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调节权:第四种权力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云良 《现代法学》2007,29(6):15-22
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下一轮改革的关键是改政府。长期以来,我们的改革一直致力于"政企分开",即国家行政管理权与国家所有权分开,却将国家调节权长期混同在行政权之中。国家调节权与行政权有明显的区别,是一种独立于传统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形态。实现"十一五规划"政府职责的科学化目标,将改革深入下去,必须进一步分权,将国家调节权从行政权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2.
高欧  郭松 《华中电力》2022,(1):126-143
合理构建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关系,是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欲使这三种权力形成合理关系,需要根据审判权运行存在的问题,在客观评价法院科层化组织结构与法院内部复合化权力构造以及院、庭长职权配置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严格区分法院组织的行政逻辑与司法逻辑,进一步明确审判管理权与审判监督权的权限定位,完善其职权范围与行权程序,并构建审判权反向制约审判管理权与审判监督权的相关机制。唯有如此,才可能构建出合理的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at length and then discusses critically Frederick Schauer's analysis of rules in his recent book Playing By the RuZes . For most of the book Schauer discusses rules in general, and only at the end talks about legal rules in particular. The chief message of Schauer's analysis is that rules permit, and even constitute, a particular kind of decision-making, one that quite deliberately insulates the decision-taker from considerations of what would be in the circumstances the best justified decision to take. Rules are thus for Schauer devices for the allocation of decision-making power: The effect of A delegating to B the power to decide by a set of rules devised by A is that A retains much control over B 's decision-making. Schauer canvasses the claims of what he calls "presumptive positivism" to be a theory of law which embodies such a view of legal rules. In his criticism, the author compares Schauer's view with Joseph Raz's notion of legal rules as exclusionary reasons. The author then compares "presumptive positivism" with some other recent versions of positivism and the idea of rules as devices for the allocation of power with theories of law in the Critical Legal Studies movement.  相似文献   

4.
建立对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可以解决我国侦查权力行使过程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更可以调整侦查权与审判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健全宪法权利的程序保障机制。司法审查的权力应当由法院的法官行使。司法审查的范围应当针对强制候审措施和羁押期限的延长以及通常情况下的强制性侦查措施,应当包括所有的侦查行为,不分强制侦查与任意侦查。  相似文献   

5.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是法学(包括法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我国国内的研究看,对于权力问题的关注则是近些年的事,最初是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讨论,之后一部分学者将目光投向对于国家权力问题的考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于权力问题的研究逐渐从政治学领域转向法理学界,涌现出一些研究成果。尽管学术论著不多,但所涉足的范围已囊括了权力的概念、类别、构成、起源、分化、演变、异化,以及权力与权利、权力与责任、权力与民主宪政、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等诸多方面,其见解不乏新意。o权力问囚的彼关注自然同正处于…  相似文献   

6.
7.
侦查权和公诉权是国家在刑事诉讼中的两项重要权能。就其性质而言,侦查权和公诉权都是承担追诉犯罪职能的公权力,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但由于侦查权和起诉权分属于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且各自的程序任务不尽相同,因而两种权力在服务于刑事诉讼目的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分歧,甚至有相互冲突的情形,从而导致程序效率的消减。因此,在刑事诉讼中适度衡平侦查权和公诉权的权力配置,既是程序科学运行的技术性制度安排,也是防范权力滥用的程序法治问题。  相似文献   

8.
《宪法》第62条第16项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了兜底式授权。鉴于全国人大在我国的特殊优越地位,如何在宪法框架内为其划定权力边界,是理论上与实践上的重大议题。宪法上所称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应当作为一个规范概念予以把握,以判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限。第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最高"是指在公权力机关序列中的相对优越,而不是绝对无限;第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行使监督权时,不应损及被监督者依据宪法而享有的职权的完整性与独立性;第三,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实际"行动能力"决定了"应当由其行使的职权"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企业技术创新力与技术竞争力的分野作为视角,提出一种在技术创新力稳定的前提下,快速提升创新主体的技术竞争力管理工具,以期指导创新主体建立与自身技术创新匹配的技术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法律监督权:检察权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建丰 《河北法学》2004,22(3):87-93
评析了关于检察权定位的七种学说 ,并从四个角度论证了检察权的本质是法律监督权  相似文献   

11.
违宪审查权本质上是一种高于或独立于立法权的权力,它的主要功能是监督立法和实现宪政.违宪审查权有三种模式,即由最高司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模式、由专门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模式和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兼立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模式.违宪审查权与立法权相分离的前提是宪法与法律的分离.违宪审查权与立法权相分离,并由不同的权力机关来行使,具有重要的宪政意义.中国违宪审查权面临着立法机关自己审查自己的困境,改革的出路应该遵循违宪审查权与立法权相分离的路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2.
谢小剑 《河北法学》2011,29(2):133-139
分权作为防止权力滥用的基本方法,同样可运用于防止公诉权滥用。在宪法框架下,公诉权附属于行政权,或成为独立的法律监督权,与其他政治权力分立制衡;在诉讼程序中,公诉权独立于侦查权和审判权;在公诉权内部表现为公诉权主体的多元化,检察一体化下检察官之间的分权,公诉提起权、公诉决定权与支持公诉权的分权。  相似文献   

13.
公诉权和司法权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权力,在本质上具有同源性,都是国家权力在刑事诉讼中的变体。但同时二者又具有异质性,二者不能简单在国家的名义下而结合,这是与制度设计者或立法者的原意不相符合的。因此,必须理性地对二者的角色以及相互关系进行定位。因为这决定着刑事诉讼的良性运作乃至法治国的形成。从哲学的视角通过冲突——衡平的方法论对我国公诉权与司法权关系进行透视和分析,以异域的法制为借鉴,或许可以找到一条现实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Love/Power     
Love supplants power as it is often understood in contemporary justice practice, obliterating it utterly. What, then, fills the vacuum? How can justice hope to endure without any mechanism for coercion? By what mechanism can justice hope to function? This essay will explore briefly Foucault’s thought about power as it functions in contemporary criminal justice, but will then develop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nspired by Simone Weil, as well as a practical guide for a power modality that is consonant with the creation and sustainment of a loving justice.  相似文献   

15.
军事权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军事权是军事法学的核心范畴和军事法体系的逻辑起点。与西方国家军事权归属于行政权不同,中国军事权是一项单独的权力,其核心内容包括军事指挥权和军事行政权。对军事权的设定、保障及控制,是军事法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权力秩序论     
江国华 《时代法学》2007,5(2):24-35
权力秩序即权力的惯常规定性。要理解权力秩序,先必须解读权力资源与权力关系。人类社会权力秩序演进的历史,就是人为权力秩序向法治权力秩序演进的历史。法治权力秩序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并遵循着普遍的伦理法则。当代中国权力秩序历经了从集权到分权的历程,并逐渐走向民主与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法官的权力——中国法官权力约束制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法官权力的约束一般是在三个制度框架范围内进行的 :政治与行政的 ,道德与宗教的 ,法律与程序的。中国的法官在法律领域拥有重要的、无序的权力 ;在政治与行政制度框架内权力则极其微小 ;宗教与道德的多元化则使在该领域中法官的权力未能受到有效制约。权力制约是柄双刃剑 ,既可能对有条件产生腐败行为的权力领域构成约束 ,也可能加剧该领域腐败现象的蔓延。由于中国的法官在承担公正司法和维护社会正义的责任方面缺乏条件和能力 ,而在法官真正滥用权力时 ,国家与社会则又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能力 ,因此 ,通过建立一个要求法官必须充分、公开说理的法律制度 ,在特定的法庭空间内 ,在法律的框架内 ,保证同时又约束法官的权力 ,才能真正做到司法独立 ,也才能真正约束法官权力  相似文献   

18.
王蓉 《现代法学》2003,25(2):175-180
本文分三大部分分解组织与权力的关系。第一部分从权力行使的基础———资源出发 ,论述了组织是一种权力 ,并且是一种最常态的权力 ;第二部分从人类利益的异质性及不同组织提供“物品”的不同属性出发 ,分析了组织及权力类型多元化的必然性 ;同时 ,立足于组织“物品”的不同属性所引发的不同经济效应 ,阐述了各种组织及各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从组织是一种资源的规模配置方式出发 ,分析了权力变迁及变迁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9.
暴力的滥用     
米歇尔案例两个人之间累积起来的紧张关系突然爆发了。加米对着米歇尔大声吼叫,并用手抓起一瓶番茄酱砸在餐桌上,大量的酱汁飞溅到米歇尔和儿子约西的脸上。"我的生活不应该变成这种状况。"米歇尔对于发生在1993年那天的情景感到恐惧。这位23岁的单身母亲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市的一家美容厅工作,并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与一位机械工加米开始约会。加米是一个长相吸引人,对她的小约西很热情的小伙子。他每次来米歇尔家总  相似文献   

20.
A widespread inheritance pattern in 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Europe was based on equally partible male inheritance and excluded women from inheritance and dowry. The western transition zone to the other predominant European inheritance systems coincided with the Hajnal line, which divides the distribution of European marriage patterns in historical times. New evidence is added to the historical depth of the cultural–historical transition zone already postulated by Mitterauer. Since the early Middle Ages, this zone also marked the border region of two basic European agrarian systems: the western Grundherrschafts system, which led to the intervention of landlords into inheritance patterns and family structures of the serfs and the non-interventionist tributary systems, which left inheritance practices based on customary laws untouched until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and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ies. The above-mentioned inheritance pattern, which was also widespread in Asia, allocated a huge amount of power to the agnatic core of the family and was part of a patriarchal system shaped by patrilineality, patrilocality, low age at marriage, complex family forms, and fragmentation of the soil when demographic transition set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