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持久收入假说的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收入不稳定,特别是持久收入波动较大.为此,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启动农村市场,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等措施,使农村居民的收入特别是持久收入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的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但农村居民消费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行为.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必须有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之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有赖于通过消费教育引导农村居民确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鼓励农村居民适度消费.  相似文献   

3.
利用1949—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与2001年的横截面数据,对凯恩斯消费函数能否用来描述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予以检验,从而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应该选择立方模型而非线性模型,凯恩斯消费函数应予修正。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呈U型,中等收入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偏低是目前农村消费市场难以拉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85—2004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数据,检验了西方经济学中相对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在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符合持久收入假说,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恩格尔系数和消费支出构成分析福建农村居民消费现状,采用ELES模型对福建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实证检验,认为,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结果看,福建省农村居民生活已经进入小康阶段;从消费倾向分析来看,各类消费需求的刚性现象比较明显:从需求弹性分析来看,交通通讯需求对收入的变化最敏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为例,通过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效用函数构建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分析统筹城乡以来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结果发现: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衣、食和住所占比重逐步降低,而交通、文化教育和娱乐等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成都市农村居民开始向享受型消费转变。农村居民固定资产存量对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影响最大,为0.529,其次为农村居民的总收入,为0.418。  相似文献   

7.
刺激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对扩大内需有重要意义。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徘徊不前、预期收入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通过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振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1978年后中国农村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已由传统体制下的消费者逐渐向市场体制下的消费者转变,虽然中国农民还不完全符合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但是,把收入划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分析收入中的这两部分的性质、作用、影响和相互关系,进而研究它们同消费的关系,这种方法和思路值得借鉴。本文采用了1980年到2001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现金消费的资料,利用持久收入假设消费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受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为促进经济健康平稳增长,应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启动国内消费,尤其是要将重点逐渐放在启动农村消费需求上。基于此,本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建立农村居民消费函数进行实证研究,力图探寻影响农村消费的关键性因素。结果显示:消费刚性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显著;农村居民纯收入、消费刚性和当期消费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而短期内误差纠正机制将发生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有针对性的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及激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收入水平、消费观念与环境、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低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的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我们必须大力扶持农业生产发展和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消费支付能力;还应当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扶持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以降低农村居民承担的风险,提高即期消费能力;同时,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农村流通体系,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欲望。  相似文献   

11.
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巨大发展使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居民在教育消费方面出现的新特点,并施以政策上的正确引导,将有助于优化居民的教育消费,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对促进中国消费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二元消费结构,是指在发展中国家同时并存着与城市“现代部门”相对应的高水平、现代性消费群体和与乡村“传统部门”相对应的低水平、传统性消费群体,并且这两种群体的消费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或“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实现了质的飞跃,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只有通过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去努力寻求突破,才能加快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15.
现行公务消费制度,是目前中国改革中唯一较完整地保存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是助长铺张浪费之风,提高行政成本,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温床。改革总的取向是社会化、市场化、货币化。尽可能缩小统收统支“大锅饭式”的报账式公务消费的范围,彻底改变实物消费的方式,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在土地调整、土地流转、国家征用土地、农业企业化经营、城乡建设用地等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文章认为,只有不断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护,才能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具体措施有: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规范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权流转;完善农民土地交易市场;依法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建立农民权益保护组织。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与此同时出现了新的消费矛盾和现代消费文化引领的消费变化趋势。因此,必须解决矛盾,顺应新趋势,推动消费发展变化,构建和谐民生。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对国内消费热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居民消费心理稳定,消费结构也随之升级。以住宅、汽车为主,以家居装饰、电脑电信、教育和旅游为辅的新一轮消费浪潮正在形成。加入WTO后,对消费热点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