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苏军 《中国司法》2008,(11):19-20
这次《中国司法》杂志发行工作会议是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和即将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背景下举行的。我想就充分发挥《中国司法》杂志在司法行政理论宣传及司法行政理论研究方面主阵地作用,充分运用《中国司法》做好司法行政理论宣传及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创杂志发行工作的新局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力锻造实力、成就作为,更鼓舞士气、构筑未来。司法行政能力是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本质性力量,标志全系统的整体工作水平与未来发展态势,是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的一项根本建设。因此,系统而非零散、整体而不局部、感性而又理性地深入思考司法行政能力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社会管理意义和战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何伟 《法制与社会》2011,(16):141-141,164
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是一项扶助贫困弱势群体,使之得以通过司法救济途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制度。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是保障公民获得法律救济的两个孪生兄弟,他们在援助对象上、援助原则上、援助宗旨上都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仅仅是援助主体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4.
日前,江苏省司法厅制定下发《关于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系统充分运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强化价值观念、打牢思想基础、激发队伍活力、宣传自身工作、树立良好形象,为推动司法行政事业创新发展,在新的起点上争当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排头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12,(10):114-115
去年以来,四川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主题,结合工作职能,充分整合资源,在全系统确立了以服务群众"八件实事"为统揽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以深入推进服务群众"八件实事"为抓手,积极深入群众、联  相似文献   

6.
《中国审判》2010,(5):14-17
随着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推进,各级法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宗旨,努力探索创新各项改革新举措,全面推进司法公开改革。虽然他们的侧重点不同、方式不同。但其追求公正与效率的目标不变。法院的大门正逐步敞开,司基公开在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和更深的层面发展。公开已经从一个法律制度真正成为一项项生动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八面来风     
《中国司法》2001,(11):62-63
中央三部委政法队伍督察组到黑龙江省司法厅检查工作 8月28日上午,以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副局级调研员冯文奇为组长的中组部、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政法委联合督察组一行4人,在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刘显富等领导同导的陪同下,来到我厅检查全系统贯彻落实中央6号文件精神、加强司法行政干警队伍建设的情况。督察组听取了厅党委“关于贯彻中央6号文件、全面加强司法行政于警队伍建设”的汇报,检查了省厅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文件,详细了解了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班子和队伍建设情况,并实地考察了省戒毒劳教所。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王滨起…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09,(8):F0004-F0004
通辽市司法局成立于1980年12月,是主管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市政府工作部门。全系统共有司法行政干警871人,机关内设12个科、室。下辖通辽监狱、通辽市劳教所、通辽市公证处、通辽市法律援助中心四个二级单位。  相似文献   

9.
鲁宽 《法制与社会》2013,(8):256-257
中国司法发展到今天业已进入改革的关键时期,而司法改革的开展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由于历史背景、基本国情的不同,中国的司法规律与国外相比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有的司法规律是中国司法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司法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司法具有人民性、政治性,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以及独特的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公诉人职业的特性要求其应当具备高尚的司法人格,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这对于促进司法公正、实现社会正义具有重要的作用。公诉人司法人格具有个体性与司法道德的社会性相结合的特点,它由司法理性、司法情感、司法习惯和司法技能等要素组成。培养公诉人的司法人格要从个体、集体和社会等不同层次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大力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全面落实年初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的部署,各项工作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全系统的反腐倡廉开作与司法行政工作同步进行,为司法行政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2.
喻中 《清华法学》2012,6(5):19-29
司法的制度角色,应当置于“司法一行政”关系中理解.在传统中国,“司法一行政”关系呈现“行政兼理司法”的格局.在我国当代,“司法一行政”关系变成了“司法兼理行政”.这两种不同的“司法一行政”关系模式,分别适应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于秩序建构的不同需求.我国当代盛行的“司法兼理行政”,作为“司法一行政”关系的一种新模式,它的利弊得失应当在整体性的背景中予以考量.  相似文献   

13.
陕甘宁边区1943年的司法大检讨,是两种不同司法理念的交锋,一种是以工农干部为代表的革命传统之司法理念,一种是以白区来延安的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司法理念。在这次交锋的过程中,不仅仅有思想理念、理论的提出,更有行为与制度的实践。两种司法理念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问题上,即几审终审更合理、司法是否应独立、司法干部是否以专业能力为必备条件等。这对当今的司法理念和司法实践也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王珏 《中国司法》2006,(2):61-63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2005年9月,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同年10月,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的意见》,指导全系统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在此之前,司法部还在江西召开全国司法所建设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进一步推动司法所建设,强化司法行政基层基础的发展措施。这一系列举措,强有力地…  相似文献   

15.
司法衡平艺术与司法能动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淑雯 《法学研究》2007,29(1):54-62
司法的最直接目的在于定纷止争。法官既不能迷信规则,也不应轻视规则。司法能动主义是一种开放性司法哲学,热衷于打破成规、法外能动和制衡。司法能动主义之所以盛行于美国,有其特定政治法律文化背景。我国情形则大为不同,司法能动主义须慎行。我们应该发展合乎国情的中式司法衡平艺术,倡导能动司法。  相似文献   

16.
司法政策对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保护、分门别类、宽严适度”是我国当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基本政策.必须根据各类不同知识产权的属性、功能和特点,确定并妥善运用不同的具体司法保护政策,使知识产权保护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7.
司法的精英化与大众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丁以升 《现代法学》2004,26(2):92-99
在西方国家的司法领域 ,司法的精英化和大众化两种现象同时并存。它们分别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 ,并有相关的制度予以支撑。司法的精英化代表着司法的“职业理性” ,而司法的大众化则体现了“大众理性”在司法中的作用。它们有着不同的适用空间 ,是相反相成、相互补充的。建国以后 ,我国的司法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道路 ;与此同时 ,又硬性推行一套别具特色的陪审制度。这是对司法的运作原理和陪审制度的法理缺乏理性认知的结果。中国司法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走职业化、精英化之路。在基本实现这一目标之后 ,则应该为司法的大众化设定一定的运作空间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陪审团制度。  相似文献   

18.
姚莉  显森 《法商研究》2012,(2):45-51
为防止借能动司法之名违法办案,应该设定一系列规则,从主体、客体和内容几个方面对能动司法进行程序规制。在能动司法的启动阶段,享有启动权的法官应当依据案件的不同情况有选择地决定是否进行能动立法、积极司法、主动司法和有效司法。在能动司法的运行阶段,法官应该在当事人或控辩双方举证、质证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诉讼内外的方法和手段能动办案。在能动司法的决策阶段,法官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形采用不同的决策原则:在疑难案件的决策过程中,坚持专家参与、分类解决的原则;在社会广泛关注案件的决策过程中,坚持社会评价和法律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普通案件的决策过程中,坚持将能动司法作为实现公平正义可供选择的手段之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司法良知不仅对于司法公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确保国家司法权的功能得以实现的精神要素和核心动力,其价值已获得各国学界的广泛认同。借助与西方法治成熟国家的司法良知的比较研究,将为我国司法良知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丰富的资料和有益的借鉴。在不同的法律文化之中,中西社会的司法良知在宗旨、维度和价值上都有所不同。而司法良知与社会良知的统一则是实现我国司法宗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司法改革 ,离不开足够的经济保障 ;司法独立 ,必需有可供司法机关独立支配的经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司法改革缺乏厚实的经济支撑。司法经费由省库拨付时 ,深受地方行政势力牵制 ;1 94 1年以后 ,改由国库拨付 ,适逢国难当头 ,经费难以及时到位 ;抗战胜利后 ,又值恶性通货膨胀 ,经济全面崩溃 ,司法经费朝不保夕。地方行政干预司法 ,妨害了司法独立 ;司法经费不足 ,降低了司法人员的生活待遇 ,影响他们安心本职工作 ,操守有亏者则会利用经费管理漏洞 ,上下其手 ,弄法害民。经费问题既是国民政府司法改革的瓶颈和司法独立的障碍 ,也是司法腐败的渊薮之一。如何处理好司法经费与司法改革的关系 ,南京国民政府留下的经验教训 ,当今社会足资为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