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抓住信息化机遇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既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以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面对席卷世界各地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
自本世纪40年代中期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几年前人们对“信息”这个词还比较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已成为一个常用语,如“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产业”、“信息化”等。“信息化”的概念来源于日本,1967年,日本的一个科学、技术与经济研究小组提出了信息化的问题。信息社会是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的社会,而信息化是反映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向信息经济和信息化社会演进的动态过程。我国在1986年也提出了中国信息化的问题。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社会信息化特别是经济信息化正以强劲的势头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适应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决定》把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作为今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部署提出来,为国有企业今后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必将对国有企业的振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代以来,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我国领导人高瞻远瞩,邓小平同志1984年就提出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到电子工业部参观时指出:“在世纪之交,全球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我们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就必须重视发展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将在二十一世纪我国  相似文献   

6.
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新世纪初经济发展的主线。正确认识和处理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些重大关系,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三次产业结构的状态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亦发生相应变化。变化的  相似文献   

7.
一、树立经济全球化观 ,寻找发展机遇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提高产业结构水平 ,引进、吸收技术以提高传统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中共中央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指出 :“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大力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工业化推动信息化 ,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选择。因此 ,济南市工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全球化观是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 ,以改造…  相似文献   

8.
我国要在未来的长时期内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加入WTO,只是对这一进程提出了更加急迫的要求。为此也就必须按照国际经济体系演变的趋势重新审视和设计我们的发展思路,特别是我国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规模发展思路的调整进一步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产业结构发展思路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是社会资源在各产业间的优化配置,而资源优化配置的水平是由资源配置空间的大小和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张佐  马腾飞 《社会主义论坛》2006,(12):29-30,31,32
伴随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产业正展现出不可限量的前景,美国《时代》周刊预言:“世界将进人生物经济时代。……生物经济将10倍于信息经济。”我国已明确把“培育生物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发展,云南加快生物产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抢抓机遇,尽快做大做强生物产业,是云南加快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大力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联姻”,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省市陆续出台了加快科技长入经济的新举措。 (一)切实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和改革。 当前,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国已建立了27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起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有40多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全面成长为信息化的产业基础 ,但又有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必备条件 ,同时 ,我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还面临着“不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要做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必须正确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虚拟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事关国家战略、民族战略,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须认识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凭借“后发优势”,实现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利用信息化来推进工业化和改造传统工业。  相似文献   

13.
重视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是中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期新阶段,认真总结十六大以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同时认真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更加重视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调整成本与方式选择◇韩保江李旭茂在我国,“畸形产业结构”一直是制约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的主要障碍。“结构失衡与趋同”不仅直接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提高效率,进而提高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国民经济素质。因此,...  相似文献   

15.
目前南宁市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一方面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也要求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因此,加强对南宁市传统工业产业的改造提升,是南宁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事关南宁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过程,伴随经济全球化大潮而来的“新经济”已不可逆转地将中 国产业卷入了全球竞争的漩涡。因此只有更好地把握“新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才能在“新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制 定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我国实现经济腾飞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产业是区域经济的脊梁,产业引领资金投向,产业凝聚发展项目。我市把今年经济工作的主题确定为“产业发展年”,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配置资源,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支撑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乐山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8.
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是区域经济实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积极主动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国家和地区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加快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进程,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信息网络建设的粗具规模 ,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大大促进了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图书馆要不失时机地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计算机网络化建设 ,推动信息服务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变革和希望的时代,社会经济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经济增长将从资本、劳动力投入第一转为技术投入为主体,经济发展从经济增长第一或唯一转为以人的素质提高、潜能发挥及依靠创造性人才为首要条件,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使得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向高度化发展,综合质量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走向与资源、环境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使我国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继续起主导作用,迫切需要制定适应21世纪的发展要求的全局性城市发展战略。1、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不只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