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全新的执政理念,其理论源头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本主义思潮,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以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标志,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并将进一步展现出新的走向,即从政府权力中心走向公民权利中心,从经济增长主导走向社会发展主导,从社会价值本位走向个体价值本位。  相似文献   

2.
"两进两出、产学结合",构建高职培养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为学生提供一种工作本位的学习,运用"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的三个协调,真正培养出社会各行业需要的合格、好用的实用型人才。"两进两出"与"实习就业链接"则成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实际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魏海明 《学理论》2012,(33):256-257
在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实现工学有机结合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两者的教育培养作用,这是开展有效工学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就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带来了社会的变革,更新着社会的发展,也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顺应知识经济时代,重新定位大学生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下:实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和谐统一,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实现专业知识与素质能力的合理融合,保证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化定位;实现做事与做人的辩证统一,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德才定位。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6)
存在分层的高校社会学专业,课程建设尚却存在设置同质、培养趋同的问题。学科本位的社会学课程建设,遮掩了其应用本色。教学研究型及教学型高校的社会学专业需要通过相关的课程改革,从学科本位回归到能力本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创新是政府管理的永恒主题,英国公共服务改革所形成的"蝴蝶效应"引领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公共服务变革的方向。英国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变革经历四次大规模转换,价值主导分别是政府本位、市场本位、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供给主体分别是政府、市场、公民和社会;供给方式分别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和混合多元,形成了官僚体制的供给模式、效率政府的供给模式、整体政府的供给模式和分权政府的供给模式。要实现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需要进一步提升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完善供给配套制度,激励政府部门自为供给、社会组织自治供给和公民自主供给,实现质量与效益统一,规模与结构匹配。  相似文献   

7.
高云崇 《学理论》2014,(6):293-294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面对开放的社会大环境,如何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以能力本位构建主体性心育课程;校企合作重新整合设计心育教学体系和内容;精细管理,优化高职心育过程。科学化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产学合作教育既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办出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别从学校、企业和政府层面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制约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主要问题,并从教育理念、管理体制、法规引导、政策鼓励以及机构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完善我国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春燕 《学理论》2010,(7):146-147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进行,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迫在眉睫。针对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从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论述了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并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角度探讨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周治军 《学理论》2014,(12):223-224
校企合作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宗旨,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和专业针对性。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介绍出发,讨论了该培养模式的开发理念和原则,并分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开发体系规划策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结合高职院校的办校宗旨,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对高等工程教育意识形态领域要求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内涵要求的变化,工程领域技术革新对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的变化,促进我们从强化人才培养的政治标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满足工程技术发展创新需求三个方面重新审视人才培养规格。为适应这些要求的变化,应明确教育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实践环节的主要调整和变化,同时以目标教育为抓手,强化"立德"基础;以工程教育社会延伸为途径,强化"树人"实践。  相似文献   

12.
刘淑波  王玉杰 《学理论》2009,(18):251-252
高职院校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为学生提供一种工作本位的学习,运用“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的三个协调,真正培养出社会各行业需要的合格、好用的实用型人才。“两进两出”与“实习就业链接”则成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实际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从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模式的实践教学情况出发,进一步明确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并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提出了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8,(12)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两种方式,他们既有区别,又相互补充促进。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是以"灌输式"为主的显性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和教师中心,导致对独特性和差异性的漠视,无法满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近些年,国内对隐性教育的研究,片面强调隐性教育的作用,矫枉过正。本文从解读显性与隐性教育的内涵展开,对高校思想政治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的三维考量进行分析阐述,进而构建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职"2 1"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带来了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流程的"重新洗牌".本文通过提出问题,进而对高职"2 1"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提出了高职"2 1"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与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逻辑。与“现代性”的内涵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在于,在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以对传统的扬弃为基本起点,以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现代化为核心的过程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秉承“社会本位”(具体表现为“任务本位”)的目的观。马克思主义则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认识必须回归主体自身,完成由“社会本位”到“主体本位”的转换,即以促进入的现代化为根本目的,并将人的主体性和开放性作为人的现代化的核心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及其测度,需要在主体路向和科学化路向上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7.
李晓飞 《行政论坛》2010,17(3):18-22
作为中国社会一项基本的制度设计,在经历了60年的沿革和变迁之后,户籍政策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依然发挥着消极的掣肘作用。尤其是黏附于户籍政策之上的资源配置和权利分配的制度差别,仍然是导致中国社会公平严重缺失的罪魁之一。从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阈出发,户籍政策改革之所以步履维艰,是因为它是中国“行政国家”的核心特质——管制在国家——社会关系中的集中体现,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政府本位”,而户籍政策的调整和变迁则进一步巩固了以“政府本位”为特征的行政理念和行为逻辑,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形成了“愈改革,愈管制”的恶性循环。因此,户籍政策改革欲取得实质性突破,就必须首先转变政府的行政理念和行为方式,实现由“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的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18.
马迅 《理论导刊》2020,(5):16-23
党内法规的实施效果是由党内法规制定颁布后的实际运行状态所决定的。党内法规运行不畅集中表现为实施虚置、象征性执行和扭曲性执行三种典型样态。影响党内法规有序运行的因素主要包括体系本身、执规主体、监督过程和制度环境四个方面。若要实现党内法规的有序运行,必须建构内外兼备的运行保障机制。内部保障机制从制度体系内部着手,以监督问责机制建设为中心,确保党内法规监督问责的严密性,围绕人才培养和领导垂范两个基本点,提升党内法规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增强党员干部带头守规的示范效应。外部保障机制从价值观念、社会公开和教育策略三个维度展开,实现由工具主义价值观到规范主义价值观的嬗变、由保守封闭到公开透明的转型、由更多依赖外在灌输到更多注重内心信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3)
工商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从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在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改革、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抓住重点,突出特色,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陆晨晨  王良 《学理论》2013,(2):294-295
高等学校应当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一定的理论指导,具有指导性、它是一个过程范畴,具有过程性和标准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问题,归纳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的问题,即市场需求和在校学生的矛盾、课程结构,专业设置不合理、各高校培养模式定位不清和教育实践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给予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