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波斯湾上空的和平"曙光"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错综复杂,牵涉到的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微妙敏感,围绕伊核问题的对话谈判也一波三折。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引发国际社会的关切和忧虑。同年7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伊核问题被提交至联合国安理会。随后,美、英、法、俄、中、德六国官员多次举行会晤,寻求伊核问题解决方案。2008年7月以来,六国与伊朗举行多轮对话,但由于双方在铀浓缩、制裁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雷 《当代世界》2015,(10):46-49
<正>随着2015年7月14日六国与伊朗最终达成《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伊核问题长达12年的马拉松谈判画上了句号。毫无疑问,伊核全面协议的达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如何解读这份协议对中东秩序的冲击和影响对于我们把握伊核问题未来走向、理解中东政治变迁、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相似文献   

3.
章波 《当代世界》2015,(12):37-39
<正>冷战后的世界秩序中,美国的霸权使得俄罗斯和伊朗之间形成事实上的战略联盟,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有明显的战略意义。俄伊两国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在地缘政治、能源战略等方面有密切的合作。伊朗是俄罗斯重要的市场,是继中国和印度之后俄罗斯国防工业的第三大客户。俄罗斯和伊朗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可增强两国把能源作为外交武器的分量。更重要的是,伊朗需要俄罗斯在地区和国际层面上给伊朗支持,以应对两国共同的安全担忧。2015年7月14日,  相似文献   

4.
波斯湾上空的和平“曙光”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错综复杂,牵涉到的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微妙敏感,围绕伊核问题的对话谈判也一波三折。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引发国际社会的关切和忧虑。同年7月,  相似文献   

5.
魏亮 《当代世界》2018,(3):70-73
2017年末,以领土形式和治理模式存在的"伊斯兰国"宣告消亡,伊拉克由此进入后"伊斯兰国"时代。当反恐战争退居次位时,伊国内政治斗争和外部势力的角逐日益凸显,伊拉克未来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2007年将是俄罗斯的“中国年”。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决定连续两年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一项创举。这项活动充分体现了两国合作健康、快速发展的主旋律,一方面展示了两国的发展成就,同时也将两国的合作推上新的台阶。应胡锦涛主席邀请,普京总统于2006年3月21日至22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并共  相似文献   

7.
<正>7月14日,经过艰苦的18天密集谈判,"伊核问题六国"[1]尤其是美国与伊朗终于就全面解决"伊核问题"达成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由于"伊核协议"有力地维护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成功地预防中东地区爆发大规模战争,同时提供了一个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重大国际争端的有益经验,因此,它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房价的调控进入了艰难的第二年。2005年,房价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2005年中,政府开始了强有力的调控,到了2006年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表示对未能解决好包括房价在内的民生问题而感到痛心。中央政府在2004年起动经济宏观调控之初,就开始了明确事权、财权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的动作,行至2006年,更是有地方党委政府换届的助力。在“国六条”出台之后,我们认为,房价已经无法再次大规模、大幅度上涨。现在只是一个用时间来达成共识和如何解决泡沫消落之后造成的经济波动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9.
3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15国一致通过关于伊核问题的1747号决议.决议敦促伊朗立即执行此前的1737号决议,加大对伊朗核和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同时强调继续寻求通过谈判解决伊核问题.25日,伊朗强硬回应,指责新决议为"非法"决议,表示伊朗决不暂停铀浓缩活动,并决定部分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简称机构)的合作关系,直至该问题由安理会重新回到机构框架内进行解决.伊核问题再一次被抛到风口浪尖,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  相似文献   

10.
30年承包无限顺延下的农地矛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凯 《南风窗》2007,(22):32-35
2004到2006年进行的完善土地二轮延包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是在羿树林这里,一些细节仍然历历在目。羿树林是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聂河村村支书,在村里前后做了30多年的村干部。去年因为聂河村在完善土地二轮延包、确权发放农业部统一定制的土地承包权证时,调整了村民的承包地,和《土地承包法》及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知》[国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世界》2008,(11):16-18
1998年起,中国和南非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之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全面合作,并于2006年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是两国建交10周年,为此,本刊专门采访了南非驻华大使倪清阁。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的当口,汉语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竖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继2006—2007年中俄两国成功互办“国家年”之后,两国领导人又作出在2009-2010年互办“语言年”的重大决策。互办语言年是中俄两国在新世纪共同推动双方人文合作的又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正>俄罗斯、伊朗两国对"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的建设均有重要影响。其中,俄罗斯通过建立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建设欧亚经济联盟以及开展双边外交等方式不断增强其在中亚的影响力;伊朗始终将阿富汗作为其向中亚发展的战略支点,并在"伊核协议"达成后通过申请加入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促进里海油气开发等方式加强与中亚地区的合作。为更好地在中亚地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建议中、俄、伊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  相似文献   

14.
2006年9月20日,在中美两国首脑的支持下,双方发表了《中美关于启动两国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共同声明》,启动了中美两国战略经济对话,12月中美两国在北京进行了首次战略经济对话,今年5月22日在华盛顿举行了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并决定12月在北京举行第三轮战略经济对话.  相似文献   

15.
意见与媒体     
美国《华盛顿季刊》2006年夏季号文章:《避免一场新的中亚大角逐》美俄中是中亚安全事务方面最重要的地区外参与国。这三个外部大国具有竞争当地盟友、能源和军事优势的动机,但是在该地  相似文献   

16.
伊朗核问题和美伊关系进展,尽管更多涉及国际政治,但其重要障碍之一则是美国国内政治。除了内贾德执政的强硬伊朗时期,自霍梅尼逝世后至今的整个美伊关系更多是受美国和以色列国内政治的影响。这在2013年伊朗政治生态转向温和、伊核问题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体现得尤其明显。以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伊核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和落实为标志,伊核问题和美伊关系显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但这一积极进展却引发美国内反伊政治力量的更大反弹,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新制裁方案和美国国内对更多制裁的激烈讨论,说明基于伊朗人质危机的反伊民意和犹太人团体的反伊游说仍是中短期内美国内反伊政治的主要来源。就现有趋势判断,反伊政治未必能够阻止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和最终签署全面协议,但的确会成为美国取消对伊主要制裁的障碍。如果制裁不能取消,伊核问题的解决和美伊关系缓和将不具备持续下去的条件。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一方面需要继续为推动伊核问题的解决以及美伊关系适度缓和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也需在发展与伊朗经济合作时持谨慎态度,特别是要充分虑及美国制裁所造成的长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布什政府在全力推行对伊战争的过程中将萨达姆·侯塞因视为无视后果、残酷无情和没有理性的人物。鹰派们一口咬定:这种人一旦跟核武搅和在一起,势必形成不可预测的局面,以至于无法保证美国不受其威胁,因此,必先除之以绝后患。在这样的前提下,不管萨达姆如何应招,他不可能满足美国接二连三的要求。美国的一些学者也从中看出了真谛,并直言指出发动对伊战争的理论基础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本文发表之际,美国同伊拉克已经开启战端,那么战争爆发最直接的理由很可能是萨达姆没有按照美国的意愿遵守新的联合国核查机制。但是这种不遵守并不是萨达姆和美国在过去的一年中不断冲突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8.
6月14日,伊朗即将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这是在美西方对伊打压制裁不断升级、伊内外形势特别是国内经济民生问题更趋严峻的背景下举行的一次重要选举,是伊政坛各派力量围绕治国理念、发展道路和政治权力的一次激烈较量,也是继2009年伊总统选举引发政治动荡和社会骚乱后伊当局面临的又一次艰巨考验。  相似文献   

19.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及西方国家关系密切,核技术大部分从这些国家引进。1974年伊朗开始修建核电站等核能利用项目。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开始经济重建,恢复和发展核能源成为一个重要议题。1992年伊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1995 年初,伊俄签署俄罗斯为伊朗建造4座商业用轻水核反应堆的合同。俄罗斯从1995年10 月开始帮助伊朗在布什尔建设两座核电站以及俄为伊核电站运转提供核燃料。  相似文献   

20.
多方制衡下的土、库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21日,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在袭击中抓走8名土军士兵,并公布了这些士兵的姓名,土耳其政府大为震怒,于22日在土伊边境集结10万大军,后又扩充到15万,意在深入伊拉克境内,打击在伊境内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