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南亚纵横》2000,(9):32-33
郭鹤年是马来西亚著名华人企业家,他一手创立了香格里拉,曾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主要股东,还因于1993年收购《南华早报》而名声大噪.在马来西亚,他的名气大盛,地位之高,就有如香港的李嘉诚.  相似文献   

2.
在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中,林金煌以他的精明能干、迅捷的经营方式和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精神赢得世人的注目,成为马来西亚杰出的现代青年企业家。他是马来西亚弹簧垫褥制造业的先驱,曾任钢山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双木有限公司集团董事局主席。同时,林金煌还是第一位到中国大陆投资的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人及其后裔从商者很多,特别是东南亚华人从商者要占就业人数的一半以上。他们中的成功者并非全部都是企业家,但确有相当高的比例的华商属于企业家。东南亚的一些优秀华人,如印尼的林绍良、马来西亚的郭鹤年、泰国的陈有汉、新加  相似文献   

4.
在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中,林金煌以他的精明能干、迅捷的经营方式和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精神赢得世人的注目,成为马来西亚杰出的现代青年企业家.他是马来西亚弹簧垫褥制造业的先驱,曾任钢山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双木有限公司集团董事局主席.同时,林金煌还是第一位到中国大陆投资的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林金煌,祖籍福建省永春县,1951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麻坡区.3岁丧父,其母靠洗树胶片换取微薄的收人来维持8个子女的生活.由于家境贫寒,13岁的林金煌就被迫离开麻坡中化小学到一家家具厂当学徒,月薪仅8马元,一干就是五六年.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丰隆集团”(TheHongLeongGnoupofMalaysia)是马来西亚华人企业中第三大跨国、跨行业集团。它与“新加坡丰隆集团”原是一家,所以同名。只是从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特别是70年代末新、马资本、股票市场分家后,这两个集团的占有关系、行政管理亲属关系实际上便分开了。一、老基础上的新发展丰隆集团的创办人郭芳来、芳权(已故)、芳改(已故)与芳良(已故)四兄弟,同其他许多到海外谋生的第一代华侨一样,在30年代到新加坡时,先是当徒工,而后经营小商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才逐步发展成为大企业家的。郭家“…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这四个东盟国家面向出口的战略和产业升级换代加速了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促进了华侨华人的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过渡,华人经济实力开始快速增长,尤其在工业、金融和第三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了一些华人大企业集团和金融财阀,如印尼籍华人林绍良的沙林集团、谢建隆兄弟的阿斯特拉集团、陈雄基的金轮集团;菲律宾华人吕希宗的“行裕行”;马来西亚的马联工业集团,森那美集团、李莱生的吉隆坡甲洞集团;泰国华人陈守民的黉利企业集团、谢国民的正大集团等等.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较集中、活跃的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更是如此) ,而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国内更是华人社团林立,而且尤其活跃。至2001年6月,马来西亚共有华人注册社团7276个(其中包括华人政党组织)①。在东南亚,甚至在全世界,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历史起源最早,其发展脉络也较为典型;而当前马来西亚华人经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渐加强。马来西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华人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马来西亚华人留学生在世界各国的华人留学生中占有…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来西亚政府社团注册局2001年6月的统计,马来西亚林林总总的华人社团约有7276多个,占全国注册社团32269个总数的大约五分之一。华族是马来西亚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三大民族中注册社团组织最多的一族;马来西亚也是全球拥有华人社团最多的国家,这反映了当前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经济、政治、文化、联谊等方面的全面活跃。  相似文献   

9.
1997年中旬起,马来西亚的汇股两市在亚洲金融风波的猛烈冲击下一路狂泻,连创新低,使马来西亚国家经济遭到沉重打击,人民财产蒙受巨大损失,马来西亚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面对这场浩劫,马来西亚华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理念和处变不惊、务实应对的坚韧精神。自动发起爱国运动1997年10月,亚洲金融风波愈演愈烈,马来西亚政府和人民承受的经济损失及政治压力也愈日增大。就在这个十分艰难的时刻,马来西亚华人掀起了一场民间自动自发的爱国运动,号召全体马来西亚华人、华裔与各民族人民一道,在国难当前,响应国策,共赴时艰。…  相似文献   

10.
在战后特殊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马来西亚华人企业集团是一种深受土著化政策影响的华人企业集团。导致华人企业集团具有土著化特色的主要因素是政治。1957年马来西亚联合邦成立;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以及1969年5月13日马华种族冲突等政治事件说明了马来西亚民族主义和大马来主义的发展情节。5.13事件后制定的、种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新经济政策在1971年付诸实施。该政策的实施除大大影响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外,也影  相似文献   

11.
董南 《东南亚》2003,(2):63-64
第 2 0届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于 2 0 0 3年 5月 1日拉开序幕 ,开始在马来西亚全国各地展开。马来西亚华人众多 ,华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高达 2 7%。在东南亚地区 ,马来西亚是除新加坡外 ,华人占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维护中华文化 ,一直是马来西亚华人争取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 1 984年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等 1 5个华人社团发起举办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 ,目的是通过举行各种文化活动 ,以推展中华文化 ,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华人文化节内容包括文艺节目演出、武术表演、猜谜、中华传统画展、中华美食展、中华传统服装展等等。马来西亚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1999年大选以来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变化及其影响。本文指出 ,华人选票对政治的决定性影响是近年来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重大突破 ,但政治突破并没有给华人带来相应的实质性权利 ,华人执政党在政府中的边缘地位没有改变 ,华人与马来人不同的法律地位也没有改变 ,华人反对党的政治影响则明显减弱。如何使华人地位的实质改变与华人政治发展同步 ,是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发展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华人已成为马来西亚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华人自16世纪初开始在马来亚地区定居,并逐渐形成华人社会这一特殊社会群体,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华人参与建设了马来西亚的国家发展过程,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同时,近代华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政治上的认同对象,也因马来亚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大致经历了认同于祖籍国中国、认同对象复杂和认同于居留国马来亚,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马来族、华族和印度族构成马来西亚人口的主要族群。从西马人口普查来看,1947年马来族占西马人口的49.5%,华族占38.4%,印度族占10.8%,其他种族占1.3%,到1980年,上述种族人口比例发生变化,马来人口比例上升,占56%,华人占33%,印度人占10.1%,其他种族下降到0.7%。(战后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都发生很大变化,华人和印度人从认同母国转向认同当地,他们绝大部分成为马来西亚公民,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随着经济发展,马来西亚各种族就业模式和职业构成都发生一定变化,但由于各种族所处的政治背…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1992,(3)
自19世纪中叶以来,由于马来半岛霹雳拿律地区发现大量锡矿,以及清朝政府解除海禁,大量华人移居马来西亚。随着马来西亚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华人职业构成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华人职业的变化尤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来西亚战后几十年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本文着重探讨战后马来西亚华人职业变化的一些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民间交往是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两国人民实现真正的友好往来,才能巩固和不断发展两国关系。90年代以前中国与马来西亚关系的发展曲折缓慢,两国人民交往更是困难重重。1990年9月7日,马来西亚取消公民访华限制,成为中马民间交往的转折点。从此,无论在文化还是在经济贸易上,中马民间交往都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马来西亚华人及华人团体也在中马民间交往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为巩固中马人民的友谊,促进中马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国人民自由交往首先得益于两国政府所采取的开明、务实政策。1990年9月7日,马…  相似文献   

17.
马来西亚是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必经之地。华人移居马来西亚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十九世纪末已形成一个独特的华人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马来西亚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华人认同观念的转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对战后马来西亚华人认同观念转变的诸因素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战前马来西亚华人的认同观念战前,马来西亚的绝大部分华人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一样,把中国看作是自己的国家,关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到马来西亚只是为了谋生,最初并不打算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华人在推动中国对马公共外交绩效的功能角色主要有:扮演中马文化交流的信使和中国外交理念及国家形象的代言人,成为架起中马双边经济合作的桥梁。不过,马来西亚华人在中国对马公共外交方面也存在一些客观制约因素:如华人群体对南海等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刚性矛盾的无能为力、其政治及社会影响力受到种族意识的干扰、对“中国”法统问题存在认知差异以及马华社会长期出现的分裂现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华社在庆祝传统农历新年时,除了传承一些中华文化传统习俗之外,还发展起一系列别具特色的庆春活动。本文通过对团拜、举办文化展览和各种比赛、热心公益事业和"闹元宵"等马来西亚华人新年活动的论述,力图在再现马来西亚华人现当代发展起来的庆春活动概貌的同时,发掘其在促进华族文化传承、增强华社凝聚力、增进族群和谐等方面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代后半期,马来西亚华人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颗新星——马化控股有限公司(下简称马化)。从诞生至现在的短短五年间,马化已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资本从创办时的三千万马元剧增至约十亿马元的总资产,(1981年底实收资本达四亿五千万马元);其经营范围已扩展至种植园、城市建筑业、金融业、制造业、商业贸易、保险及航运业等,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华人公共企业集团。马化的产生和发展在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华人经济活动中已引起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对其产生的背景、发展状况、特点和作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