬至     
车前子 《新青年》2004,(12):14-15
地里拔几棵葱,窖里刨几根萝卜,再凑几块生姜,几瓣大蒜,来一包胡椒面儿,剁成馅儿,用面皮包了,乡亲们起了个虽俗却极形象的名字,“扁食”。扁食一出锅,就着热气腾腾的酸辣汤吃下,既可御寒,又能果腹,真的是“冬至不吃扁,冻掉半个脸”。于是,再苦再穷的人家,冬至这顿扁食是一定不能  相似文献   

7.
送女上学记     
正早晨4点钟起来,雨下得正急。这雨是应景的,心头又添了几分离别的愁绪:这样的天气,不知飞机能不能起飞?急匆匆吃了几口饭,楼下响起汽车的喇叭声,是妻弟来了。虽然上学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但还是一阵手忙脚乱。女儿背着吉他上车了——音乐在大学里是必不可少的。汽车向蓬莱机场疾驰而去。今天头一回坐飞机,如果不是送女儿上学,我怕是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坐飞机了。一周前,我  相似文献   

8.
老黄县     
正贾平凹写了一本《老西安》。他笔下的老西安,是给了他无数古籍应典、事家胆量、江山风格、黄土厚俗、民间呼应的地方。我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文学票友罢了,我想写一写老黄县了。有了这个冲动,我又犯难:写老黄县从哪里下手?写它的什么?别人知道的,还用你去写吗?颇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想来想去,复杂不如简单,就从身边入手吧。忽然间,我就成了城里人,虽然楼房是租的。为了给女儿陪读,去年5月10号,我们全家  相似文献   

9.
我的袜子     
万伯翱 《海内与海外》2014,(6):51+50-50
正我上小学前是战争年代,已记不清穿什么样的袜子了,也许是祖母用针线缝制的粗布袜子吧!我有一张我儿时的照片,我们一群"二野"子弟或排坐或被母亲抱着,好像都不穿什么袜子。妈妈说过抗日时我们军队几乎没发过袜子,解放战争军队开始发袜子,都是支前妇女昼夜赶制出来的带厚厚袜底的布袜子,据说可结实了,行军打仗几个月都穿不烂呢!在1953年春节前,全家随父从大西南重庆调入首都北京安家了。经过考试,我进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早上六点半吃早餐,7点钟上课,到中午12点放学回家。同学们吃早餐时,国达只能喝一碗稀饭,搭配些从家里带去的腌菜、豆腐乳。有时饿得心里发慌,就会跟学校煮饭的吴妈妈说:"给我一勺油(炼熟了的猪油)吃,好么?肠子都咕噜咕噜地唱歌呢!"大勐宜比较要好的朋友刘宽华、彭经理几个同学,就请国达在集市上吃一块尔块。终究是小孩子,王国达实在是饿得意志脆弱了,也顾不上母亲说的不要吃人家东西的教育了,差不多每过  相似文献   

11.
肖峰 《新青年》2007,(10):42
肖老师:您好!前几天我和全家一起外出旅游,为一件小事我埋怨了父亲半天,弄得大家都很不开心。我感觉自己对熟悉的人尤其是家人特别苛刻,总不满意他们干的事,要去批评他们。其实我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想把事情搞得更好一点,但结果却是……旅游回来后,我要去上班了,因我和父母不在一地,所以爸爸妈妈要我带些好吃好玩的东西回去,但我拒绝了,而且拒绝  相似文献   

12.
对于喜欢吃坚果的朋友来说,吃核桃是一件非常费事的活儿。为了把吃核桃这项工作做得有滋有味,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吃核桃的丰富经验,向大家介绍几种新鲜实用的办法。请大家准备好核桃若干,下面就开始吃核桃吧。具体食用方法如下:方法1.带核桃一起上网,找三四个最搞笑的帖子给它看。10分钟后,挑几个张着大嘴笑得最最开心的核桃,掰开食用。方法2.将核桃带到17层楼顶,手指远方的天空对核桃情深款款地说:“你看,多么蓝的天啊!一直向前走,你就会溶化在蓝天里。跳吧!你倒是跳啊!”在核桃跳楼后,应乘电梯火速赶到一楼,以免摔成重伤的核桃被嘴馋的…  相似文献   

13.
花没花味 日本人的饮食多以吃生著称,到处可见生肉餐馆。无论是牛肉、羊肉、鱼肉都能生吃。他们把肉切成薄片,放上佐料,便是一盘美味佳肴。中国到日本的人开始食用不习惯,觉得腻味,时间一长,慢慢习惯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14.
乌拉草     
尹成 《新青年》2006,(7):46-47
俗话说:关东有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前两样宝贝一是珍贵稀罕的药材,一是名贵华美的毛皮。此两件宝贝能用得起的主儿,那都不是一般的主儿,非是皇亲国戚,即是达官贵人,普通老百姓对于尔等之认识,那都跟梦一样,能在梦里梦见的都不敢大声说,说了怕挨揍。跟《十五贯》里自我安慰着把白薯当做白肉、把红薯当做瘦肉吃的穷爷们儿一样,不招人揍就奇怪了。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刚刚看过小清新文艺片《分手合约》,何俏俏坐在校园的长凳上,天天接到李行带来的铝饭盒,里面装着李行做的各式午餐。"吃"是爱情的死穴,选"食物"是打开爱情闸门的最好敲门砖。而那些和便当有关的电影一牵就是一串,《玩偶》里天天做好了便当到公园里等着爱人的喜,光良主演的《爱情灵药》里吃霉便当的日本制片人,《深夜食堂》里给黑社会老大小龙定做多层便当的小寿寿先生以及有众多便当出现的日本影片《幸福便当》,一个和便当有关的subject就这样产生了。洋溢着丰盈美味与人情味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病死与吓死     
正没到医院采访前,听人们说某某被检查出癌症,几天就吓死了。我听后哈哈大笑,认定这是笑话。后来到医院体验,竟然真就发现一些患者得知自己患有癌症,吓得不行,吃不好,睡不好,整天神经兮兮的,生命很快就衰竭下去。有一个相当级别的干部,他父亲因癌症住院,他要求医护人员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千万不能让老爷子知道他患有癌症。于是医护人员统一口径,就说是什么地方长了个良性息  相似文献   

17.
米粉似情人     
“米饭如妻子,米粉似情人.”这话是我在越南吃米粉时听说的.据说这话在越南已是家喻户晓,足以看出米粉在越南人生活中不同寻常的地位.近年来,北京也有几处地方可以吃到越南米粉,如凯莱大酒店、长虹桥附近一个标有“越南河粉” 的酒家等.但这些地方都不是平常百姓能去吃的,而在越南几乎遍地可见米粉店,花上两块人民币就能吃到香味扑鼻的米粉,实在是物美价廉.米粉看起来很像北方的面条,只是吃起来柔软些.越南米粉大致分为汤粉、炒粉、凉拌粉三类,其中最受人欢迎的是汤粉.汤粉又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其所放的肉类可以分为牛肉米粉、鸡肉米粉、鸡心米粉等等.一碗汤粉应该包含五个基本要素,即米粉条、肉、汤、香料和调味品.这五种东西须用上乘的原料加上精心的烹煮才能做成美味的汤粉.米粉要是新鲜的,不能是隔夜的;肉要鲜肉,汤要烫,香料要新鲜,还要有合适的调味品.米粉为何堪称越南人的大众情人呢?我们来看看吃米粉的方式、方法和时间、地点,你就会感到这个比喻实在是太妙了.吃米粉,不能像吃兰州拉面那样用大号的碗,因为这种食品不宜吃得太多,否则再香的米  相似文献   

18.
包利民 《新青年》2015,(3):32-33
从此是孤儿在一次聚会中,有一个新来的朋友,三十多岁的样子,大家对他都不熟,他也沉默,且有几分伤感的样子。他的自我介绍也很简单,说了名字,又补了句,我是孤儿。我们释然,怪不得他有几分寥落,也能理解他的沉默。记得上小学时,班上就有一个孤儿,也是很沉默。她父母早逝,从小就是吃百家饭长大,住在村部的一个屋子里。虽然那个年代,我们都心里很单纯,并不存在歧视或者别的什么,可她依然很少与  相似文献   

19.
素问 《新青年》2005,(1):34-36
我是一个十分热爱吃的人,热爱到了崇拜的地步。我这样一种有前途的爱好小小年纪就初露端倪,传说我4岁的时候有一回半个月低烧不退,到处求医不见好,爸妈给急坏了,问我想吃什么东西,我说想吃罐头。那时候本来也没什么好吃的,我们家也很拮据,能吃上罐头已经是了不得的奢侈了。于是妈妈下了很大的决心,给我买了一瓶珍贵的梨罐头,嘱咐我不要乱动,等她晚上下班回来打开给我吃。我等她上班走了,自己从床上爬起来,用剪刀啊钳子啊什么的把瓶盖撬开来,享用一番,一滴甜水也没剩下。吃完后吐了一地,烧就退了,想来是积食的缘故。此事20年来一直被传为笑谈…  相似文献   

20.
归去来兮"侯家饭馆" 1958年夏,父亲调动工作进京。由于要在沈阳交接工作,已在清华大学干部特训班上了两年学的母亲便利用暑期先接我们进京。收拾新家要花费很多时间,顾不上生火做饭(在沈阳使用的是煤气,到京后要学会使用蜂窝煤炉了),于是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家都在家居北面、东华门大街与北池子大街交叉处东北角上的侯家饭馆吃便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