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慧 《今日浙江》2011,(24):22-23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逐渐清晰,基层创新实践层出不穷。2011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我省经济社会的主题词。4月26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聚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省委书记赵洪祝要求,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第一责任,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2.
毛荣志 《新重庆》2007,(10):10-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引擎。激发社会活力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在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增强构建和谐重庆的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全市人民群众构建和谐重庆的创造活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包括充分激发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社会资源的效用活力、社会机制的调控活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残疾人》2014,(12):15-15
11月20日,中国残联、民政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国残联、民政部首次就培育引导助残社会组织发展出台的指导性政策。《意见》首先明确助残社会组织可以依法直接登记,要求积极开展政府购买助残社会组织服务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试点经验:提出建立健全助残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机制,支持助残社会组织优先进驻现有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探索整合利用各级残联、民政部门现有综合服务设施或服务场地;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性资金对助残社会组织的扶持机制;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促进助残社会组织发展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5.
车鸣 《群众》2006,(2):38-39
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利益冲突加剧的阶段。加强多元利益整合,维护社会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中,权利公平是前提,规则公平是保证,分配公平是基础,机会公平是核心。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存在的许多社会不公平问题,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发展机会的不公平。因而要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解决机会公平入手。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社会活力是社会进步、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新世纪新阶段,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诸多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和思想观念变化。由此导致的社会矛盾多发易发,凸显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迫切要  相似文献   

8.
许建忠 《当代广西》2011,(21):61-62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各种利益冲突日益增多和显现,各级党委、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如何有效提升公安队伍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充分激发公安队伍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我们要按照中央部署、加快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充分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一、深刻认识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组织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充满活力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理想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洞察,既是对我国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郭新民 《湖湘论坛》2009,22(4):70-71,120
充满活力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企业活力是企业开拓进取、协调和谐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企业发展和前进的力量源泉。但是,企业活力的形成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来自于社会机制与企业管理层及企业员工的协调配合和有效运作;来自于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和改革社会与企业协调运行的体制机制,营造蓬勃向上的发展氛围。构建和谐企业,激发企业活力,一要大办弘扬推进改革发展的开拓创新精神,为激发企业活力充实内核;二要牢固树立与构建和谐企业相适应的劳动观念,为激发企业活力提供支撑;三要切实增强现代法治条件下的平等意识,为激发企业活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企业对于创新的日益重视及对培养创新人才需求的日趋急迫,跨界学习渐入人们的视野。那么,跨界学习跨了什么界,具体实施中有哪些环节,需注意规避哪些误区呢?  相似文献   

13.
每月第一周的周一,无锡市政协委员接待室都会有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与一批自发来到这里的委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委员们带来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意见建议、界别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基层的愿  相似文献   

14.
王继兰 《群众》2008,(1):73-7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把文化作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任务,奏响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强音。身处苏南板块的岛城扬中,在跃上新平台、步人新时空的关键时段,必须顺应这一发展大势,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发展路径,努力打造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的特色文化强市,以文化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上半年,长洲区财政收入完成11872万元,占全年任务的51.89%,同比增收2922万元,增长32.65%。”这是近日梧州市长洲区财政局提供的一组数字。这一组喜人的数字,写下了长洲区经济发展的喜人篇章。  相似文献   

16.
陈岱云  武卫华 《求索》2008,(11):58-62
人口的观念取决于社会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反作用于人的意识观念。人口生育观念是生育文化的一部分。人口的生育观念正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在变化、提升。从而使人口的生育由自然到理性的控制,使人口的发展由无计划到有计划以至于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相适应。人口生育观念在嬗变过程中,是随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自觉的变化,这就是人口生育观念的“诱导性自发转变”内生型的理论;但是有的是在社会、政府施加一定影响力的情况下而理性的克服自己的思想障碍而不情愿的变化,这就是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的外生型“政策性转变理论”或“超前型(超经济发展)的诱导转变”。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的嬗变主要的是属于后者,中国的人口转变就是在后一种情况下而实现的。所以说,中国的人口转变的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新的生育观念的稳固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对策,因此,当今中国人口转变之后要适时研究调整人口政策,适应促进新时期的人口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简政放权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发社会活力、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县级政府作为简政放权的重要节点,充分利用简政放权的制度改革红利,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有利于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一、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是基础当前,我区县域经济面临的一大障碍就是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的权限太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社会转向活力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活力社会就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这样的活力社会必然是开放、自由、包容和创新的社会。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今后不但要继续发挥好这个显著优势,而且要将大力建设活力社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转化成为一项自觉的社会行动。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明确提出、提倡并大力建设活力社会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社区社会组织可在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发挥服务、沟通、协调等作用,扩大社区成员参与,反映社区成员诉求,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环境保护、慈善互助、为老服务等。改革开放以来,社区的组成形式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由过去主要由单位大院组成向主要由商品房社区组成转变。在原有管理体系中,国家通过单位实现对公民的政治生活、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等进行管理。工作单位不仅是职工的工作场所,也是他们获取社会支持、社会保障、文化生活及满足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社会活力问题,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