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哲学层面解读马克思的资本概念是准确把握其思想精髓的关键。透过主客关系的不同视域来看,马克思的资本概念有着三重哲学内涵: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的生产关系;资本还与劳动实践密切相关。这三重哲学内涵分别对应着三个维度的理论诉求,马克思借助对资本概念的深入解剖,建立了三条严密的逻辑论证链,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目的并表达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因此,马克思资本概念的哲学旨归在于:首先,通过对资本中对立与统一矛盾关系的辩证考察,完成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其次,通过对资本的唯物史观分析,完成对资本主义正义性的批判;最后,通过对资本蕴含的人本思想进行阐发,实现对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不懈探求。  相似文献   

2.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引起了阶级和阶层结构方面的巨大变化。但从根本上来讲,资本与劳动对立的性质没有变化,工人阶级作为整体,其雇佣劳动者的地位没有变。我们要从宽广的历史视野出发,观察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和阶层结构的新变化。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和阶层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这样描述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的阶级关系的特点:“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  相似文献   

3.
资本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核心范畴,借助这些范畴,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运动规律,建立了资本理论一般。文章从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基本问题出发,就资本作为生产关系反映的当代表现、剩余价值占有主体的当代变化、资本运营机理的当代应然、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当代地位等,探讨其当代性价值,旨在促进资本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考察,在《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著作中提出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马克思在其光辉巨著《资本论》中,首次把无产阶级贫困化提到经济规律的高度,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十九世纪术二十世纪初,列宁在同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把无产阶级贫困化区分为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两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为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武器。近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的提高,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据此,国外有人提出:  相似文献   

5.
孙永建 《学理论》2014,(3):35-37
通过描述马克思资本与劳动矛盾观的形成,分析《法兰西内战》逻辑结构,指出资本与劳动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分析法兰西内战精神实质,即战胜国德国与战败国法国媾和,镇压巴黎人民公社政权,说明资本联合镇压劳动,劳动的反抗仍会继续,马克思和恩格斯补充并丰富了社会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围绕资本与劳动的矛盾运动,不断实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资本一般与社会主义资本杜万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区分了资本所经历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和资本主义时期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在整个《资本论》中极其科学详实地论述了资本主义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运动总过程的各种具体形式,为我们认识商品经济资...  相似文献   

7.
劳动伦理关系不等于合伦理的劳动关系,而应理解为一定道德观念与规范维系下的客观劳动关系。劳动伦理关系论是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伦理关系是其分析的重点。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劳动伦理关系发展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对立、不平等、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劳资伦理关系的根本特征;合作竞争是工人阶级之间劳动伦理关系的根本特征。马克思劳动伦理关系思想对于揭示现代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深层原因、探析现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根本意义、思索现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根本路径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是劳动者个人主义的否定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着资本所有的个人主义与雇佣劳动的三个主义,二都是对早期的,抽象的个人主义的否定,资本主义是资本所有个人主义的实现,社会主义则是雇佣劳动个人主义的实现,社会主义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9.
150多年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不仅如此,他还详细论证了生产力——这种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物质力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如何表现为一种新的历史形式——资本生产力。这些论述集中在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著作中。今天,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非正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理论,提出了建立在劳动基础之上和对资本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分配正义思想.马克思不以构筑正义的一般理论为目的,而且关于正义本身的争论也不在问题意识之内,但正义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理论架构的核心.因为,他的经济学不只限于说明经济现象,而是通过说明现象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不单说明资本主义的本质,还要揭露其否定性.因此,马克思的正义问题的焦点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进而批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  相似文献   

11.
阶级结构的新变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没有改变,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统治关系没有改变,但资本的增殖形式发生了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有部门的私有化以及股权分散化的进一步发展。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间接从属关系随着工人持股而加深,进一步掩盖了劳动者受资本剥削和奴役的地位和程度。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没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它们之间不是淡化而是强化了控制与被控制、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愈合的伤口。  相似文献   

12.
为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应该做到:一是要严格、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在这方面的论述;二是要联系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历史和现状的实际。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工资、价格和利润》,  相似文献   

13.
一、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主旨和启示1.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主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心问题——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恩格斯在评价《资本论》第一卷的一篇论文里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说明。”①恩格斯在另一篇评价《资本论》第一卷的论文里再次指出:“大家多少知道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归结为一点:在现代社会中工人并没有得到他的劳动产品的全部价值。这个原理象红线一样也贯穿着所评论的这部书的全部。”②这就是说,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资…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一向认为,标志着马克思的思想达到成熟的阶段,是《德言志意识形态》一书所表明的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完成,即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制定,以及在《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中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发现剩余价值的来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奠定初步基础。这些论断在总体上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于这个事关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我们的认识难道就无需从广度上和深度上作进一步的探索吗?尤其是从马克思的社会政治思想或社会主义理论方面来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12)
大卫·哈维在对"空间问题"的研究中发现,"空间问题"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运行的必然结果,因此对"空间问题"的研究必须深入资本主义的资本逻辑之中。大卫·哈维发现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社会问题已经由阶级对立问题转变为资本的"过度累积"问题。面对资本的"过度累积",资本主义通过"时空修复"的方式缓解了危机的爆发,但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反而在修复的过程中引发了"不平衡地理发展""新帝国主义"实践等消极的后果,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反对资本主义的浪潮,完美地诠释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  相似文献   

16.
张蕴 《理论导刊》2020,(7):53-61
唯物史观视域下,马克思对"现实的劳动"本质的揭示,进而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和反思为其劳动正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石。他秉承劳动解放和人类自由这一根本价值追求,基于无产阶级立场和资本逻辑的社会现实语境展开劳动正义之思,其中蕴含着对劳动主体、劳动动机、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过程的正义性的深入思考,揭露了资本逻辑统治下雇佣劳动关系的非正义性,指明了在更高级的"异质社会"层面实现劳动"实质正义"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无产阶级的劳动解放运动提供了鲜明的价值航标。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作为具有与时俱进的真理特性和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对我国现阶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于天宇 《理论探讨》2023,(1):140-14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部分将资本家比喻成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主动轮”,并指出,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因此,资本家的私人消费也就成为对他资本积累的掠夺。这使得资本家必须履行其“主动轮”身份的义务,在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不断轮转,并带动作为“从动轮”的劳动者。马克思“主动轮”的比喻揭露了资本主义“竞赛社会”中主体的“齿轮”本质,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机制下,资本实现了全方位的自由,而主体则被迫陷入自由陷阱,失去自由。这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真正的主体空场,即人的主体地位沦陷,全体人成为维持资本机器运转的齿轮。在此意义上,资本权力已然取代了全体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资本权力的控场。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中间阶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解社会形态变迁的钥匙.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制定革命战略的主要依据.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的时代,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析主要立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极化对立的社会.他说,在资产阶级时代,“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论》中的大多数分析就是对这种两极化的阶级的分析.此外,马克思虽然在一些著作中描绘了政治舞台上由多种阶级行为者参与斗争的复杂画面,但尚未能从社会结构上对多种阶级的地位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鲁从明同志《论现代资本主义处于社会资本主义阶段》的文章,我以为该文的基本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该文提出要跳出“帝国主义”的框框看当代资本主义,但作者所归纳的当代资本主义六个主要特征,是否能够取代列宁所揭示的帝国主义垄断的经济实质并科学阐明当代资本主义所处的新阶段呢?被作者当做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实质的资本社会化决不是当今世界所出现的特殊现象。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指出个别资本正在变为社会资本,资本家阶级不能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本性,把大量生产资料变为股份公司所有,甚至部分变为国家所有。这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剖析和批判。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物与物的关系所遮蔽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和拜物教思维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和平等的虚假性,并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了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为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观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