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指算来父亲离开我已13年了,这13年中我也由父亲的孩子变成了孩子的父亲。有了做父亲的经历,使我更进一步体会出了父亲在世时对我那海洋般深沉博大的爱。父亲是位伤残退伍军人,在抗美援朝中负伤,左肘关节功能性僵硬,不能弯曲,左肋骨缺损两根。可以说生活中父亲是个有限体力劳动者,但家中两个姐姐早已出嫁,母亲又患有十几年的肺气肿哮喘病,生活勉强可以自理。实际上父亲又是家中惟一的劳力,因为我正上学。记得我上高三的头一个学期,父亲得了一种病——吃进去的饭马上又吐出来。父亲高大的身躯日渐消瘦,气色一天不如一天。当时,我的学习十分…  相似文献   

2.
父爱无言     
吴健 《新青年》2004,(9):14-14
父亲不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形象.我心目中一直渴望有这样的父亲,他儒雅,有一股书卷气.我很容易把与父亲年龄相仿的老师看作父亲.我一直以为父亲于自己是不可依赖的,一直以为正是父亲的不可依赖成全了我,造就了我,使我独自去面对,去解决.父亲不善表达,他沉默得近乎冷漠,但他一直是健壮的.直到有一天,在我不经意的一瞥间,忽然发现父亲老了.  相似文献   

3.
母亲去世后不久,他把父亲接到了城里。父亲一开始不愿意,说城里太远,他一走,怕母亲在乡下孤单。他知道父母感情很好,母亲的去世让父亲很伤心。父亲的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太好,他说:“就到城里去散散心,过些日子再回来。”父亲这才没有坚持。他在家陪了父亲两天,然后就上班了。他很忙,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做着部门经理,事情千头万绪,烦杂缠人。他想请个保姆,但父亲没有同意,说又没有什么事,不必花那个钱,再说,自己还不习惯有人伺候。“要不你下班的时候带份报纸来。”父亲说。他上班的时候,父亲就在家里看电视,有时也会下楼,到附近走走。他生…  相似文献   

4.
父亲去世多年了,他那间房子没人再去惊动,很多资料和他用过的东西依然和原来一样,虽说时常有灰尘,但母亲和我也很少进去,总觉得父亲没有离开,还在那间屋子里,还有他苍老略有微弯的身影。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快到了,我想为父亲整理些那个年代遗留下的故事和资料。前些天,我翻开了父亲的老照片,有些发黄,有些残破,但依然可见父亲年轻时英武的身影,这身影勾  相似文献   

5.
一位朋友告诉我,以前总觉得孝敬父亲的机会很多,所以,回父亲家的时候总想着找当年的发小、同学狂侃、疯玩。有一次,他听到父亲说起,好几个自己小时候都很喜欢他的长辈已相继去世时,他才猛然惊醒:自己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已经可以用次数来计算了:父亲今年已经77岁了,假若父亲再活10年,  相似文献   

6.
飞翔的学费     
初秋的天,有些热. 他走在前面,父亲离他不远,走在后面. "爹,别送了,回去吧."他回头看了一眼父亲.父亲没做声,继续跟在他后边."爹,你回去吧,我-个人能行."他有些催促父亲了.父亲含混地应了一声,停下了脚步.  相似文献   

7.
岁月悠悠,屈指算来,父亲1983年乘鹤仙去,至今已23年了。23年!寒来暑往,花开花落。不论时光如何飞逝,父亲品行中许多闪光点滴,却永远如同一朵朵充满爱意的耀眼小花,缀满了我们家庭生活的每一部分,缀满了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最孝的儿子我小时候就知道,父亲极为孝敬祖母何香凝。父亲是祖母惟一的儿子,母子连心实属人性本然,但祖母对父亲的疼爱似乎超过了一般。这无疑是由于祖母在祖父廖仲恺1925年不幸遇害逝世后,战胜人生诸多艰难,独自含辛茹苦将一双儿女带大,故而对子女既有殷切期望又怀深切爱怜。1933年,父亲在上海被捕入狱。祖母得知消息后…  相似文献   

8.
1949年2月 ,我的父亲随国民党部队败退至台湾 ,幼小的我便由我的姑母抱养。在姑母、三叔、小叔共同资助下 ,我读完了小学、初中。1966年7月由芜湖师范毕业分配来铜陵有色公司 ,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至今。然而我对自己的父亲却是一无所知 ,大人们告诉我的是 :你父亲解放前就死了。因此七十年代 ,我还多次在地面上划一个圈 ,为我父亲烧上几刀纸。1981年5月的一天 ,我突然收到一封美国来信 ,打开一看 ,原来是我父亲从美国寄往祖籍然后转来的一封亲笔信 ,内容不多 ,却表达了父亲寻找大陆亲人的急切心情。由于当时台湾对大陆处于封…  相似文献   

9.
正父亲是军人,我是1964年父亲任空军中尉时出生的。1971年的冬天,我放学回家,见到了身穿军装的父亲。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见到他。他入伍15年,按部队规定可以把家属、孩子带到北京去生活。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后,有几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第一件就是教我学会了做饭。父母的工作非常紧张,又有了小妹妹,没有时间照顾我们,父亲便教我做一些家务,起初我不太愿意,也不愿意管妹妹,只想和小伙伴们  相似文献   

10.
父亲     
正春芽萌动,父亲生命的大树上又增加了一个深沉的年轮。父亲老了,个子矮了,上衣穿在身上总觉得前襟长,后面短。父亲头顶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一块不毛之地,像是被哪一阵秋风忽然吹倒的庄稼。父亲的眼睛患了白内障,几年了,看东西时眼前总晃动着一个小黑点。以前从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     
前些年,我常常梦见父亲,近几年梦不见了。父亲和他所参加的抗日战争,似乎已经成了非常遥远的被人忘却的梦。昨天一位年轻的朋友,看我的专题录像时,见到我父亲年轻时一张黑白照片:父亲抱着两岁的弟弟,我呢,大约五六岁,光着肚皮儿站在他身边。父亲身穿长衫马褂,圆方形的脸,两只明亮的大眼,  相似文献   

12.
我是位22岁的年轻女性。父亲43岁那年生的我,因此我从小很受父亲的宠爱。我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位妻子。由于种种原因,父母的关系一直不和睦。从自己记事时起,父母就经常吵架。父亲在我11岁时查出了胃癌,做了手  相似文献   

13.
《新青年》2009,(9)
父亲是在他生命的第49个年头上去世的,那一年,我正好考上大学.父亲得的是肺气肿.父亲跑了一趟官厅的医院,没几天就回来了.父亲说,那个地方,贵巴巴的,咱们住不起.  相似文献   

14.
父亲     
父亲虽然个子不高。但在女儿眼里,父亲,是我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父亲生性豁达,坦诚正直。父亲以他老实持重的农民心地为人处世,从不曾有过什么算计别人的小心眼儿。父亲怜老惜贫,淳朴厚道,村人都说父亲是个好人。父亲虽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伟业,但父亲平凡却不卑微。父亲用自己坦坦荡荡的半生,诠释着4个字———问心无愧。  相似文献   

15.
父爱如杉     
胡双庆 《新青年》2005,(12):5-6
夜里,梦见父亲了,他慈祥地对着我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丛生,让人心痛、怜惜,又温暖无比。眼泪不经意便浸湿了夜色。窗外,那片杉树林在夜风中“沙沙”有声……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父亲当年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睛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常常可以从邻居们口中听到我记事以前父亲的艰辛养育:我饿了,没有奶水,就哭。父亲先是熬米汤,一口一口吹冷后喂我。偶尔我会刁嘴不喝,父亲就抱着我穿乡走户,去找刚刚生了孩子的女人讨奶。我两三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父亲     
个父亲的生命就要走到终点。他打算把自己一30万的财产让儿子继承。这个父亲生有一儿一女。女儿10年前就出嫁了。妻子20年前死于一场交通事故。父亲经营一家不大不小的汽配厂,全力扑在事业上,没有再娶。儿子就要从父亲那里得到一笔不小的财产,当然很激动。儿子不想再做父亲那样  相似文献   

17.
父亲后来常常和她提到这件事,那些微小的细节,在父亲一次次的重复中,被雕刻成一道风景.每次父亲说完,都会感叹:"你说,你才那么小个人儿,还昏迷了那么久,怎么就突然清醒了呢?"这时候,父亲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温柔和怜爱.说得次数多了,她便烦,拿话呛他,父亲毫不在意,只"嘿嘿"地笑,全是快乐和满足.她的骄横和霸道,便在父亲的纵容中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18.
黄斌 《新青年》2005,(5):7-8
父亲嗜酒,每餐必酌。酒不论优劣,暖了心、热了耳面便可。菜也不论丰俭,能压了酒、润了唇舌便是。有些下酒菜很平常,不登大雅,但一到父亲面前便口舌生香。韭菜炒豆芽被唤作“小青椒白娘娘”,发芽蚕豆被唤作“独脚蟹”,鸡翅鸭头鹅掌被唤作“飞、叫、跳”。父亲独酌时,全家其乐融融。母亲在厨房变招儿炒菜,转眼间便变出一款。我们几兄妹则缭绕在父亲身边,鸡雏般的欢愉,次第往父亲的腋下钻去,在他腋下探出个小脑袋,鼻一嗅、嘴一张,于是父亲手起筷落,把一块什么好吃的小菜投到张着的小嘴里。我每每不满足,还要尝一口香辣的酒。父亲因为后继有人而…  相似文献   

19.
牵手     
李黎 《新青年》2005,(4):16
关于父亲母亲的情感世界,我知晓得不多,大概,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本来就不擅于表达爱情,亦或是父亲执意要保持一种粗犷坚强的军人形象,母亲则温婉恬静,像所有的军人家属一样,依附于父亲身后,像一株柔美的藤,其实,那藤因吸收了树的刚阳之气,亦具备了军人坚忍的品格,家是母亲独自一人撑起来的,所以父亲这棵树才显得高大苍劲。我想,年轻时候的母亲内心一定是孤独的,同父亲处对象那天起,她就盼望着同父亲的相聚,长相厮守。母亲辞掉很好的工作,随军到父亲身边,但即使这样,父亲仍不能够时时回家,在他心里,部队和牵手他的兵永远是第一位的。儿时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朱成玉 《新青年》2007,(11):34-35
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以此为业,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赚他浪费了这一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闹着也是闹着。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