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农业是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诉求,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然而,"教授卖大米"事件的出现说明农业经营方式从石油农业型向生态农业型的转变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它必然要面临诸多的困境.但是,该事件不断向前推行的动态发展也给生态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启示,从中也可能会找到化解制约生态农业发展因素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石阡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县,农村经济落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收入低,要改变这一状况现实出路就是努力搞好生态农业建设,实施产业化经营,走"特色、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围绕县情,石阡县提出了"以生态化的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的方式建设生态"的发展观.发展思路为:以生态化为前提,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产业化建设为重点,坚持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市场化经营的原则,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打基础,产业化链条作延伸,市场化经营来牵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高效协调统一,强势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市发展生态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条件.森林覆盖率高达60.9%,农业环境受工业"三废"和其他污染少,土质良好,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空气清新.近两年来,我市农村在发展生态农业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加强林地的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大力发展沼气生态农业.乐平市严格控制蔬菜农药、化肥的施用,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浮梁县大力发展有机茶、高山蔬菜,已有多片茶园获欧盟认证.昌江区大力发展草食畜禽.今后的关键是要有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化的思维,进一步理清思路,实施以下六大战略,推动我市生态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析“互联网+”战略下的生态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桥》2015,(10)
生态农业是现代化的高效农业,既有传统农业的精华,也有着大数据时代所赋予的各类科技成果应用。"互联网+"战略概念的提出,为解决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提供了有利契机。研究在充分认识"互联网+"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构建"OTO"销售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新农人)、丰富和完善融资平台以及建立"差异化"质量认证系统等具体措施,旨在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加快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宜特色。这其中,现代生态农业是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之一。但在很多资本下乡型生态农业项目中,农民游离于项目之外,未能有效地参与发展过程、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看客",而现代生态农业也因未能将当地农民有效纳入产业体系而遭遇乡土困境。为此,新时代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应积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通过推进以参与共享为核心理念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项目深度合作与利益共享的多种链接机制,实现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有机对接,进而改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社会土壤,以实现现代生态农业项目在乡村社会的落地生根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方向。近年来,桂林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衡量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形成了多个生态农业模式。这些生态农业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农民对农业生产过程及其产品保持绿色、无害、无毒的重要性的认识,并逐渐认同和形成使用生态环保生产方式的理念和行为,这对促进农民生态道德治理,促进农民生态道德素质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正宁县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美丽正宁的战略举措,纵深推进"六大工程",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一是纵深推进生态农业工程.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导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打造"绿色、健康、放心"的农产品生态品牌,发展苹果、蔬菜、烤烟、药材等绿色农产品13.29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0.97万亩.  相似文献   

8.
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我们立足宣汉生态农业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坚持发展生态农业,确立了大力引进民间资金,把宣汉建成全国生态农业大县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东北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繁荣具有重大作用。现阶段,东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着相关政策不完善、资金投入不到位、经营过于分散化、技术人员缺乏、劳动力素质偏低等主要问题。为了促进东北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当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优化现有的农村与农业组织结构,加强生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发展"互联网+生态农业"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五河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极争取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以生态农业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有力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全县生态农业的大发展。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洪雅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省委关于"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要求,积极依托优势生态农业资源,培育奶牛、茶叶、优质生猪等八大优势产业,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没有陈朝建,就没有苍溪的猕猴桃产业."所有的苍溪人都这样说.作为一个农村的普通党员,陈朝建经过20余年的奋斗,开发出的猕猴桃新品种,成为了苍溪生态农业的骨干产业.更为可贵的是,他将自己获得的10万元奖金全部献给了科研事业.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农作用既表现在财政资金的实际投入方面,也表现在财政政策的合理运用与引导方面.财政对农业环保建设方面的支持,有助于生态农业或绿色农业的发展,有助于农业和农村环境的"绿化",最终有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走进隆昌县李市镇三合村四组,一座占地60余亩的花园式生态农业园区立刻"扯"住了人们的眼球:铁树繁密、绿树成阴,亭台轩昂、流水潺潺,鹤舞翩跹、鱼嬉荷间……这就是隆昌有名的集餐饮、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农家乐--铁树山庄.山庄的主人王荫秀,则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中年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15.
路通产业兴     
正在贵安新区马场镇鱼雅村,古茶树资源得天独厚。截至2018年6月,村里有古茶树41500株,面积达400余亩。过去几年,这样的优势却没能很好地转换为村民的财富。对此,贵安新区栗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成旭一语道破原因:"问题就出在‘路’上。"成立于2016年7月的栗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栗香公司),是一家集生态茶园建设,茶叶生产加  相似文献   

16.
科技兴农的战略,就是按照自然和社会规律从宏观上进行功能综合分析,科学地确定其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科技兴农的战略指导思想是"两个结合"和"三者统一".即:既要充分注意发挥老农业基地的优势,结合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又要搞好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着力培植农业自我发展的能力,走以内涵为主发展农业的路子.逐步形成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三者统一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正>从江县在稻田之中开挖鱼塘,将鱼、鸭引入稻田系统,形成"稻-鱼-鸭"生态农业系统和"林粮间作"共同存在、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生态格局。从江县在稻田中开挖鱼塘,将鱼、鸭养殖引入稻田种植系统,形成独特的次生湿地生态环境。稻田与丛林交错分布,森林生态系统与湿地生态系统互为补充,"稻-鱼-鸭"生态农业系统和"林粮间作"模式的生态传承,使从江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稻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贵州迎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流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贵州的生态优势,发展山地生态农业,成了贵州人关心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笔者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谈一谈贵州现代山地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词。一、"山地"技术所谓现代山地生态农业就是立足山地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管理手  相似文献   

19.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处于亚热带地区的桂林市,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标志的农业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0.
实施生态品牌战略 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林  喻林  刘克春 《求实》2012,(1):52-54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处理好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农业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断前行,而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生态品牌是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路径。由于生态农业的特殊性,我国生态农业企业比一般农业企业生存压力更大,因此,从基地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甚至产品销售环节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生态支持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