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从基础工程抓起。基础工程是什么?就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是由其基本特征及其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精神文明建设分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一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在精神文明律论中.恩提拒腐律设隼中体现了精神才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表明,在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工程中,社会公德是基础。社会公德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社会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要求全体公民必须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郝彭证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也把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当前,我们一定要把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工作抓紧抓...  相似文献   

3.
根源于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在现代市场中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实现社会利益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构筑在社会公德之上。离开了社会公德的制约,市场经济实现社会利益的作用就会减弱。同理,离开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性就受到了动摇。因此,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溶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目标的正确实现。  相似文献   

4.
传统孝文化在社会公德建设中仍具有重要价值。“养”,有利于培养公民的赡养老人的思想道德。“敬”,有利于培养公民尊老敬老的思想道德。传统孝道不仅提倡“亲亲”,也要求培养社会成员的博爱之心,这有助于养成公民互爱互助的品德。“忠”,有利于培养人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公德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公德概念,需要以对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的精神重新再界定。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或特定公民群体在社会公共生活或共同生活及其交往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特征有:普适性、集群性、持续性、准法律性。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创新中不断深化文明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淮》2007,(6)
近年来,安徽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推进跨越式发展、建设和谐安徽、加快奋力崛起的总体要求,融入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以思想道德特别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为主线,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  相似文献   

7.
金磊 《奋斗》2020,(8):37-38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集贤县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坚持强基固本、凝心聚力、崇德向善,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商兆鑫 《实事求是》2007,4(4):42-44
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状况具有重要的示范、导向作用,加强道德建设是实践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消除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新时期,应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家庭传统美德,做恭诚勤俭表率;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信模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爱岗敬业先锋,时刻恪守权力道德,做勤政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对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导向作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社会公德是指全体公民在广泛的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透过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就能看出这个社会普遍的文明程度。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  相似文献   

10.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再创恒丰集团辉煌梁国财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现实的道德生活是复杂多样的,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其中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主要内容。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三德”的基本规范,本刊特请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郭广银撰写了此文。  相似文献   

12.
谢金林  陈冬梅 《求实》2004,20(5):75-78
社会公德问题的本质是社会制度合乎正义的安排与伦理建构。社会公德是公共生活的道德要求 ,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解决了公平与效率问题 ,另一方面又培育出社会公德的忠实遵守者 ,为当代社会公德生成、培育创造了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问题才可以得到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思想道德状况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转型期的思想道德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婚姻家庭道德三个层面呈现出既冲突又融合态势.如何将道德规范转化成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的行动?这成为执政党在完成理论的知性构建之后的当务之急.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建立有效的信仰机制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07,(1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始终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以及现代社区生活的新态势,社会公德建设也必然具有新特征、新要求。同时,社会公德建设的加强,也必然会进一步推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德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号召我们:“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我认为这其中的具体事件就是要着眼于现实,着眼于社会的每一件事,对社会,对个人,要求从起码的为人之道做起,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从社会公德抓起,才易于着手,才有措施、有方向.一、社会公德的范畴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二师二十四团工会、女工委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引申到创建和谐连队、和谐家庭中去。在创建和谐家庭的活动中,该团工会、女工委开展家庭成员思想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为内  相似文献   

18.
三、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应有的职业道德规范与道德理想 1.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 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公民,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整体思想道德建设在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上是一致的。这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为了达到和实现这一基本要求和总体目标,现阶段市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道德建设必须遵循下列指导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新道德。第二,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确保新道德对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与促进作用。第三,必须坚  相似文献   

19.
百科文摘     
思想道德建设中哪是第一位中央党校副校长邢贲思同志指出,有人把思想道德建设等同于道德建设,又把道德建设等同于狭义的道德建设,也就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他认为思想道德建设中,第一位还是思想建设,也就是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是灵魂。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道德建设就会流于形式。(河摘自《山西发展导报》)今天要学习红军战士哪些精神一、对党的事业忠诚不渝、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三、为了夺取胜利顾全,大局、严守…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对当代青年提出“青年们要树立远大理想、注重锤炼品德、始终艰苦奋斗”。这些话包含着党和国家对当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也对青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青年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都较高,爱国之情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具有较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比较重视个人潜能的发挥,注重自身的努力奋斗,务实精神强,观念转变快,能够接受公平竞争,走在观念变革的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