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什么是"WTO后过渡期" 2004年末在北京召开的"WTO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上,由北京WTO事务中心提交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的市场环境和机会》的总报告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这份报告将中国入世后的五年过渡期清晰地划分为前后两段,从2005年1月1日直至中国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这段时期将被称为"WTO后过渡期"。在"WTO后过渡期",一些经过三年适度保护的产业领域将陆续结束过渡期,开始到达"入世"承诺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最新趋势中国将提前五年整体实现现代化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最近指出,入世是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必经台阶,加入 WTO 肯定会缩短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围整体上将提前五年步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现代化。牛文元估计,中国东部地区在现有基础上跨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所需的时间,入世后会缩短五到十年。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中国"入世"10周年利远大于弊贵刊2011年第12期《回眸:中国"入世"10年》的一组报道,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辉煌,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事实说明了这10年来,中国与世界在发展中实现了双赢,不得不承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入世"l0年,利远大于弊,不仅没有出现担心的问题,反而发展更好。10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得到完善,市场经济观念得到了更深入、更广泛的普及,中国经济也进入了黄金增长的10年。特别是汽车和农业产业,汽车产业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变成全世界第一大生产国,还产生了奇瑞、吉利等民族的汽车产业;在农业  相似文献   

4.
《同舟共进》2011,(12):3
中国"入世"谈判主要负责人之一龙永图曾总结说,世贸精神有二,一是规则,二是开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改革开放极为重要的一步。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并未像入世前某些人所担心的那样,因遭受巨大冲击而崩溃;相反,中国人焕发精神,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中奋勇争先,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入世十年,成绩斐然,也存在不少隐忧。对当初寄望于将入世作为加速改革  相似文献   

5.
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指工、农、中、建四大行,其贷款市场占有率为70%。现在,这个市场格局面临重新洗牌,原因是经过十五年的艰难谈判,中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在2002年3月开幕的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代表和委员们对入世后的新形势进行了空前热烈的讨论,反映了我国政府和人民对入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高度重视。仅就银行业来讲,入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5年内,  相似文献   

6.
袁元  苗俊杰 《政策》2007,(1):30-33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近五年来,中国在逐步兑现承诺,分享WTO“经济红利”的同时,也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并同时“倒逼”着改革的推进。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变化是,2001年中国入世前后,讨论的焦点是“WTO规则将如何冲击中国”,五年过后,话题的中心正在变成“中国将带给WTO什么”。  相似文献   

7.
从"入世"角度观察中国经济,10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因为市场的迅速开放而被冲跨,而且取得了世界经济史上少有的腾飞奇迹,其答案就在于中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一个包含了"五个环"的严密的逻辑链:"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推进改革";"以改革释放体制动力与市场活力";"体制与市场的两种力量一起营造了巨大的对外引力,吸收了大量外资流入即集聚了全球生产要素,形成了各国共赢的发展格局";"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需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大国责任";"而从大国走向强国,又应当进一步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升级"。后两点是中国未来发展道路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全面小康、20年战略机遇期、中国入世等一系列概念演绎无不首先取决于中国能否尽快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由来已久,但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抓住今后20年战略机遇期为出发点,我们观察"三农"问题就有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入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不仅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对政治观念、制度设计等也将带来一系列重大变革。中国入世的关键在于政府入世,尤以中央政府的入世为重点。而中央政府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行政权力是通过公务员的行政管理行为来实现的。因此,政府入世的核心归根到底是“人” 的因素,即要以WTO的规则为基础,以行政管理法治化、现代化为目标,科学界定公务员的权限和职责,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全面应对入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入世对公务员的要求:一个核心五种能力能力是公务员的…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以后,上海、江苏和福建等沿海省市,都根据各自的实际,纷纷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便与WTO进行顺利对接。上海市应对“入世”工作,基本思路是一年重点应对,五年基本到位。今年上海应对“入世”工作的重点:第一,抓住“入世”机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香港举行的<财富>论坛上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已经进行了15年,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将有步骤地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看来我国"入世"已到了最后冲刺阶段.  相似文献   

12.
季刚波 《前沿》2007,(3):40-42
本文在对国际服务贸易、GATS和我国对GATS所作承诺书的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WTO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GATS划分的四种国际贸易基本形式、国际服务企业的特点,深入探讨了入世5年及以后国际服务贸易和GATS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认为入世后五到十年我国服务企业才会真正直接面临人才竞争,中外服务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共同发展,方能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梅新育 《小康》2012,(2):118-119
正"19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国际上对中国的这一评价堪称对中国入世十年成就的最好总结。而十年之后,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中国不仅需要继续努力赶超,还需要兼顾防止被赶超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下简称入世)的协议,同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中国入世,可以说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主要谈谈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国入世的原因;中国入世的历程以及所做出的承诺;体会和中国入世后应采取的对策。 一、中国入世的原因 中国入世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江总书记曾对我国入世做了一个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说,入世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入世已近一年。入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讨论已经逐渐从预测、判断转向对客观现实影响的观察和分析。“入世第一年,机遇大于挑战。入世对中国的影响,看长远效应,不是第一年就有很大的机遇,第一年就有很大的挑战。”这一评价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入世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影响,与目前社会各界的基本看法和总体判断比较吻合。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稳步运行显现了入世的积极效应1.出口快速增长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形势跟踪课题组研究认为,我国入世的效应有所显现。中国由于稳定的政治环境、快速发展的经济、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入世"与政治赢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邓小河 《桂海论丛》2002,18(1):27-30
"入世"对中国政治领域将产生深刻影响,应当把政治赢利视为中国加入WTO的长远战略目标.从政治层面上说,中国"入世"后必须站在国家政治安全的高度,在争取经济赢利的同时,通过理论创新和政治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战略选择,构筑起趋利避害的政治防线.  相似文献   

17.
李靖 《桂海论丛》2004,20(1):80-82
"入世"的成功加速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这给中国现代经济伦理的发展和重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中国现代经济伦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当前的经济伦理处于一种由自然经济伦理、计划经济伦理向市场经济伦理转型状态,其中难免存在伦理滞后、伦理错位、伦理失范等消极现象."入世"则迫切要求中国经济伦理形成一种以市场经济伦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 历史车轮转到1999年,中国申请“复关”、“入世”已经进入到第十三个年头了。五年前的1994年,中国曾经立马关前,距复关只有一步之遥,然而美国的十道绊马索绊倒了中国,“复关”功败垂成,中国政府当时宣布:今后中国将不再主动要求同关贸总协定举行多边和双边谈判。可是,随后美国、欧盟等再次主动同中国恢复谈判,而且成立于1995年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在1996年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GATT),中国  相似文献   

19.
舒展 《北京观察》2002,(1):56-57
1947年10月30日,在联合国贸易与就业大会上,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建国之一.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地位;台湾当局被取消了缔约国大会观察员资格.1972年,《关贸总协定》对中国敞开了大门,这时中国要"入关",不用敲门,只须向前跨进一步,就立即可以取得缔约国的资格.但当时,受"文革"思维的束缚,认为《关贸总协定》是"富国俱乐部",无意加入.我们可不可以说,由于这一判断的差错,使中国"入世"耽误了三十年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入世在多哈一锤定音。当喜讯传来之际,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王鸿举同全国人民一样感到振奋和自豪。他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举世瞩目,全国人民翘首期盼。"王鸿举指出,中国入世对于重庆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它将对重庆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入世,重庆应该认真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精心筹划,积极应对,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