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课原始社会的生产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低,这种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从而使学生认识剥削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两个框题,分别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第一框题的内容共13个自然段,叙述了原始人是怎样改造自然的。由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区别历史上各种经济时代的根据。所以教材在描绘原始社会生  相似文献   

2.
对于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指导就像一座桥,帮助他们由校园平稳跨进社会。就业指导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求职能力,更是对学生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的培育。然而在一些高校,由于重视不够、师资不足,就业指导课正在沦为“水课”。  相似文献   

3.
如何搞好《法律常识》的教与学呢?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图表教法直观明了,重点突出,便于教师讲解,利于学生掌握,发展学生的概括总结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拟就《法律常识》的图表教学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第一课青少年要学点法律常识本课是学习《法律常识》的动员课,主要是对课本的内容作一简单扼要的介绍,指明学习的意义、方法等。可用下列图表: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掌握有关党建方面的政治与历史学科知识。 2.能力方面:综合政治和历史知识探讨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就是<概论>课所讲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理论成果,而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成长.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引入<概论>课堂,可以打消学生对<概论>课的反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正向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心政治的习惯;提高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践行开放式课堂、参与型课堂,能够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职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江泽民说,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社会实践也告诉我们,一切的智慧、成就、财富和幸福都始于健康的心理,优良的心理素质是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资本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带着美好的憧憬跨入21世纪。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中考的失利、就业的压力,给职校生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冲击。职校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内外的压力使得一些学生变得敏感、脆弱、自卑,甚至于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二…  相似文献   

7.
正又是新学年开学。有两条新闻令很多家长不安。一是每年一度的军训闹出教官与学生互殴事件;二是接连爆出女生被伤害案。在笔者看来,不论是军训的问题,还是女生被侵犯,都折射出我国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存在的严重缺失,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却忽视学生的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人格教育。指望短则几天一周,长则一月的军训,就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家长一直把孩子置于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新授课、复习课与讲评课是高三政治课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堂类型。就复习课而言,高三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与新授课相比,各轮复习课虽然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方面相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教学理念基本相同,但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一、一轮复习课与新授课的不同一轮复习课不是新授课的重复,需要根据  相似文献   

9.
第一课当代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教材分析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阶级现象是阶级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政治现象,也是国家、政党等政治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本课所阐述的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础知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学生正确理解本书各课教材,了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两种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计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刚进入高中学习的高一新生,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力求围绕"生活处处皆政治,政治时时现生活",注重案例教学、体验性学习,层层深入,重在启发学生,贵在学生主动参与,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一、做法 <一>配合《热爱人民》一课开展了“凡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我就做”的主题活动。这课的中心是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最终的落脚点是要求学生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想想。因此我们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团委、班主任的紧密配合下,把学生带进了为人民服务的第二课堂。有260多名学生自愿组成了“雷锋”、“为人民服务”、“做好事”、“送温暖”等不同名称的小组,分别活跃在学校、影剧院、车站、街道、家庭等地。仅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涌现出好人好事1823人  相似文献   

12.
谈谈读报课     
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说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时事政治教育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丰富和补充,又是共产主义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进行经常性的时事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我国相应的各项政策,从而进一步认识社会发展波浪式前进的总趋势,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明确自己的现实任务和历史使命。这样,时事政治教育与政治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统一起来,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修养》第十四课《艰苦朴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第十五课《锻炼意志》主要是教育学生自觉培养和锻炼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今天的青少年,将是明天的创业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将落在他们肩上,他们不但要具有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而且还必须具有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为此,我们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  相似文献   

14.
上一学期,我们以每周一堂的时政课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时政教学。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生自备小本,摘录每周时事,课上师生共同发布新闻。这种做法,交流了各种信息,激发了学生对时政课的兴趣,促使学生每天去听广播,看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也使一些胆子小、平日羞于开口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逐渐地锻炼了他们的胆量;而教师也从学生的新闻发布中得悉了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消息,便于积累材料、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教师的"家常饭",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教师能否上好课,出优质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教师备的课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与学生有效思维的培养。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6.
张靖 《公安教育》2006,(2):50-53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里,党中央、国务院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与其他四项能力并举并论,说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智力素质,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要求。提高人民警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公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公安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为此,为实现公安工作现代化,为培…  相似文献   

17.
大概念统整学科知识体系,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用大概念统摄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能更好地统领知识整合,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理性思维方式的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从而有效应对高考和社会生活实践对学生全面素养的更高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辩论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胆量,提高学生口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辩论课中,教师应如何充分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辩论取得预期的效果呢?一、选择好一个辩题就选题在辩论中的地位而言,它是一个首要环节,也是辩论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在选题问题上,教师必须十分看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鼓励学生从社会热点和实际生活中选择把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教师的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把选择内容和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结合起来。二、围绕两个观点选择好一个辩题后,教师应指导学…  相似文献   

19.
在讲授新课之前。一般说来,都有复习上一节课所讲过的内容这一环节。其目的是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导入新课。对此,有的教师是自己简明扼要地口述上一课讲过的内容,然后进行新授;有的教师则以提问的方式,自己提出问题,让某一学生回答,然后加以评述,导入新课。我的做法是: 在讲课之前,对上一课讲的内容设计出练习题,或刘印出来,或抄在小黑板上,在上课时,让学生动手做,发现问题教师给予纠正,从而导入新授。这样做,一能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二能提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中思政课价值引领中存在着对价值引领的必要性重视不够,对价值引领实现过程的心理机制研究不够,对价值引领对象的认知状况和心理状态的复杂性认识不够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将挖掘知识意蕴、实现课程价值,充分进行铺垫、适时开展引领,深入思想深处、触及学生心灵作为价值引领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化价值引领的可行路径,即制定指向价值引领的学习目标,设计驱动价值引领的教学议题,开发实现价值引领的学科任务,促进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地位和作用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