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形式美     
一美,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凡是具体的美,总是既有内容又有形式,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什么是美的内容?根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的有关论述,我们理解,美的内容就是通过感性形式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什么是美的形式?黑格尔说:“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在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更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人、每个群体、每个行业、每部法律、每个国家及至整个世界及临近的星系。在这个被称为信息时代的社会里,每个人、每个行业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公证行业也不例外。 公证行业面临的危机与机遇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环境里。我们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方式或者说以不变应万变来行为处事的话,那么公证行业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被历史所淘汰。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危机。 (一)公证行业面临的危机 1、电子网络与无纸化交易,对以纸笔为介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美好的生活总是响往的。人们的劳动及其成果都孕育着美的因素。美来源于生活、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然后又被反映到人们的主观观念之中,形成了对美的感受,再通过人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而转化为客观的现实,成为人们所预想的对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美也是物化了的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人们要能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就首先要能感受美和鉴赏美,具有审美的能力。这就要进行审美的教育。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哪些主要的心理活动?应怎样根据审美活动的特点来进行教育?这是进行审美教育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在看待人与能源的父系时,想法和法国最接近,那这个国家就是中国。”说这番话的是去年曾来中国访问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他还表示,法国愿与中国分享其先进的节能技术。法国人日常很注意节约能源,而事实上,中国老百姓平日生活中节能的做法也很多,可以说中国民众节能减排的意识提高得非常快。  相似文献   

5.
叶雷 《江淮法治》2014,(20):59-59
正生活在这样一个分裂世界中的人怎么可能获得内在的整合?或者,生活在一个对现在和将来所有一切都不确定的时代,人们又怎么可能进行长期的发展以达到自我实现呢?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生活在一个焦虑时代的少数幸事之一,就是"我们不得不去认识自己"。旅行,如果仅仅是去发现和欣赏外界的风景,那就失去了它应有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我国犯罪率并未因此而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在经济规律与犯罪规律中,它是事物、现象和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具有本原性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只能认识它,利用它来进行改造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并却以它的某些规律来限制人类世界对属于自然规律发展的破坏,同时他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依据.所以,规律在经济与犯罪中也就产生属于其特有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距离也是美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这样的感觉:与你常常面对面有一个人时,再漂亮的脸庞也有不如意之处;在你身临其境地走进一个名胜风景时,再美丽的山水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当你对一位朋友在人生舞台上的表演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再成功的表演也会露出不雅的马脚……领悟了距离美,就能理喻人和人之间任何层面上的亲密和疏运都是正常的;领悟了距离美,就能理喻和最亲近的人遵守距离的规律是合理的;领悟了距离美,就能理喻人把沉重的生活打扮得轻轻松松是理性的。在这个世界上,谁也不可能对他人内心世界有彻底的了解。任何友谊和爱情都是有局限性、时空性。就是自…  相似文献   

8.
对犯罪人的教育,挽救、改造,就是促使犯罪人重新建立适应社会生活的信心、能力和行动。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犯罪心理的矫治与康复,就是对犯罪者施以再教育、再塑造,以改造其动机和态度,促使其行为能与法律规范协调一致,并能自觉自愿地接受社会  相似文献   

9.
记得在审理《十送红军》案件时,觉得自己有必要系统地学点儿音乐.所以,我特意买了一本丰子恺的《音乐入门》.这本书真正吸引了我对音乐的兴趣,我开始认识到物质之外还有一个美的世界,生活的极致是追求任何事物的美.音乐会改变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积极人生的乐趣,发现世界无处不在的美.  相似文献   

10.
时尚的溃疡     
如今有一个词和这个词代表的现象十分火爆,那就是时尚。什么是时尚?所谓时尚只是在一定时间里在一定区域里被抬举了的一种形象表现和生活方式。说是被抬举了就是说一个原本可能不以为美的,在某些时候上升为美,就是老百姓说的“兴啥啥好看”。但同时这东西虽然有流行性,但非普遍  相似文献   

11.
主体创新     
在哲学上,主体创新实际上就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素质的综合效应表现为人的主体性与人本身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现实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人的主体性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人通过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与自主性以实现人的本质力量、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法律讲究概念的精确性。在法学上,我们讲主体创新不能像哲学上的思辨那样,将主体放在一个抽象的理念层次上,而是应当进一步具体化。“人”在法律上有两种形态,一是自然人,二是法人。就金融主体创新而言,指的是金融法人的…  相似文献   

12.
沈嘉禄 《检察风云》2014,(14):94-95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及运用漆的国家,8000年的风雨历程,从史前出发,一直到汉唐,延伸至明清和民国,我们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可看到那洋溢热烈的朱红,深沉内敛的漆黑,那璀璨晶莹的螺钿。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大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实行罪犯社区矫治的方法步骤和措施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司法》2003,(4):11-12
矫治(国外称为“矫正”)实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活动。它是指监狱通过惩罚与改造、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手段,使罪犯转化思想、改正恶习、增长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成为守法公民和自食其力的“社会人”所进行的活动。社区矫治是与传统的封闭式处遇制度相对而言,对罪犯实行开放式处遇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不影响刑罚执行的情况下,以社区为基础,把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附条件地放到社区参加有偿或无偿的社会劳动,由政府机关的有关执法人员和社会帮教力量共同对其实施教育改造,以尽可能缩短在押犯同社会正常生活的距离,促使其在刑满释放时尽快适应“社会人”的角色,成为守法公民。  相似文献   

14.
如果给2005年的中国反腐定一个基调的话,那就是:和谐和开放。和谐之年“北冥有鱼,其名曰鲲”。庄子心目中的这条鱼就是一个世界,是生命与生命间的同生共运,是生命与自然间的天人合一,是自我、社会、自然三者整体和谐统一。2005年的年末,在松花江,这条鱼却生了病,国家环保局局长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共同战“疫”,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中,没有旁观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担当,每一个人都是“第一责任人”。我们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战胜它。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战“疫”关键词,我们一起重温。  相似文献   

16.
博客堂     
诺斯替教(基督教中非正统的一支,强调只有领悟神秘灵知,才能使灵魂得救)有个传说,原来世界是光明的,但由于盛放光的器皿太脆弱,世界陷入黑暗之中,于是对世界的重现来源于器皿的再造和对光线的艰难收集。这简直就是对法医这个职业的生动写照,在生命与死亡之间,法医代替死者向活着的人说出他们来不及说的话。本期就让我们走近法医,了解法医,你会发现:褪去那层神秘,法医也是普通人。  相似文献   

17.
姜汝祥 《法人》2010,(7):86-86
无数的中小企业都在苦苦求解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实现业绩的突破。答案就是投资“良知”,活出“真我”。而在这一点上,最值得到我们学习的人就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  相似文献   

18.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摆脱贫困已成了全世界关注的主题。据说联合国的相关组织每年都要从各会员国的腰包里掏出大量的钞票用于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和难民的生活改善。我们国家也不例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人民奔小康过富裕的生活,也是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这都说明越穷越光荣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可是现在偏偏还有这样一种倾向,抑或是一种祸根吧,那就是凡是宣传廉洁的干部便总要加上一段关于该同志生活如何如何节俭,家庭负担怎么怎么沉重,生活那么那么拮据,恨不得给描画成家徒四壁,室若悬磬,大有让清廉的干部们与难…  相似文献   

19.
在21世纪的今天.建立“地球村”已不再是梦想。信息的传递已经将世界原有的有形界限彻底打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被这海量集成且快速流动的信息紧紧包围。而这些处于当今社会核心地位的信息就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人与人、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传递的。传统的商业形式和生活方式也已经被这种新的网络潮流所感染,并演化出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以及形形色色的电子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说,人的心灵和大自然一样,都是变幻莫测的精怪。所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往往惊叹于一种神奇,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的人,每天相见却未必相识;有的人,相互认识却未必相知;有的人,乍一见面却相见恨晚;有的人,从未见面却真正相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