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之上的.美的东西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们经由劳动、实践的漫长过程,为人们所了解和掌握.它们身上凝结了或概括地表现了人类的创造能力.生产活动不仅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和过程,而且还成为人们精神享受的对象--美的对象.按照不同劳动场面给人的不同感受,劳动美可以分为壮美、优美、恬美、悲美、综美等类型.  相似文献   

2.
美的能力是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以及表现美等能力的综合。在新时期,提高人们美的能力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人们美的能力,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表现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孔智光 《理论学刊》2003,42(3):132-135
美是以理想为核心的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美的本质是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既符合客观世界本质规律、又符合人类全面发展的长远目的即符合人类社会历史进步要求的理想关系.这种理想关系包含认识关系和伦理关系,又高于认识关系和伦理关系,是一种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现实与未来辩证统一的更具创造性、超越性、前瞻性的本质关系,而美的事物则是这种真善统一、和谐自由的理想关系的感性显现.美的内容是形式化了的理想,美的形式是理想化了的形式.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推进,理想关系逐步向更高层次提升,美的事物也在保持相对恒久的同时,发展着革故鼎新的变易性.  相似文献   

4.
熊宗仁 《当代贵州》2009,(17):79-79
美是生活.生活是多样的,美也是多样的,但生活并不都是美的.生活创造着文化,文化滋养着生活.文化的多样性蕴涵着美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论真、善、美的管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真、善、美的管理价值官鸣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实践活动,也是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基本途径。在管理活动中,人们不仅以真、善、美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而且也以真、善、美作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尺度。因此,按照真、善、美的尺度要求,实现真、善、美的价值目标,就...  相似文献   

6.
曹璊 《共产党人》2006,(22):41-41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具体地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必须首先明确“美的本质”概念的确切含义 关于“美的本质”概念,美学界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美的本质问题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本身”,美的本质问题是与审美现象无关的纯形而上学问题;有人则把美的本质问题等同于美的根源问题等。我认为这些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美的本质问题不能等同于“美本身”。“美本身”是柏拉图提出来的。柏拉图是古希腊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认为有三个世界,即“理念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理念世界中的事物绝  相似文献   

8.
美是生活.生活是多样的,美也是多样的,但生活并不都是美的.生活创造着文化,文化滋养着生活.文化的多样性蕴涵着美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一21世纪是现代先进科技飞速发展,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时代。审美教育的全面普及也早已把人们的审美视野从艺术领域的研究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物质文化和现实领域之中,扩大了对现实美、对科技美的研究。这反映了科技文明的发展和时代观念的变革所引起的相应的审美观的变化。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美的领域不仅存在于艺术中,事实上已延伸到人们全部生活过程中。因为,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是人的社会实践的两个大的门类,美学作为“按照美的规律塑形”(马克思语),研究人的一切审美活动规律的人文科学,其研究对象虽然是以艺术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具有审美特质。在社会思想史上,人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都充满了和谐美的审美价值。马克思所提出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重要思想为和谐社会奠定了审美基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审美理想。这一审美理想同时也是对资本主义异化社会与传统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审美批判。  相似文献   

11.
摄影艺术的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摄影造型语言美。构成摄影艺术造型因素的形、线、光、色,是经过摄影者的综合修养,逐步地形成了美的规律,并在千变万化的形态中,寻找出美的表现点。又不断得到验证,而相对稳定地存在下来。这就是摄影角度美的体现。一、摄影角度之美选择最佳角度是摄影者寻找美的艺术手段,也是摄影者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美存在于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之中,摄影者的使命就是运用自己的技巧,从复杂整体中选择最美妙的、最简练的画面。每一个摄影者对每一形象、现象、感受不相同,思想修养、美学心理、艺术追求等也常常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2.
国内学界对加达默尔的艺术理论多有涉及 ,却因种种困难极少谈到他的美论思想 ,但不研究他的美论思想 ,便不可能理解解释学美学的特质和核心。在对美本身的探究中 ,加达默尔特别依赖于柏拉图和黑格尔 ,把美理解为“理念的可见性” ,美成为理念和现象之间的中介 ,因此美的存在论功能就是跨越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但加达默尔又不认为美本身是一种孤立、先验存在的理念 ,而是如“光”一般存在 ,美之事物就是美的此在。加达默尔对“理念”、对“光”的强调 ,表明其美学思想实质上继承了欧洲理性主义美学传统 ,显示了其美学思想中的追求确定性的一面 ,这也对 2 0世纪的西方美学带来了一些“光”的亮色。  相似文献   

13.
美是真与善的结合.经济学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区分,两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完美地实现了工具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经济学探求真,更包含着善,因而是一门美的科学.经济学之美不光体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在内容上,包括和谐、完整以及包容等等.经济学由于自身这些特性使其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1950年,东北齐齐哈尔机床厂马恒昌小组改进了15种工具,创造了25项新纪录,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质量达到标准的99%。 1951年2月17日,马恒昌小组为了使抗美援朝的爱国主义生产竞赛深入开展,经过开会讨论,向全国工人提出了竞赛条件。其主要内容是:团结技术人员,搞好师徒关系,遵守劳动纪  相似文献   

15.
“怎么样才能过好日子?”你要是问,社员们都会说:靠发展生产呗!可是也有人就不是想办法儿多生产,而是净想法儿多卖钱。生产的多,多卖钱,当然不错;可是生产的不多,又只想多卖钱,那就不对头了。资本家是靠剥削别人发财,他们不管别人死活,东西卖的越贵,越能赚钱,他们也就越高兴。我们是劳动人民,过好日子要靠自己劳动,劳动  相似文献   

16.
劳动的赞歌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劳动创造了人”。是劳动这一诺亚方舟,载着人类祖先驶过惊涛骇浪的急流,脱离蛮荒与苍凉的原始之海;是劳动这一扶梯,辅助人类祖先挺直了脊梁,在生活的向阳坡上安营扎寨,采摘和狩猎、耕耘、收获,一步步走向文明与富足。劳动,你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你是社会发展的纤绳,你是时代进步的阶梯。人类珍惜你,世界才能春华秋实;人类尊重你,世界才能殷实厚重。劳动就是创造,劳动就是奉献。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辉煌,劳动创造世界。我们歌唱劳动,就是歌唱我们民族的智慧勤勉,就是歌唱竞争潮涌中的我们自己。五月的神州大地,我们的…  相似文献   

17.
钟欣 《学习月刊》2010,(17):49-49
产业整合不应以行政区域整合为基础.而应该以市场为基础。比如在产品结构上有互补性,你生产钢板多,我这里钢管多,他那里线材多.三家一起配套做大做强。现在有点像是不管是骡子是马,一起变成马,国企与国企合并.把民企也合进来,甚至用亏损国企兼并盈利民企.这都不是真正的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8.
<正>前几日与朋友饮酒,席间谈及语言文字,朋友说,只有书写的文字才具备凝视的可能,也正是凝视的可能使审美变得可以发生。口语通常都是不美的,因为口语天生就是为了"日用常行",脱离不开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但诗歌除外。从《诗经》始,风雅颂中有说,"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这里的"风"就是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诗歌。诗歌之美,不在考试,而在净化灵魂。孔子也说:诗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面对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构建异化的生产关系来剥削工人阶级的利益所造成的巨大贫富差异和劳动的异化现象,在他生前未发表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中,着重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斯密的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当中劳动异化的本质,对人的自由思想和创造美的活动的真正价值体现做了详述。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也对当前拜金主义的异化消费模式、资本主义社会下数字劳动异化以及异质性劳动转变有着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学术界就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展开了讨论。近几年来的讨论又形成了宽、中、窄三派。宽派和中派都在不同程度上肯定劳务活动也是生产劳动;窄派则否定劳务活动是生产劳动,认为只有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哪派符合马克思主义?回答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弄清马克思究竟是以什么为依据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