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1.对馆藏建设的影响.作为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信息化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各高校图书馆掀起一股信息化浪潮,给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新的变化.(1)馆藏构成:改变了长期以来印刷型文献占主导地位的状况,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成为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采购渠道:增加了网上采购、联合采购、集团采购形式和电子资源(数据库)网络使用权的购买方式等.(3)评价标准:馆藏评价不仅要看"拥有"即现实馆藏,还要看"存取"即网上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瑞 《世纪桥》2014,(8):57-58
信息经济时代来临之后,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子资源的兴起使图书馆内部资源不再以纸质资源为主,而是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并存。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实践,对图书馆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建设与发展做详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简述,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构成,并从内部结构、人力资源建设、图书馆文化、学科馆员制度、文献信息资源、特色文献信息服务、知识联盟等方面探讨了提升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陈红 《理论建设》2012,(3):89-92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目前提供的免费开放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远达不到社会读者的需求,而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都占有优势的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呼声却越来越响。本文探讨了当前免费开放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和管理工作的创新,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信息共享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和学习空间,已成为当前图书馆界信息服务模式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初步实现了空间、服务、资源的整合,但仍然存在着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整合的障碍、经济成本的制约等问题。为此,我们要确立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理念,建立与其相对应的物理层、虚拟层、支持层,以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也是其保持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本文尝试从管理、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与资金四个方面来剖析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期望能为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开放存取"及其中国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实现了学术信息的大规模高速度免费共享,它对扩大学术享水平、提升学术传播速度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包括研究者、出版机构、政府在内的多种主体都能从中受益.开放存取是"学术期刊危机"和"网络机遇"两大要素结合促成的产物.目前在世界各地已成燎原之势,但在中国却波澜不兴.当前中国在这方面的基本状况是,开放存取期刊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数量极少,开放存取门户网站和开放存取期刊的建设滞后.究其原因,有认知度的主观要素,也有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出版机制等客观要素.开放存取在中国的勃兴,还需要政府的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迅速膨张、信息资源的适时共享、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群的不确定性给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时代要求,就必须从信息服务工作入手,利用馆藏优势,开展特色信息服务;加强硬件建设,开展网上信息导航服务;建立专题数据库,提供专题信息服务;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科学的读者服务体系;坚持全面、协调的原则,建设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建设科学发展的高校图书馆,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公共图书馆推向市场,而把高校图书馆排除在市场之外,这在理论上或实践中都是不科学的。高校图书馆特色化改革只有引入市场机制,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建设,构建图书馆市场化特色服务机制,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推进高校图书馆特色化的深层次改革。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在持票人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实现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而规定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在性质、成立条件、行使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票据权利的特征。我国票据法中虽对此有所规定,但却有其不周全之处。  相似文献   

19.
牛安生 《学习论坛》2005,21(6):24-26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内因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手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部署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要重视解决民主分权和加强监督中的利益与权力的考验问题,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问题,民主制度的健全和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经历了从“以阶级斗争纲”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及其不同效果,剖析了产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发展动力的深层原因,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动力”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论述了我们党对这一历史性课题探索过程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及其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