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告人柳××性情粗野、经常无端殴打其妻李淑文。李不堪虐待,在其妹陪同下到黄骅县法律顾问处,要求代写离婚诉状。律师李××(女)接待了柳妻并为其代写了离婚诉状。柳得知妻子要与自己离婚,而且是律师为妻子写的离婚诉状,便认为李律师肯定是个男的。其妻再三解释、柳根本不相信、还怀疑其妻和李律师有不  相似文献   

2.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刑法中一项较具特色的法律制度。本文对保辜制度的内涵及历史演变做了简要介绍,注重从刑法宏观理论和具体制度两方面论述了保辜制度对我国现代刑法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谢军  钱一一 《政法学刊》2015,(2):94-101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旨在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保护被害人权益,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在立法设计上,保辜制度通过要求加害人救治被害人进行自助换刑,以实现"被害救助"的功能。纵观保辜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沿用,"被害救助"是历代保辜制度的价值选择,为了实现"被害救助"功能,保辜制度在实体规则方面创造性地实现救助义务与刑事责任的衡平,并在司法实践中为保辜制度创设了运作程序。尽管保辜制度含有许多不合理的成分,但其蕴含的"被害救助"功能,对于现代被害救助制度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现代刑事法律制度可以吸收保辜制度的"被害救助"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宋朝的一个有关保辜制度的小故事入手,引出了保辜制度,分析了保辜制度建立的思想基础及其在历史上曾经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且用当代的眼光指出了保辜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保辜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旨在保护人身伤害事件中的受害人的利益、追究加害人责任,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刑事法律制度。此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存在发展了两千余年。唐代是保辜制度的发展成熟时期,保辜制度得以定型化、系统化。宋、元、明、清历代继续发展,并在立法及司法领域产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保辜制度有其深刻的思想源渊,并存在自身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对于江苏省体制改革委员会原主任李三元(正厅级)来说,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妻子将是他的终生遗憾。正是由于妻子张静华的贪婪,不但使李三元前半生的奋斗顿时灰飞烟灭,而且夫妻双双陷入囹圄之中。 金钱欲缘于两次难忘的经历 李三元与张静华是大学同班同学,据李三元说,张静华还是他的入团介绍人。  相似文献   

7.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颇具特色的法律制度,被广泛适用两千多年。直到近代,由于西方刑罚思想和制度的传入以及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保辜制度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其蕴含的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却依然可以为当代司法制度所借鉴。一、保辜制度的历史实用价值和当代借鉴作用保辜制度是指在发生伤害案件后,责令加害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即:辜期内),对受害人积极照顾、治疗,期限届满时,根据受害人的具体伤情对加害人定罪量刑。如果受害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就治不当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颇具特色的法律制度,被广泛适用两千多年。直到近代,由于西方刑罚思想和制度的传入以及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保辜制度才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其蕴含的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却依然可以为当代司法制度所借鉴。一、保辜制度的历史实用价值和当代借鉴作用保辜制度是指在发生伤害案件后,责令加害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即:辜期内),对受害人积极照顾、治疗,期限届满时,根据受害人的具体伤情对加害人定罪量刑。如果受害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就治不当死亡,  相似文献   

9.
1986年,当大街小巷流行着崔建嘶哑嗓音喊出的摇滚歌曲《一无所有》时,辽宁省大石桥市的李化伟才23岁.这一年,他几乎到了一无所有的境地——不但失去了新婚的妻子,还失去了人身自由. 妻子遇害——丈夫遭嫌疑被判死缓 1986年10月29日,李化伟的妻子在家中遇害身亡,颈部、腹部被砍数刀.李化伟因有重大嫌疑被逮捕.当时,案件唯一的证据是从李化伟的衬衣上提取到他的妻子留下的喷溅型血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司法官吏责任制度的规定,始见于夏、周。夏朝规定了一条刑事政策原则:“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  相似文献   

11.
保辜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在处理以斗殴为典型代表的伤害案件时,根据加害行为人所用的器物、受害人的伤情等具体情况,由官方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而立下期限,责令加害行为人保养受伤害人、为受伤害人治病疗伤,然后再依据伤情的状况区别加害行为人罪的轻重的一种制度。 “保辜”的“保”是养的意思,“辜”是指罪;意即保养受害人的伤,减免加害行为人的罪。“保辜”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最迟在我国汉代已经出现,到了唐代,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唐律疏议》卷  相似文献   

12.
树碑     
正在吃早饭的王然,听到山口传来汽车的引擎声就开始在心里骂。近来到水库钓鱼的一拨接一拨,县里的、乡里的、银行的,都是些得罪不起的主儿,为此得终日悬着一颗心。才听见车响,王然的妻子就唠叨开了:“要你当初别承包这个水库,你不听,如今又多了个双休日,鱼钓走了不算,还得侍候酒饭,迟早连本都会赔进去……王然也够烦的了,没等妻子说完,便说:“不是有好几天没来了吗?还不知是不是来钓鱼的就唠叨个没完。”王母放下碗,连忙出去看,车已停在了后门口,见穿着汗衫的李县长从布篷子车里走了出来。前几天,李县长来点上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3.
蒋敏露 《法制与社会》2010,(11):266-267
保辜制度就是我国古代刑法中的一个独特的法律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保辜制度没有被现代刑法所继承,借鉴,实乃憾事。本文试从界定故意杀人和故意伤害罪的基点出发,简要介绍了保辜制度的内涵,并对现阶段我国刑法理论实行保辜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达到完善我国的刑法理论,健全我国法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其间产生了许多颇具特色而且极具人文情怀的法律制度,保辜制度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保辜,《大清律例·斗殴上》解注:“保,养也;辜,罪也。保辜,谓殴伤人未至死,当官立限以保之。保人之伤,正所以保己之罪也。”保辜制度就是指在刑事伤害案件中,在伤情未定的情况下,依律规定一定期限,在该期限内由加害方对被害人保养疗复,待期限届满以伤情结果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5.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刑法中一个独特的法律制度,对当今刑事法治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归纳保辜制度的起源和具体内容,求证其在封建社会中的合理性,并可以得出一些保辜制度对现代刑事法制建设的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勇虹 《政法学刊》2011,28(4):53-60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在唐律中有完备的规定。保辜制度要求人身伤害的犯罪人对被害人进行积极的救治,视救治的效果决定犯罪人的刑罚。保辜制度能够对我国缓刑制度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它在理论、经济和社会价值上都可以给缓刑制度之发展以导引和启迪。借鉴保辜制度,我们应当建立犯罪复原性的缓刑类型,建立缓刑保证制度,这将促进缓刑制度的创造性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虚招     
雪,还在不知疲倦地飞洒……李经理送走了两位拜年的下属后,动作麻利地关好门,转身走到刚从里屋出来的妻子身边,问道:“都提了些什么?”妻子眨了眨眼睛,额头的鱼尾纹也随即上下浮动了几下,象背诵课文似的说:“张三,两瓶茅台,两条大中华香烟。”“嗯,不轻!李四呢?”李经理用手捏了捏肥胖的下巴,满意地点了点头,迫不及待地问道。“李四,只选了两条鱼。”妻子努了努嘴,显然有些不高兴地说。李经理听了,笑容顿时收敛了,不满地嚷道:“送两条鱼算个球!李四呀李四,我看你这个人倒是有点鱼(愚),都什么时代了,提这么点东西…  相似文献   

18.
李甲与李乙系亲属关系。一日,李乙将本村会计的妻子杀害后,抢走人民币三千元。公安机关在侦破此案时,将李乙列为重点嫌疑对象进行审查。李乙辩称自己与李甲等人当天在一起打麻将而不占有作案时间。李甲并不知道李乙杀人抢劫的犯罪事实,但在公安机关调查此事时,认为公安机关调查李乙,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于是向公安机关提供了李乙不占有作案时间的虚假证明。给案件侦破工作造成一定影响,经公安机关细致工作,将犯罪嫌疑人李已抓获,此案告破。李甲的行为构成何罪,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甲的行为构成伪证罪。一、本案中,李甲…  相似文献   

19.
苦恼儒商想办法"借腹生子" 李成贵算得上一名地地道道的儒商,事业有成,今年50岁. 李成贵的发迹史要从十多年前说起.先前,他只是豫东农村一个默默无闻的教书匠.上世纪90年代初,李成贵辞职,带着妻子范秀珍和8岁的女儿李小佳到郑州发展.起初,李成贵投靠表亲,主要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一些文字工作,谋这个差使,李成贵没挣什么钱,倒让他开了眼界.两年后,头脑活络的李成贵开始单独发展,专门经营户外广告,以此掘得第一桶金.有了原始积累后,李成贵一边经营广告公司,一边在郑州东建材市场做起了建材生意,没过多长时间就做得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逐步完善了刑事和解制度,且社会效果良好。但由于受传统司法理念的束缚,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仍在法律规定、适用范围、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保辜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项较为完备的和解制度,清朝在前朝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完善。保辜制度对我国当前刑事和解制度仍然具有若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