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二战中,苏联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后方劳动力短缺、国防工业领域急需大量工人的情况下,苏联妇女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劳动极大地保障了前线的需求。作为战时军需生产基地的西伯利亚地区妇女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媒体“开足马力”进行反法西斯的爱国主义宣传。其中,广播作为一种有效的宣传方式,在战时的苏联爱国主义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联对广播宣传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节目编排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并加快广播网建设,积极发挥其政治宣传功能,在卫国战争前线与后方搭建起一座反法西斯宣传和军民交流的桥梁。广播节目出色地完成了爱国动员任务,成为苏联对敌宣传斗争的排头兵,也成为战争年代苏联人民坚持战斗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新版历史教师参考书对苏联历史的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2007年出版的历史书<俄罗斯现代史1917~2006年>是苏联解体后,经过国家权威部门认定的第一本历史教师教学参考书.它对于苏联历史和苏联历史人物具有了与戈尔巴乔夫时期不同的评价,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西方认为这是普京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和斯大林,是"从民主体制的倒退".该书否定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或日苏联模式已经丧失了发展的潜力.该书充分肯定了斯大林领导卫国战争取得胜利和实现工业化和文化革命的巨大功绩,肯定了斯大林民族政策正确的一面,因而称"斯大林被视为苏联最成功的领导人";但也没有回避斯大林和斯大林时期的问题,如,轻工业的恢复落后于重工业,农业的落后面貌没有大的改善,巨大的成就是通过极大压制民众所取得的.该书明确指出,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执政者应当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认为"苏联解体并没有命中注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时期,苏共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主要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国战争的胜利以及资本主义的负面合法性四个方面。当然,斯大林及苏共的一些失误和错误给苏共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成为侵蚀苏共执政合法性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5.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斯大林模式及其核心组成部分--军事工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个饱受关注又极其复杂的问题.对苏联三四十年代斯大林模式的考察,离不开考察其赖以生存和发挥作用的时代背景.作为极端困难条件下的危机应对手段,这一模式是当时苏联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唯一可行的选择.这一选择具有特殊性和被迫性,不宜过于神化和僵化.卫国战争中,这一模式在严重危机局面下展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成为从根本上实现苏联人民集中力量克敌制胜的制度保障,但并不能由此代替和取消必要的外部合作与支援.二战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对我们公正评价历史和吸取苏联经验教训,做好自身危机应对准备,都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5月7日普京正式宣誓就任俄总统,成为俄第六届总统。根据新宪法,总统任期六年并可连任。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胜利日阅兵式,庆祝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7周年。5月11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习近平表示,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双方领导人都对两国关系的战略性、长期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7.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追求正义与和平的人民的胜利,苏联在战争中所作出的牺牲与贡献都是无与伦比的。苏军不仅抵抗并消灭了四分之三的法西斯军队,而且直接参与解放了11个欧洲国家共100万平方公里土地,1.13亿人口,100多万苏军官兵为中东欧人民的解放献出了生命。战后六十年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不会也不应忘记苏联在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和黑暗的殊死搏斗中所作出的贡献。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与苏军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是分不开的,在研究战后国际政治时,不能忘记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8.
从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署到1975年4月30日越南南方解放,越南实现国家的统一,越南人民经历了21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帮助下,在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进步的和爱好和平、反对侵略的正义力量的支持下,越南人民终于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9.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提出的"新历史性共同体"理论中宣扬的"民族平等"实际上并不存在,"苏联人民"在宪法中是平等的,但现实中却被割裂为不同的"主权"和"特殊"部分。在民族政策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各民族中不断出现要求平等和提高自己"民族"地位的运动。因此,苏联的"新历史性共同体"就是"苏联人民"共同体的变形。由于它不符合苏联国情,对社会发展阶段估计过高,因而并未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伏尔加格勒是俄罗斯第四大城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伏尔加格勒旧称察里津,建于1589年,见证了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苏联以及俄罗斯联邦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由于1918年斯大林在察里津保卫战中立下卓越功勋,苏共中央于1925年决定将察里津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因此后来被授予"英雄城市"称号。1961年,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斯大林格勒改  相似文献   

11.
在苏联的整个劳改营历史中,以卫国战争时期最为典型,仅在战争爆发后的头三年,劳改营就将97.5万名犯人转送到红军部队.这个时期,在劳改营中从事经济建设的犯人劳动力竞占苏联全部劳动力的1/7,犯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建成一条条铁路、公路和石油管道,一座座工厂、机场和采矿场.但这个时期也是犯人们的命运最为悲惨的一个时期:1942年犯人的月平均死亡率高达2.1%,从1934年到1947年的14年间,死于劳改营管理总局所属劳改营和监狱的人数共计963 766人,其中仅在卫国战争时期的1941-1943年的3年间,死亡人数就达516 841人.  相似文献   

12.
1963年5月1日劳动节对印度尼西亚人民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性节日,除了工人与劳动人民在维护并发扬作为工人胜利日的五一节斗争中所取得的胜利外,印度尼西亚人民在斗争中也取得了其他的新胜利、五月一日这一天西伊里安地区重新归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主权范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欢迎此一事件,并向爱国的、贡献出一切的、在苏加诺总统关于从荷兰殖民主义者魔爪中夺回西伊里安的统一命令下团结起来的全体印度尼西亚人民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武装部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对于全世界的进步力量和社会主义国家,其中特别是为印度  相似文献   

13.
《日瓦戈医生》是苏联著名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品。整部作品创作了十年(1945—1955),是作者创作的一个顶峰。作品描绘了本世纪初到伟大卫国战争期间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广阔生活图景,不仅展现给读者生与死的秘密、俄罗斯历史、革命、知识分子、基督教等问题,更为我们解读了俄罗斯民族所具有的一些优秀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4.
苏联共产党与苏联知识分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联知识分子问题,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带有特殊性的重大问题.苏联知识分子对苏共的向背,实际上决定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成败.苏联知识分子曾经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起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业绩,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在科学、文学和艺术创造中也取得了光辉成就.然而,与此同时,苏联知识分子也曾经在多次的政治运动中遭到压制和批判,知识分子的作用和地位始终没有得到苏共领导应有的重视,在严密的行政领导和组织控制下,知识分子的作用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由于改革方针的错误,政治局势发生动荡,知识分子终于站到了苏共的对立面,抛弃了苏共,抛弃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论述了苏共最终被苏联知识分子抛弃的原因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卫国战争期间,被迫从原聚居地整体迁移到边远地区的苏联7个少数民族,其迁移过程充满着暴力和镇压;到达迁入地的特殊移民区后,被置于严格的管制之下.从迁徙之日到1949年之前移民的死亡数大大高于出生数.斯大林逝世后7个少数民族虽被先后平反,但只有5个少数民族恢复自治.没被恢复自治的两个少数民族虽经多次争取,但愿望终未能实现;而得以恢复自治的5个少数民族虽迁回原籍,但回迁过程一片混乱,回迁之后与当地民族的居民关系紧张,冲突不断.苏联在少数民族迁移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为世人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6.
在苏联卫国战争前,斯大林从所谓国家安全利益考虑,对一些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采取强调迁移措施,把他们迁徙到陌生的异地他乡,远东地区朝鲜人就是其中之一。在迁移过程中,朝鲜移民遭到了很大的民族牺牲。  相似文献   

17.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政府一直保持着强大的政治宣传攻势,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反法西斯爱国主义宣传,鼓舞士气.其中,政治宣传画作为一种简洁直观、直击人心的宣传方式,在战争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本文通过对解密的苏联历史档案资料、苏联重要报刊以及大量《塔斯之窗》文本的梳理和解读,力求客观再现《塔斯之窗》的宣传路径和宣传成效,借以一...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过去的20世纪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什么?它在上半个世纪带来两次世界大屠杀,接着又带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就日本而言,它发动了几乎遍及整个亚洲的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就俄国而言,一个世纪经历了三次革命,有过胜利的辉煌,也有过滥用革命成果给俄国人民造成深重苦难的斯大林独裁时期,最后又不得不吞下联盟国家解体的苦果。俄国人民在这100年时间里,经历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他们通过革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逃不了希特勒发动的侵略,经受了悲壮的卫国战争。仅仅这几件大事,就足以让人们去思考这20世纪给人类留下的教训了。  相似文献   

19.
一 1944年11月29日,阿尔巴尼亞人民在阿尔巴尼亞劳动党(以前称共产党,1948年改称劳动党)的領导下,經过了多年的斗爭,終于在苏联紅軍在巴尔干取得胜利的有利条件下,从德意法西斯强盜手中解  相似文献   

20.
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关于勃列日涅夫时期“官僚特殊阶层”问题谈论的有很多 ,但还不见专门的论述。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有其制度上的原因 ,它形成于斯大林时期 ,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发展到顶峰。勃列日涅夫以“稳定”当头 ,不思改革 ,带头奢靡腐化 ,致使这个掌握人民权力的阶层终于走向人民的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