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青少年违法犯罪被称为"社会三大公害,,之一,研究发现涉罪未成年人往往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或心理问题。因此,为有效破解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难题,更好地走进当事人内心,如今上海各级法院纷纷引进心理学,取得了良好效果。5月30日,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2012上海法院少年法庭共启动心理干预193人次,青  相似文献   

2.
姬建民 《前进》2015,(4):54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投身司法事业26年,2014年12月,突发心脏病因公殉职,终年47岁。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习近平近对邹碧华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关于"燃灯者"的喻教尤其发人深省。甘于"燃灯"。"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说到  相似文献   

3.
正《邹碧华》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主旋律电影,观看时让人数度泪目,内心的情感之弦屡被拨动。邹碧华被誉为法治建设的"燃灯者",他为法治昌明呕心沥血、燃尽一生,所呈现的深沉家国情怀、强烈责任担当、崇高精神品质令人感佩。看完整部电影,一种感念久久萦绕心头,在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正是因为有无数个信仰坚定、甘于奉献、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燃灯者",才使得我们党能够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走到今天。而邹碧华,正是新  相似文献   

4.
微头条     
《小康》2019,(5)
正#世界最长寿男人在日本去世,享年113岁#@人民网1月20日,世界最长寿男子野中正造在日本北海道家中去世,享年113岁。其家人说,他是在睡梦中安然去世。2018年4月,野中正造被吉尼斯认证为"世界最长寿男性"。  相似文献   

5.
张妮 《人民论坛》2010,(9):102-103
中国几千年历史所沉淀和积累的以追求和谐、反对争讼、维护特权为价值目标的法律及诉讼文化,与西方明显不同。西方的诉讼文化的基本内核是注重程序至上,实现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护。而中国的民事诉讼发展中所体现的"程序至上"色彩明显少于西方的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6.
正庭前独角兽,为民守初心,司法深改处,再念邹碧华。电影使用蒙太奇的手法,为我们讲述了邹碧华为司法体制改革而努力奋斗的故事,影片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满屋的书籍、忙碌的身影、公仆的情怀。片段中又穿插了邹碧华对家庭的爱和亏欠,对同事的尊重和帮助,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整个影片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作为年轻党员干部,邹碧华给了我们几点启示:一、咬定青山不放松。影片中,  相似文献   

7.
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深化司法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日前,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海法院将着力打造以"天平工程"建设为基本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集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12368诉讼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新闻发布平台、监督联络信息平台等七大平台为一体,法院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司法公开平台体系。科技支捧,审判流程全方位公开据介绍,近年来,上海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了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全程化、庭审网络直播常态化、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常规化、公众查阅诉讼档案网络化、审判白皮书发布系列化和  相似文献   

8.
《上海机关动态》2006,(11):31-32
邹碧华今年39岁,可头衔已有一大串: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理事,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第九届青联委员。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0,(2):80-81
今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关于审判人员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这一《规定》,审判人员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包括:对“人情案”、“关系案”亮出了红牌。  相似文献   

10.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湾去世了,他的遗体却一直没有"入土为安",至今还停灵于台湾桃源县大溪镇南面的慈湖行馆。不下葬的重要原因是,蒋介石生前希望有朝一日能归葬祖国大陆,葬于他在南京亲自择定的那块墓地——正气亭。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让老百姓担心起这片“天”。2月28日上午,黄浦区法院对两起上海首次被起诉的“地沟油”案公开宣判。随后,在市高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邹碧华通报了近期审理涉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情况。他说,高院应勇院长明确要求,对此类犯罪案件要零容忍,依法,越惩,绝不姑息。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20,(16)
2020年7月30日凌晨2点,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前副主席、《海峡评论》前总编辑王晓波先生在台北去世,享年77岁。王晓波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其生前同事、好友、统派团体等纷纷表达哀悼与缅怀之情。国台办发言人当天应询表示,王晓波先生心怀民族大义,矢志不渝推动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台独",令人敬佩。我们对他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相似文献   

13.
<正>他在军中有"潇洒将军"的美誉,这除了他身材高大、风度翩翩外,还与他爱打扮、爱新奇、爱妻子分不开。刘震简介1915年出生于湖北孝感。1931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随红25军长征。1950年10月,被任命为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指挥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2年8月20日,因肺癌去世,享年77岁。  相似文献   

14.
卡洛斯是一个美国小贩,2010年10月1日因心肌梗塞猝死。与普通人去世默默无声不同,卡洛斯之死震撼了当地社会。有数百人自发地来到其摆摊的街头去哀悼,还有上百人在盖城参加了他的追思会,而当地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华盛顿邮报》竟然破天荒头一回在头版刊登了卡洛斯的讣闻与故事。在网上也有人发表了悼念言论,一位网民留言说:“我也为他去世而伤心。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考察"三项重点工作"。他充分肯定该院坚持司法为民、阳光司法的做法,强调要多在细节上下功夫,让群众享有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从细节入手,着力解决群众诉讼难,是重庆二中院作好三项重点工作的一大创举。当事人走进该院立案大厅,诉讼服务中心的法官就会亲切地问候:"您好,我能为您做什么?"随即便热情地为当事人转交诉讼材料,并帮助其复印相关证件和交纳诉讼费。在不到一个小时时间内,法官就会为当事人办妥所有立案手续。  相似文献   

16.
谢进杰 《岭南学刊》2009,(3):56-61,93
在诉讼模式演变的背后,审判对象的重心一定程度上发生了由“犯罪嫌疑人”到“犯罪行为”的转变,审判对象的性质呈现出在“犯罪嫌疑”与“控诉主张”间的位移。审判对象历史变迁过程给予我们这样的重要启示:审判对象与其所附着的诉讼结构发生着一种内在联系,它只有在趋于理性的诉讼构造之中才能获得合理的规定并有效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8)
正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大会结束后,根据周恩来治丧委员会的安排,骨灰第二天才撤。他的骨灰要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让他的最后一夜在"台湾"度过。用心良苦:"托、托、托、托"1975年9月4日,周恩来注意到3日的《参考消息》载有一篇专稿《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蔡省三曾追随蒋经国多年,对蒋氏家族和台湾情势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在这篇文章里,蔡省三针对四月份蒋介石的去世,分析  相似文献   

18.
白雉山 《世纪行》2010,(1):31-32
<正>2009年12月26日,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才子"的我省老领导李尔重同志,以96岁的高龄,在他的"第二故乡"武汉去世!噩耗传来,使我久久难以平静,哀痛不已。老人对我的关爱和教诲,又一幕一幕地浮现于脑际……粉碎"四人帮"后不久我被落实政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审理前的准备"程序中的一个法定步骤,我国民事初次送达程序正受到来自立案程序改革以及庭前准备程序改革的双重冲击。"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前置"的程序样式开始在各地法院改革中初见端倪。现行法框架下的起诉与受理制度由于缺乏初次送达程序的支撑仍旧保持着法院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的内核,体现的是原告与法院之间双边的审判法律关系。现行的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在构造两造之间对抗性程序、筛选和分流案件等核心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在内容上前后矛盾,不仅使得起诉条件中"被告的条件"的认定标准变动不居,也使得民事初次送达程序与起诉制度之间的关联性呈现出易变性的特质。我国民事初次送达程序在两造之间诉讼风险分配上体现的是"以原告为本位"的立法体例,有违程序正义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7,(5)
正2017年3月4日,我们到浙江台州市黄岩区访问了抗战老兵卢良鉴先生。卢老为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在小学与"省立六中"师范班学习我1919年农历九月十八日生于黄岩县西部山区的乌岩乡。父亲卢秀金在我8岁时就不幸去世了,留下了兄弟4人,我是最小一个,母亲含辛茹苦将我们拉扯成人。儿时,我在乡里的乌岩小学读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步步紧逼,侵略我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在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