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时代、社会和国家对我们中学德育工作者和政治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新课题。它对培养和造就我国现代和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有着特殊意义。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特别是政治课教师的基本职责、义务和追求。  相似文献   

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升公民政治素养,是党的十七大以来重要思想之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这一精神,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相对于原来课标(实验稿)观点,第一次出现了"公共精神"概念。什么是公共精神?它与教材中提到的公民意识有何不同?我们可以从其产生、概念、内涵、性质和特  相似文献   

3.
黄艳娥 《求索》2012,(9):254-255
现代公民意识理论最早始于西方,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公民社会,也形成比较系统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西方的公民意识教育,强调通过公民参与和公民实践来进行,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的,其特点是广泛的参与性。国外公民意识培育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将公民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二是公民教育与各种信仰相融合;三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四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重。  相似文献   

4.
邹紫云 《传承》2009,(12):78-79
公民意识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客观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的坚持"三个结合",构建"三个机制"即理论武装机制、实践平台机制、习惯养成机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全球意识的培养成为美国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全球意识是指一种立足于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认识、分析和思考世界历史和社会问题,并以此指导行动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从全球意识培养的目的观出发,美国公民教育课程主要包含世界公民意识、交流和合作意识、国际规则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国际参与意识五个方面的内容。解析课程中全球意识教育的内容,可以更深刻地反思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特点,为我国学校的全球意识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客观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的坚持"三个结合",构建"三个机制"即理论武装机制、实践平台机制、习惯养成机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由于市场消极因素的影响,已经造成社会的道德失范,"信用缺失",直接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公民诚信意识教育,是时代所需,当务之急。通过教育培养公民的自觉自愿精神,形成公民的诚信意识。党员干部应以高尚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公民,感染公民,率先垂范,做好表率。通过宣传教育、开展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8.
黄艳娥 《求索》2011,(8):174-175
一些先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现代公民社会。这些国家非常注重公民意识的培育,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具体做法:一是将公民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二是将公民教育与宗教活动相融合;三是实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四是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举。这些做法对我国公民意识的培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但是,我国的现代公民社会培育有其独特性,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因此,对我国公民意识培育的启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我国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的涵摄;二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保证;三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是培育公民意识的核心理念;四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公民意识的缺失及提升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素芬  胡穗 《湖湘论坛》2005,18(4):63-64
我国公民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人治观念较浓而法律意识淡薄、功利心理趋强而公德意识淡漠、自我意识趋强而主体意识薄弱。在现代化进程中提升公民意识,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通过明确教育目标,确立实现公民主体地位的教育机制;调整教育内容,确立以法律意识为核心的公民意识养成体系;拓展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改善教育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优化教育环境,努力促进生态和谐、人际和谐以及公民心态和谐,从而改变公民意识缺失的状况,提升人们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0.
公民文化,是为了稳定民主制度的一种心理分析理论。在本质上要求公民培养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关系到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文化的构建,需要一个完善的、离不开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成为十七大报告的亮点之一。"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权利与责任的自觉体认,它包括公民政治参与和诉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08,(5):43-45
无公民则无法治之国。塑造现代公民,既是建设法治国家、提高民族素质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要求,也是我们成功举办“人文奥运”所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十七大报告的这一阐述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充分体现了我党对公民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那么,当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存在哪些缺失?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今天我们怎样做公民?请看专家学者的解答——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人之"主体性"在全方位的生活领域与公共世界中的彰显,是人的主体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产物。通过公民教育来进一步增强民众的公民意识,培育出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建设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既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历史任务。在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洪流中,无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村官浩浩荡荡地奔赴农村的广阔天地去建功立业。他们带去的除了农民急需的科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所赋予的公民意识。重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公民意识普及作用,完善大学和民间的契合机制,是推动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孙应帅 《人民论坛》2020,(10):69-71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的一次检验.抗击疫情中展示的"社会百态"和"人性众生相",也在社会治理层面凸显了公共灾难的群体危害,因此良性的、现代化的"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首先需要夯实"公民道德"培育的经济基础,其次需要在科学精神、规则精神、平等精神基础上培护公民的"共同体意识",同时还需要在加强党的领导、法治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中打造良性的社会"公共空间",从而为"公民道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奠定基础,促进社会公民养成健康的社会"公序良俗",形成以法律规则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5.
所谓公民意识,指的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思今天的社会道德困境,我们可以归责市场,归责传统,归责体制,但是长期以来公民教育的失位恐怕更是难辞其咎。著名教育家肖川说:教育的方向是什么?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由此可见,公民  相似文献   

16.
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舜钦 《岭南学刊》2008,(4):103-105
公民意识是指作为现代社会成员的公民,对自由在国家中的角色包括政治地位、法律地位及其价值的自觉反映。加强公民的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平等意识教育,对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应当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探索多种形式、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学校德育、建设公民社会等途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官丽凤 《传承》2011,(26):48-49
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性工程,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希泉 《前沿》2004,(11):134-136
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是由于中国古代臣民主体意识和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的长期影响 ,均造成公民意识的培育受到限制。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应从历史传统中汲取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的资源 ,提出坚持德育首位和两课教育 ,集体主义意识和公德意识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 公民意识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认为 ,当代大学生公民角色基本处于不自觉状态中 ,大学生公民知识了解程度较高 ,公民行为水平较低 ;公民权利意识较强 ,义务意识偏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系统的公民教育 ,缺乏正规的公民行为训练 ,缺乏良好的公民教育氛围等。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应当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肖韵  林巧 《前沿》2012,(7):129-130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公民意识教育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基础,是倡导公平正义理念、营造自由平等环境的根本途径。本文针对大学生缺乏公民意识的问题,分析了公民意识缺乏的原因,着重探讨了基于时代环境特点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策略,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缺乏公民意识的问题,走出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