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特别是近几年,局部地区已出现了常态化、长期化的环境污染现象.刑法作为法律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需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和惩处环境犯罪行为方面的作用.近些年,我国刑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日趋完善,但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从犯罪客观方面的角度看,相关法律保护范围十分有限、对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偏弱,不能够实现对当下层出不穷的环境污染行为的有效打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沿海油污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件频发,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然而,对污染造成的海洋公共资源损失,究竟应由哪个部门代表国家提出索赔,法律规定尚不够明确,司法实践中也十分混乱.面对这一现状,通过对中国现行法律规范的梳理和解读,对不同原因、不同区域发生的海洋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公共资源损失,明确其相应的索赔主体.  相似文献   

3.
<正> 因污染环境而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对集体的公共财产造成损害时,造成损害的单位或个人按法律规定,应对受害者赔偿损失,由此而产生的纠纷,我们称为环境污染纠纷。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因污染环境导致企业与群众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环保部门之间的纠纷十分突出。这类纠纷处理不及时或不适当,引起受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 (目的) 为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防止畜禽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人体的危害,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促进本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罪是取代重大污染事故罪的新罪名。从《刑法》修正案的确定,到两高司法解释的出台都对本罪进行了诠释。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犯罪主体范围不确定、罪过形态不明确、因果关系认定难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环境污染罪威慑力及法律适用效果。对此,意对环境污染罪的构成及适用进行梳理,以更好的理解立法本意,增强法律适用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其现状已不容乐观。从法律角度分析,造成我国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原因既包括立法层面,也包括执法和司法层面。立法层面表现为,农村环境立法的不完善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无法可依;执法层面表现为,农村环境执法的不力客观上放纵了环境污染行为,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司法层面表现为,环境案件的久拖不决以及不公正的处理结果使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失去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因此,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必须完善我国农村环境立法,强化农村环境执法以及加强对农村环境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水污染普遍存在的大背景下,由环境污染引发的渔业污染损害纠纷案件日渐增多。在这些案件中,污染损害实施人毫无疑问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尤其是民事赔偿责任。但是该类案件中往往牵涉多方主体,比如共同侵权以及承包养殖关系中各主体的民事责任承担;该类案件法律关系也比较复杂,比如环境评估、环境监测合格的企业造成的渔业污染损失,是否应该承担赔偿责任?民事赔偿责任承担方式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笔者结合自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各个城市餐厨废弃物大量产生,餐厨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导致了地沟油、泔水猪等食品安全问题,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技术的发展,餐厨废弃物的资源性特征得到显现,餐厨废弃物需要得到有效处理.目前我国关于餐厨废弃物处理的立法不健全,现有法律规范关于餐厨废弃物处理的法律规制手段也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满足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要求,餐厨废弃物处理法律规范亟待完善.本文旨在通过阐述我国餐厨废弃物处理现状及其法律规制现状,提出健全我国餐厨废弃物处理法律规制的对策建议,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餐厨废弃物处理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浅议行政指导与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泽银 《行政与法》2002,1(7):28-29
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我国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指导越来越多,但由于其程序还不太完善,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从行政指导的法律性质以及相关理论着手,回答了由于行政指导给相对人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时,是否应该予以行政相对人法律救济,并大胆探讨了行政相对人如何进行法律救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防治大气污染,对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分析石家庄大气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造成石家庄大气环境污染的法律原因,从而为石家庄大气环境的改善提供一些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私家车的迅速增加,私车拼车发展迅猛,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环境污染等,但也由此引发了一些相关的法律问题。本文指出在我国相关法律环境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研究私车拼车行为的法律属性,对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公司终止后的环境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照传统公司法理论,公司终止后其法律人格的丧失必然导致将不再为终止前的侵害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公司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不随公司终止而立即消失,若依照传统公司法理论,公司终止后的环境责任因公司终止而责任主体丧失,由他人或社会承担,显然有悖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为了保护公民的环境权,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应在终止后承担环境法律责任,相关法律制度应当健全.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情况,分析研究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探索有效化解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的方式和路径,我们对近十年我省审结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进行了调研①,对案件审理中存在的索赔主体、责任主体、法律适用、赔偿责任与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4.
法律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了相关的法律环境问题,但一般不对法律环境的含义做深入分析.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习惯使用法律环境术语者多为经济学家,而法学家习惯使用法治环境或法制环境.尽管法律环境含义的不确定性并不影响经济学家以实证方式从某一角度分析法和金融及经济发展的关系,但如果将法律环境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法律环境本身的优劣时,明确法律环境的含义就成为了极为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参加“2017中美青年律师(联合国)论坛”的中国青年律师们讨论的话题之一就是在美国餐厅用餐给小费的法律问题.小费应不应该给?给小费是强制性行为还是自愿礼节?不给小费会造成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给不给小费问题看起来是一个伪法律问题,因为餐厅收费里已经包含了服务费,那给不给小费不就是出于自愿了吗?其实,小费问题饱受美国思想界、政治界、文艺界诸多名流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尚无一部完整的行政程序法,许多关于行政程序的问题散见于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之中,很容易造成重复、疏漏和抵触外,应松年教授还提出两点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难以规定同类法律规范的通则;二是立法进程不统一造成法制的不统一。这就造成各个领域程序制度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必将给法制的统一和法律的权威造成威胁,甚至对社会的安定和谐产生不利影响。对行政程序法法律价值的研究是建立统一的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笔者试通过对行政程序法的法律价值分析,为行政程序立法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本篇文章笔者通过分析行政程序法的现状指明建立统一行政程序法典的紧迫性;然后通过对行政程序法价值内涵分析探究其法律价值,即公平、效率、秩序;最后阐明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我国环境污染立法的滞后,司法资源很难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应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能动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审判工作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海事法院要充分发挥海事法院跨行政区域设置的优势,充分利用专业特长,积极支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加强我国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建设,已经成为海事司法界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阐述了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的法律内涵,分析了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实践依据和制度价值,并结合我国当前形势和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伟佳 《法制与社会》2012,(28):120-122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利益与人民生活日益密切相关.但许多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如环境污染、国有资产流失触目惊心.由于体制、机制、法律不完善,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在国有资产受损后没有主张权利,得不到法律救济、保护.因此,推行公益诉讼,检察机关以支持起诉、督促起诉形式或以原告身份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代表国家强化对国有资产管理者进行法律监督,督促其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环境污染的巨大压力倒逼京津冀开启区域合作新模式,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为三地共识.污染物排放是环境污染的首要元凶,然而三地污染物排放的浓度和总量控制标准不一、规划不同,诸多差异或冲突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造成制度层面制约,成为联防联控发展的瓶颈.为此,京津冀三地亟待探索建立区域协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逐步统一区域环境准入门槛,构建协调的区域污染物排放政策法律制度体系,从而为统筹区域污染治理、协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破除壁垒,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在立法上没有对业主团体做出明文表述,在理论上造成主体体系不健全,在实践中造成业主权利保护不全面.对此,本文将从我国是否应当在立法上明确业主团体的民事主体地位、如何确立其法律地位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来确认其民事能力等三个方面来探讨业主团体的民事主体地位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