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道江 《前沿》2003,(10):84-86
国有股流通方案的提出是现代企业理论在经济改革领域的具体应用 ,有望真正解决国有企业多年来悬而未决的各种难题。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 ,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多管齐下 ,循序渐进。遵循市场交易规则 ,国有股股东享有在规定价格范围内申报转让国有股的自主权 ,流通股股东拥有是否同意流通股扩容即是否接受配股的表决权  相似文献   

2.
黄敏 《前沿》2004,(1):69-71
国有股减持是中国股市绕不过的关。过去和现在的种种减持思路都没有得到广泛的市场认同 ,引发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轩然大波 ,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损失。究其原因 ,主要是没有切实把握国有股的历史成因和真实价值。因此 ,尊重历史 ,还原国有股的真实价值 ,才能真正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 ,让大家都满意的减持方案来。  相似文献   

3.
《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证监会暂伶国有股减持又在资本市场引发了一轮国有股减持大讨论。我们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出了同股同权同价的定价模式来解决国有股的流通问题,并与市场价法和净资产法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筹资能力、技术两方面分析了开放式投资基金用于国有股减持的可行性,分析了开放式投资基金用于国有股减持的优势,然后提出了开放式投资基金用于国有股减持的两种定价方法,即基金向国有股东购买国有股时采取市价折扣法和公众投资者向基金购买国有股时采取网上竞价法,讨论了开放式投资基金用于国有股减持的具体运作步骤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国有股减持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静 《理论月刊》2003,(4):61-62
针对目前市场上有些人把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停止归咎于国有股减持与充实社保基金不该联系在一起的观点,本文对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用减持国有股的方式来充实社保基金是适应发展的可行的观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减持方案被迫叫停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股的流通问题,而并非在于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本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国国有股减持的现状和背景入手,从健全社保体系、深化国企改革、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规范证券市场四个方面阐述了国有股减持的必要性。澄清了对国有股减持的一些错误认识,在此基础上理性地分析了国有股减持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1年,国有股减持被迫暂停暴露出许多问题。它表明,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不仅仅是非流通的国有股如何定价出售问题,而且是一个配套的系统工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问题是配套改革中的两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有股减持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难点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有序运行,就必须保证监管者的地位独立,政府的唯一选择就是减持国有股以至完全退出,一心一意当好裁判。为了保证国有股的顺利减持,必须清除法律法规上的障碍,以对市场形成明确的预期。  相似文献   

9.
现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开拓社会保障资金新的筹资渠道 ,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减持国有股 (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 ,下同 )是指向社会公众及证券投资基金等公共投资者转让上市公司 (包括拟上市公司 ,下同 )国有股的行为。第三条 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股所有权。本办法所称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是指按照国有资产“国家所有 ,分级管理 ,授权经营”的原则 ,被授权代表…  相似文献   

10.
股市波动对居民财富的影响不可忽视。正在进行的分配制度改革,必须研究和促进股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制度建设。从金融经济学的原理出发,分析股市波动对居民财富分配的影响可以发现:从整体来看,中国股票二级市场增殖了财富;富人更多地参与了股市,且资产组合中股票资产比例更高;在股市参与者中,高财富净值居民的收益率高于低财富净值居民;股票一级市场加大了财富分配差距。政府部门应该从制度和政策方面对财富分配进行调节,比如改革高管减持的税收制度,从单一税率向累进税制转变;通过税收、佣金制度改革,鼓励资金从个人投资账户向养老金、共同基金账户转移;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可以考虑在高中教育阶段增加经济金融类课程,缩小投资者间理财知识的差距;保证中小投资者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公正性,降低中小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和股票流通市场的扩大,国有股不流通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不仅严重影响着我国股份制的改革进程和股票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也抑制了股市推动国有资产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因此,科学、合理地解决国有股流通转让问题已成为我国股市发展的当务之急。为促进国有股流通,可进行以下具体  相似文献   

12.
<正> 最近几个月,中国股市险象环生,问题多多。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大手笔弄虚作假纷纷浮出水面。似乎是为了帮助政府“挤泡沫”而出台的国有股高价减持将股指一口气打下800点。正值机构庄家联手唱空,散民小户麻木不仁时,政府又出其不意地收回那条足以令中国股市长期一蹶不振的国有股天价“派发”政策。时下,中国资本市场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理解这些问题?中国资本市场的前途在哪里?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灼基乐观而坚定地表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7%—7.5%能实现,他认为三个“利好”将支撑中国经济达到该目标:巨大的国内市场;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作用显现;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关于国有股减持,萧灼基说,国有股减持  相似文献   

14.
国有股进入流通,参与股市交易,是我国在深化股份制改革 方面迟早要出台的一个举措。它的实施必将提出这样一个 问题:通过国有股出售而收回的资金,即国有股出让金应当怎样使用?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会影响这一改革措施本身的效果,影响股份制改革的深化。 国有股出让金是国有资产的货币化,自然归代表国家的政府所有,它本质上是财政资金。但是国有股出让金不同于一般的财政资金。它是国有资产在股份经济中按股市规则运动的结果,其形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有股减持办法的出台,对于一直困扰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有了一点动 作。国有股减持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产生了法人治理结构的重构、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对经理人激励与约 束机制的强化等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16.
论国有股流通五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双发 《求索》2005,(5):13-16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陷入了僵局,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管理层和国有股股东在解决股权分置和国有股流通问题上存在着许多认识误区,要破解国有股流通僵局,实现国有股顺利流通,解决股权分置,必须尊重事实,保护流通股股东合法权益,还利于民。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证券市场上公司股权结构呈现出股权高度集中、股份流动性差的特征。这一特征导致公司治理结构难以真正建立,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使兼并重组障碍重重,并使股市是经济“晴雨表”失灵。全面解决这一问题有待于积极慎重地推进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试点。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法律法规的颁布 ,政策环境的改善 ,管理层收购作为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产权结构、减持国有股的有效途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 ,就在其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国民经济运行绩效的同时 ,却对市场竞争者、股东及公司员工显失公平。本文对国企实行MBO中存在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提出了建议 ,对实现MBO中的“强调效率 ,兼顾公平”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论快递     
萧灼基:我国资本市场面临五大转变一是资本市场的服务对象有重大改变。今后不仅要为国有企业服务,还要为各种所有制企业服务。二是逐渐淡化行政干预,扩大市场调节作用。三是股权结构正在作相应的调整。今年国有股减持的难度会更大,因为把国有股减持后作为社会保障基金,也即是把全民的资产转变为社会财产,这涉及到资本金的重大变更,在法律程序上会比较复杂。四是资本市场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国内的投资一直是散户唱主角,今后应逐步转变让社会机构成为主要投资者和投资主体。发展机构投资对股市的稳步发展有好处,中国下一步会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逐步提高社会基金进入的比例。五是外资进入 A 股市场。按照中国入世的承诺,外资进入 A 股是必然的,而且应该在这几年就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证券价格周期现象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我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之初,在功能和制度上就存在很多特殊性。特别是先后经历了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分置改革两次重大政策调整,这些政策对我国的证券价格周期产生了很大影响。通过把外生政策调整设为虚拟变量的方法,可以发现宏观经济因素、流动性因素以及外生政策因素三者一起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证券价格的周期性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