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旋转门"已然成为美国所谓民主制度的一个弊病。提及美国的腐败,就不能不提所谓的"旋转门"。所谓"旋转门",指的是个人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双向转换角色、穿梭交叉的机制。在美国,阻止"旋转门"发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多数美国人也认同"旋转门"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王薇 《法制与社会》2013,(23):145+147
"旋转门"机制,是美国智库的一大特色。本文试通过对美国"旋转门"机制的作用和环境分析,思考中国借鉴这一机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愈来愈多政府高官弃政从商现象引发的旋转门腐败问题对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法治政府建设中的旋转门腐败问题,要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离职公务员权力消磁、完善旋转门条款、推动旋转门腐败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发展等多方面探寻法治政府建设中旋转门腐败现象的法律矫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吴桂霞 《政府法制》2013,(31):28-29
8月14日.三位退休高官宣布不受聘中国重汽独董职务的消息引起关注后,有关退休官员任独董的中国式“另类”政商旋转门问题再次被广泛讨论,并逐一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5.
闫海 《法治研究》2010,(1):24-30
旋转门条款是对公务员离职后规定期限内从业予以禁止或限制,虽然具有预防期权腐败、防止公权力剩余资源的,私有化等功能,但是也影响了公务员队伍的顺畅流动、侵害了公务员的职业自由,其弊端不应忽视。为此,制度设计上应予以全面的利益考量与平衡。《公务员法》第102条及《刑法修正案(七)》第388条第3款是我国旋转门条款发展的重要成果,但是仍存在较多缺失,亟待从规范体系建设、规制限度掌控、责任和追究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美国旋转门调控是法治化反腐的一个缩影,其运转与控制所厉行的推进权力流动、防范利益冲突等反腐理论和实践经验,体现了对权力运作的内在静态、外在动态、行为过程的全方位制约,对我国法治化反腐的理论拓展、视域转换和成效改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门禁系统中防跟随功能的实现,大多都是通过软件设置开门和关门的时间来完成的。其次是使用旋转门、红外人数监测、人体重量监测、三棍闸门等外加设备来完成。现在将利用门禁控制器的继电器对两个门进行相互反锁的设计和实施,从而在两个门之间的区域内成功地实现了防暴动防跟随功能的一例具体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介绍,希望广大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称作“公共市民”(Public Citizen)的非营利组织,在2005年发表了一份披露国会议员离职后转任说客的调查报告,名为《国会旋转门:从国会议员到K街的旅程》(C0nqressional Revolving Doors:The Journey from Congress to K Street)。K街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距离国会山不远,那条街上聚集了全美最著名的院外游说公司,因此“K街”这个词常被作为“游说公司”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政客们的“旋转门”近年来,德国政府官员“仕而优则商”现象普遍。近期有消息称,联邦交通部国务秘书莱希尔(Katherina Reiche)有意进入经济界。今年9月1日起,她将开始担任地方级企业联合会业务主管一职。莱希尔和地方级企业联合会都没有对此则消息发表任何评论。不过目前尚不清楚,前政府要员从商“等待期”是否率先从莱希尔的案例开始执行。因为“等待期”这一规则适用的范围是“当利益冲突存在时”。  相似文献   

10.
从"律"字的两个基本构件入手,先后分析了"聿"和"ㄔ"的含义。甲骨文"字本义可能为"手执律管吹奏"、"手执硬笔刻写"和"手执权杖管理",而其引申之义为"统一、协调、标准、区分、界限"等。甲骨文中的"ㄔ"记为",此即为甲骨文中"行"()的半边,"ㄔ"之义为"小步",其义大概来源于"行"。"步"在古代为测量单位,引申为"标准"。古人借助已有的"聿"和"ㄔ"组合成"律"字用来指称定音标准。"律"之本义为"音律",作为调音或定音工具,因而具有"规范、标准"之义,后演变为"军律"、"历律"。商鞅"改法为律"之后,由于统治者更为重视法律的"规范"功能,逐渐以"律"取代"法",用以指称成文法典。  相似文献   

11.
荣耻与劳逸     
"荣"与"耻",是一对道德范畴的概念。"荣"字一向与"荣誉"、"荣耀"、"荣光"等褒义词相接,而"耻"字则与"可耻"、"无耻"、"耻辱"等贬义词相连。可见,"荣"、"耻"二字,内涵有深刻的褒贬之别。古往今来,时势多变,但正直的人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宪法"是"宪"的一个衍生语词,二者词义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古人训"宪"为"法",多直解其义,未能尽疏其意。他们用"宪"称"法",初为特指先王之法或旧典,意为恒常有效、世代遵从之法。后词义扩展,"宪"多泛指各种法律,成为对"法"的一种尊称。在先秦,"宪法"有两种构词:一是"宪"与"法"同义连缀,泛指国法;二是"宪法"作为一个偏正语词,"宪"是"法"的修饰词,"宪法"有"显法"或"常法"之义,但无"根本大法"或"最高法律"之义。秦汉以降,"宪法"皆属同义联合语词,泛指"国法"、"王法"、"法制"、"刑法",有时还指称一种治道与治法,但仍无"根本法"之义,仅蕴涵着人们对法的一种敬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初,曾有过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然而,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被中国共产党深度地实践,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与"主义"的争论似乎并没有结束。实践证明,只要把"问题"与"主义"割裂开来,片面坚持"主义"的普遍性和纯洁性,就会把中国革命引入歧途。只有把"问题"与"主义"相结合,用"问题"发展"主义",用"主义"指导"问题"的解决,才会使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由于刑法学界对贿赂犯罪中"谋取"的理解存在重大的分歧,因此,导致司法实务部门在对贿赂犯罪中"谋取"的认定上各行其是。其实只要我们以"不确定利益"理论为背景来理解贿赂犯罪中的"谋取"行为,贿赂犯罪的认定问题并不难解决。当行为人以不正当手段谋取"不确定利益"时,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可将"谋取"区分为初始性"谋取"、维持性"谋取"与扩展性"谋取"。与此相对应,受贿罪中的"谋取"可区分为初始性"给予"、维持性"给予"与扩展性"给予"。借用"不确定利益"理论既有利于揭示维持性"谋取"这一"谋取"类型的本质,又有利于实现统一理解刑法中"谋取"含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过去学界常将"九叶"诗人视作"反主流"或者"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其实这种"主流——边缘"的二元视角有失准确。相比而言,组成这一群体的《诗创造》一支与新诗传统有更多的延续性和同构性,他们身上有很多"主流"以及"残余"因素,在四十年代后期才开始体现出一些"新变"因素;而西南联大一支则更多地体现出过去新诗传统中没有的"异质性"。"九叶"诗人与左翼作家的分歧其实主要不是"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歧,而是关于文学要不要体现"人民本位"、要不要当作"宣传工具"等问题上的分歧。尽管"九叶"的两分支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新变"因素,但是对于"人民文学"而言,它们都是"异端",都应予以"收编"。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理解"九叶"这一群体是如何被视为/自视为一个"流派"的。  相似文献   

16.
正李其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先后获得河南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十杰女法官"、"十大杰出法官"、"三八红旗手"、"优秀青年卫士"、"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说起那些因为一时冲动而犯罪的青少年,李其宏从不用"少年犯"这样的字眼。她说:"这些孩子,人小心不小,自尊要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实际上,"铁打的营盘"里,兵是"流水兵",官也是"流水官"。人事代谢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营盘"式的组织机构,可长期"铁打"不动,而组成"营盘"的兵与官,则是一股活水,长"流"不断。  相似文献   

18.
反腐败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老虎"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虽然"为祸甚烈",但"居庙堂之高"的贪腐"老虎"毕竟少之又少,而"处江湖之远"的农村基层干部,却与群众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一旦他们从"群众的主心骨"、"致富的领头人"腐化堕落成为"苍蝇",就难免导致"民怨沸腾",破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字处置式形成于先秦时期,它的形成经历了"连动式—工具式—处置式"三个阶段。在连动式"以_(动词)+N_1+V+N_2"中,当"以"表示"使用"义时,"N_1"可以理解为"V+N_2"凭借的工具,因此"以"逐渐语法化为工具介词。在工具式"以_(介词)+N_1+V+N_2"中,"以_(介词)+N_1"可以看做是对"N_1"的强调,由此"以"可以理解为焦点标记,在双宾语句式的影响下,形成"以"字处置式。由于"以"字处置式是由"以"字工具式演变而来,因此"以"字式具有多义性,影响了"以"字处置式的发展,从而为"将/把"广义处置式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正过去的一年,从中央到地方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涵盖了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各级公务员头上的"紧箍咒"。一些干部感叹"为官不易",有的甚至认为"公务员不好当"。"公务员不好当"的潜台词,必然有一个"好当"的过往,曾几何时,工资"旱涝保收",捧着金饭碗"吃皇粮",乃至"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衍生出"吃拿卡要"等"潜利益"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现在一项项禁令"围追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