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会欣 《政策瞭望》2003,(12):29-30
非全日制就业为促进本国灵活就业形式的发展,各国政府都制定了促进灵活就业形式发展的政策和总体规划,为本国灵活就业形式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条件。欧盟就业常设委员会指出:非全日制工  相似文献   

2.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随着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以网络就业、平台用工为特征的新型就业形态不断涌现,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弹性工作为代表的灵活就业人员快速增加,成为影响就业质量和居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宁政办规发[2021]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灵活就业是指与标准用工相对应的一种就业形式,包括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就业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是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对拓宽就业新渠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为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落实保居民就业任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国办发[2020] 27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近年来,以小时工为主要形式的非全日制用工发展较快。这一用工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全日制用工模式,适应了用人单位灵活用工和劳动者自主择业的需要,已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为规范用人单位非全日制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全日制就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精神,对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等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关系(一)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一个以  相似文献   

5.
《小康》2021,(27)
正建议以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为契机,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信息平台,社保经办机构的转移接续手续可在该平台上直接办理,不需纸质材料的传递,同时可将平台上的办理进度实时传输到互联网以供公众查询。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工作形式日益灵活,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各种灵活就业形式迅速兴起,成为我国市场化就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进 《中国妇运》2011,(2):37-40,36
自2003年以来,成都市经历了6年的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城乡居民就业形式由“正规单一”向“灵活多样”转变,即向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季节性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转变,进而逐渐成为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具有关调查所知,在这个就业大军中,女性占了60%左右。  相似文献   

7.
所谓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灵活就业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在劳动标准方面(包括劳动条件、工时、工资、保险以及福利待遇等)、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方面以及劳动关系协调运作方面达不到具有现代化大生产特征的企业标准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主要是指在除小型高科技企业外的小型企业、家庭作坊的就业,即非正规部门的就业者,以及大中型企业雇用的,在劳动标准以及就业的稳定性方面有别于正式职工的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季节工、承包工、劳务工、小时工、派遣工等。第二类是由于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引起就业方式的变革而产生的灵活就业方式,如目前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非全日制就业、阶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6,(7)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针对当前压力巨大的就业形势,淮安市清浦区以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为切入点,加强政策扶持和载体建设,着力提高就业质量,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新形势下的就业创业工作。加强服务,推进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现代经济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土壤,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发  相似文献   

9.
在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直接影响着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对促进新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旨在梳理关于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并从构建平台经济、劳动者、政府、社会四个角度出发,利用双因素理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进行保障因素和激励因素分析,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利益共同体的观点,以及促进新就业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南靖县山城街道办事处位于县城所在地,辖4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0089户、3.5万人,是我县的政治、经济和近年来,山城街道党委、办事处坚持"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的方针,把落实两个确保和促进就业作为社区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在强化组织建设、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地引导、促进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非固定岗位、季节性、临时性的形式实现灵活就业。截止目前,社区内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2277人,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再就业的有1548人,再就业率达68%,其中灵活就业人员1115人,占全部再就业人数的72%。狠抓"三项建设",建立领导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于凤霞 《群众》2020,(12):21-22
稳就业不光要稳住存量,更要拓展增量,特别是要善于从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就业潜力。如今,平台经济正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基于网络平台出现的新就业形态越发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016—2019年连续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积极发展新就业形态,从“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到“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今年,对“灵活就业人员”的政策更是直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重视并释放平台经济对于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的重要作用,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尽快出台配套政策 尽快制定出台与《社会保险法》配套的统一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法规政策,是规范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提条件。《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相似文献   

13.
洪芳 《前沿》2013,(1):79-82
尽管非全日制劳动用工作为非标准用工形式在劳动用工中处于补充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劳动用工灵活性的要求也相应增多,非全日制劳动者所占的比例也有日益扩大之势,因此,在保持劳动用工灵活性的同时,不能忽略劳动关系的稳定性,特别是立法应对非全日制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性进行规范。对非全日制用工进行规制,必须坚持两项原则:一是有利于稳定劳动关系,促进就业;二是有利于满足企业用工弹性化、灵活化的要求。应实现劳动合同的书面化,禁止歧视非全日制劳动者,加强解雇保护,稳定劳动关系,建立非全日制与全El制的相互转换制度,加强工会对非全El制劳动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互联网+”背景下涌现了许多新兴业态,带动灵活就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引致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从生产力视角概括我国灵活就业的主要特点、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灵活就业问题及其成因对保护劳动者权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当前平台垄断使劳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劳动关系模糊化使平台容易设法逃避劳动保障和社会责任。在新发展阶段,要发挥“有为政府”之责,加强对垄断行为的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极大地推进了劳动法治建设的进程,同时对于重构我国劳动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传统意义上,同一时间内一个劳动者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的生产资料相结合,从而只形成一个劳动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灵活就业形式大量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双重劳动关系普遍存在.双重劳动关系的界定.关系到劳动者、用人单位、其他相关主体合法权益保护以及责任划分问题.本文就隐形就业、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中存在的双重劳动关系问题,以劳动合同法为依据,提出应承认双重劳动关系的合法性,并应从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内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以及争议解决办法等方面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李秀凤 《求索》2012,(1):152-154
农电工"变身份"事件是用人单位违法使用非全日制劳动者的一个缩影。政府"适度容忍"的态度彰显了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制度实施的困境所在:政府扩大就业目标与非全日制劳动者利益保护之间存在着冲突;基于典型劳动关系的立法对非典型劳动关系的调整稍有不适;基于一重劳动关系的劳动保障体制设置弱于调整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形式灵活多样,就业主体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在灵活就业选择的倾向性与实际就业特点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政府的优惠政策与大力扶持、劳动权益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企业采取灵活用工制度与高校对灵活就业的支持等四类因素对大学生灵活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5月23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外卖骑手等新兴职业的劳动权益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近年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兴职业吸引了大量劳动者就业,满足了劳动者灵活就业的需求,为就业率的稳定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新兴职业已深度融入企业发展和民众日常生活中,给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给民众的衣食行等方面提供了便利。然而,相比传统就业形态,灵活就业群体与相  相似文献   

19.
刘喆 《人民论坛》2011,(11):158-159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多,形式灵活多样,就业主体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在灵活就业选择的倾向性与实际就业特点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政府的优惠政策与大力扶持、劳动权益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企业采取灵活用工制度与高校对灵活就业的支持等四类因素对大学生灵活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劳动合同法》看我国非全日制用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合同法》第五章以“特别规定“的形式对非全日制用工做出了界定,并对因非全日制用工而发生的劳动合同的形式、内容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相对于目前飞速发展的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法》短短五条的规定显然过于简单,对于一些非全日制用工合同订立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