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伟大启蒙思想家。他深入研析中国古代政治 ,针对历代王朝奉为圭臬的“宽猛相济”的治民原则 ,提出了鲜明而独到的从严治吏主张。这在中国行政文化史上 ,可以说是一大贡献。本文对王夫之的这一主张从先严上官、重法倡廉、注重选贤养士三个方面作了认真的辩析。  相似文献   

2.
举证责任转移必须从作为诉讼目标的原告的初次主张开始,其基本条件是主张有力并得到有效证明。转移的实质是征询对方的对立的并可成立的主张。转移的关键是主张方已经作出了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明。举证责任转移程序之理论模式是,按照时间顺序将主张的不断推进流程化,而且以诉讼主张为单位构成一个个严密的环节。每一环节诉讼主张的确立应设置“程序空间”,法官中立是举证责任转移合理运作的关键。刑事举证责任转移的来源于无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特殊性表现是公诉人初次主张的有效性要求较高,被告方反驳主张的有效性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3.
张澜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导者,他的一生经历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他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爱国、民主,特别是国民参政会期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的思想主张和品格。  相似文献   

4.
《宋论》是王夫之的史学名著,前人曾给予极高评价。但它也含有不少相对保守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实践主张消极,财政思想落后,法治观念陈旧,对言论建策反感,而且性别歧视、阶级歧视十分严重。从王夫之晚年的这些思想来看,他基本上还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提出的和平统一台湾的主张,使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台湾的主张在50多年的时间内不断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6.
编辑导读     
新刑法典颁布以后,有刑法学者提出了“复合罪过形式”的理论主张,这一主张在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院欧锦雄教授对“复合罪过形式”的理论主张提出了五点质疑,并对其观点进行了批驳。他认为,如果在刑事立法上确立了复合罪过形式,那么,我国刑法中的罪过理论将变得不科学,并导致立法上的罪刑不相称、混乱;  相似文献   

7.
作为无产阶级寻求自身和人类解放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是从道德理想出发来解释世界与历史的生成和发展,但这并非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不讲道德或没有道德观点。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内核,把人民大众视为价值主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正义”和“至善”的道德追求与精到理解。具体地讲,它强调在个体与社会、平等与公正、自由与责任的价值统一中推进实然向应然的切近,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道德主张蕴涵的价值精神,将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合理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以国际视角深刻认识时代特征,敏锐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引领当今时代发展的时代观主张。胡锦涛时代观是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深刻变革论是其基石,和谐世界论、共同发展论、共担责任论、积极参与论是这一理论的四根重要支柱。胡锦涛的时代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解决当今全球性政治、经济难题,处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了王夫之的若干教育思想。他肯定教育对人的培养和改造作用,主张人性“日生日成”,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围绕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阐明了教学中必须“知行并进”;揭示教学活动的本质,提出了“学思相资”、“因材施教”的具体教学方法。从而提出了这些教育思想对于现代化教育的启示,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物感”说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气论。但自唐代兴盛的诗境理论实际是在佛禅思想影响下对传统物感说的改造,这一演变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学思想交融的结果;而清代王夫之则在借鉴改造佛理的基础上回归传统并拓展了传统“物感”说的内涵,这一贡献主要体现于其“现量”说:除了强调人的意识能动性,王夫之的“现量”又指向了主体之外的外在世界。  相似文献   

11.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 ,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在这民族危亡之际 ,国统区的一部分进步知识分子组织起来 ,在上海成立了以文化界为主体的全国性的救亡组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进一步推动了救亡运动的开展。进步知识分子的救亡主张与实践 ,对推动全民族的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元结是盛、中唐转折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表现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画卷,并形成了自己的诗学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评述了元结的诗歌创作及诗学主张:“一、在封建社会日渐落寞的历史背景下追求的写实主义风格;二、提出了讽谕的创作原则;三、对新乐府的贡献;四、客观对待元结的复古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陈嘉庚的政治实践,阐述了陈嘉庚的政治主张,并剖析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中国一贯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体现和发展。它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和谐社会主张的必然延伸和必要条件,是对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的重大发展,为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方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瑞典民主社会主义研究进行了理论概括,从瑞典模式的基本内涵、理论主张、本质特点以及国内学者评价等四个方面梳理总结了学界关于瑞典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大工业化以及人们权利意识的日益自觉,越来越多的现代型纠纷进入诉讼领域,势必会对建立在个人本位主义上的传统民事诉讼的理论与运作形成冲击。本文试图从诉讼运行中主张与举证的视角,探悉现代型诉讼的运行的特点,并籍以此对传统民事诉讼的理论与构造提出若干改革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引人注目社会思潮,它着重把握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强调生态问题不是自然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它把克服全球生态危机和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在谈说论辩实践中都特别重视推类思维方法的运用。他们对类和推类的认识体现了儒家的推类理论由不自觉到自觉、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与其他学派相比,儒家的推类主要是推"仁"、推"爱"的推理,是用来阐发其政治伦理思想和主张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中国哲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很多思想都达到了前人无法超越的高度,尤其是其理势合一的历史观思想,更是对先前哲人所提出的"复古论历史观"、"循环论历史观"等等历史观形式的一次总结。本文对王夫之的历史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希望能够对王夫之的历史观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1811-1872),湖南双峰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一度掌握大清军政要职。他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病卒后谥文正,有《曾文正公全集》存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