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省第六次党代会要求:"引导广大党员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项艰巨的、持续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应重点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一、在培育学习欲望上下功夫有些干部群众对学习没有欲望,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玩风过盛、学风不浓,造成知识老化、知识面不广,甚至出现能力危机。因此,要解决好不想学的问题,培育和激发干部的学习欲望。要让干  相似文献   

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观点学习数学更为突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引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美,让学习数学成为自身的发展需要。一、变"灌输式"为"互动式"互动式教学的最大特征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学业。其教学环节是:情境导入——学生探索——学  相似文献   

3.
学习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运用该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和教师的重要责任就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学习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培养,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方法培养,真正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落实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学习习惯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做官     
凡是上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在学校读书、教书的人,大概都参加过对"读书做官论"的批判。当时的批判者都认为:"读书做官论"的老祖宗就是孔子,而《论语》中"学而优则仕"是"读书做官论"的理论基础。因此对其开展了批倒批臭的口诛笔伐。按照当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工农兵学员著述的《〈论语〉批注》中的解释,"学而优则仕"译成白话就是:"学习好的人就可以做官。"依据这种解释的大批判,使举国上下都认为读书做官是极为丑恶的事情,从而导致"读书无用"风潮出现,学校教育遭到极大破坏。以至当时还出了一位由于考试交白卷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习惯,就是由于反复体验和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自身需要的一种行动方式。它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觉地体现在人的行为中,成为人的不可缺少的东西,甚至会影响人的一辈子。少年儿童是情感和行为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所谓“养正当始于蒙”。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一、用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的行为。示范是行为教育中最积极主要的因素,是人们学习社会规范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英侠 《福建乡土》2015,(3):173+178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就小学生而言,如果对数学这门功课感兴趣,就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们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等现状,首先应从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课第二框题"享受学习"。本框题内容就是从学习方面落实七年级的教育主题──适应问题。在学生了解初中学习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迅速,工作扎实,进展顺利,开局良好。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紧密结合人大工作的实际和特点,突出重点,在抓好学习教育、征求意见、边学边查边改方面抓出了特色,富有成效。学习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习教育主要做到了"三个结合":分散自学与集中交流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内容丰富"。根据人大工作实  相似文献   

9.
孔子说过,"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叶圣陶也讲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告诉我们,"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古今中外教育家都不约而同强  相似文献   

10.
正"勤、谨、和、缓"是学习的重要诀窍。学习教育活动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将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之前开展"两学一做"的经验体会,我们认为,今后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可以借鉴"勤、谨、和、缓"四字诀。在"勤"字上下功夫。"勤",就是勤勉踏实,做到不偷懒,持之以恒。一是立足原著勤学。认真学  相似文献   

11.
<正>文字工作是保证党政机关正常运转的关键载体。每个单位的领导都非常重视文稿工作,重视那些能写、会写的"笔杆子"。怎样实现从"烂笔头"到"笔杆子"的飞跃呢?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对写作普遍遵循的规律和材料员具备的素质、成长的经历,谈几点感想,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怎样审题谋篇一是审题要清,立意要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千古文章意为高"。审题立意的过程,就是深入思考、反复推敲上级精神和领导意图的过程,就是立足实际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环节也在逐步完善。新课标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过程体验,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身感受、体验的学习机会。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贯穿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为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基础。一、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特点(一)亲身感受性强体验式的学习要求学习的主体真实的,亲自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得到感同  相似文献   

13.
<正>一、情景认知理论与侦查课程案例教学法情景认知,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学习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知识学习理论。Bor w n,cof l ins及Dug u ld于1989年,在一篇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的论文中概括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这一理论逐渐渗透到各个教育领域并极大地启发了现代教育模式的变革。总体来说,情景学习认为,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时间是宝贵的。时间就是生命,就是财富。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讲效率,才能实现建设的宏伟目标。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认识时间的价值,认识惜时、守时是良好的道德;从小培养成惜时、守时的优良品德和良好的习惯;科学地安排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的学习而言,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而应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如何帮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在实践活动探究中,体验策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解决问题的策略通常是在解决问题方案的实施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适逢“六一”国际儿童节,特别邀请诸位参加我们的座谈会,共同探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困惑,同时也帮助成年人学习到一些正确的教育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此作为我们奉献给“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礼物。我们发现目前有许多研究机构、媒体在研究、探讨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问题,孙云晓老师就提到:“习惯是人生之基,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很  相似文献   

17.
郭思乐教授首倡的生本教育就是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揭示了教育的真本。"生本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机会,给学生表现的舞台,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索学习,创造性地学习。笔者结合近几年来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政治课实施"生本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谈谈学习     
<正>学习这个话题,是老生常谈。人的一生,年轻的时候要学习,中年的时候要学习,老的时候还要学习,只是学习的方式、内容不同而已。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学习是一种状态,是对精神的充实;学习是一种习惯,是对生活的负责;学习是一种品质,是对人性的升华。学习是通向幸福彼岸的桥梁,是提升品位的基石,是迈向成功的途径,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就是老师单纯的教学,而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显出不足,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扮演的"角色"。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法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存在的问题:1、未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多个体差异很大的孩子最后都变成了一个模子。而对于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人能否坚持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其实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的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俗话说,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从表现方式上我们可以把习惯分为显性习惯与隐性习惯。像早起刷牙,先做完事再玩耍等是显性习惯。思维方式的习惯、自我反思的习惯、信息处理的习惯等是隐性习惯。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多是在学生的显性习惯上下功夫,却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