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系统工程。邓小平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理论学习和理论传播方面,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篇章,对推进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以及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重要源泉,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是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的重要法宝。在新起点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进而不断提升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客观需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明确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化的辨证关系,以三化的互动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握重要的基础手段和方法,以理论的发展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索理论传播普及的基本路径,以思想理论的日益通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卢文忠 《法制与经济》2013,(10):102-103
马克思主义文献是记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物质文本和信息载体。马克思主义文献的"新营销模式"是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满足执政体系和社会大众需要的实践形式,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重大现实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必然选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通过继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发挥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发挥媒介的效用等多种途径,还要注意防止"慵俗化",要在保证内容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要重在建设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必须使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有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士官院校及其《马克思主义基础》课程具有自己的优势与条件,因此,应在课程教学中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因此,必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面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至此,党又进一步对全体中国人民提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那么,究竟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本文提出了六个原则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卢金婷 《法制与社会》2013,(18):207-208
五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新任务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普及以及学科建设的新要求,也进一步为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掀起了当前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热潮。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在当前UGC信息传播环境中,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让更多的人去掌握理解马克思主义并接受它,必须借助UGC现代传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黄声平 《法制与社会》2011,(35):238-239
高等院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卓有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高度重视载体创新与方法创新,努力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解决我国当前重大现实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必然选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通过继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发挥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发挥媒介的效用等多种途径,还要注意防止‘慵俗化”,要在保证内容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要重在建设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李叔龙 《法制与社会》2013,(18):178-179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进行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当代中国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解放思想中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继续深入解放思想,对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多位一体化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优秀理论品格与中国的社会变迁及由此产生的现实需求结合的过程,也是多种因素发挥作用的磨合过程,其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诸多方面相互契合的因子以及马克思主义者与理论研究者所作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运用过程中能够吸取东方思想的智慧,获得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我们谈的学风是马克思主义学风,就是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既要立足于现实,勇于实践,又要重视读书学习,重视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维。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为主线,在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新形势下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发展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命题清晰标注着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与任务。话语权的理论谱系涉及不同的概念与范畴。它在词源学和修辞学领域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在哲学和文化评论领域有着特定的研究取向,在意识形态批判视界内衍生出否定辩证法,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域已经呈现极化效应。问题导向是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关键,如何认清起点问题、阐释本质内涵、把握实践价值、拓展外部空间,关键在于贯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逻辑链条,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要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思想体系向实践形态转化,澄清思想误区和实践难题,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视外部威胁和不利局面,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抓住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宣传思想工作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与中国人民大众思维模式相交融合并不断丰富发展,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广泛意义上的指导,它是普遍认同、普遍应用和正面指导效果三者交融互摄、彰显其普遍性的一体化过程.本文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战略性工程,因此这一过程必须有路径的优化选择,而"以人为本"的推进路径是具有可推广性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针,它统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崭新创造.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体系,呈现出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协调性相衔接、层次性与开放性相关照、人民性与统领性相结合等鲜明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创新与超越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与超越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黎国智,田成有在新中国法学的发展道路上,以苏联法学为蓝本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对它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正确认识这种影响,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是在人类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历史时刻和基于对人类生存困境深沉思考的理论结果。尤其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处于低潮、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面临重大挫折和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它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人与自然问题以及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了各种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