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证明,省管县体制有利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降低行政成本,有利于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对于逐步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重大现实意义.探索宁夏“省管县”体制改革,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省管县理论;另一方面,可以规避风险,为我国西部其他省份实施省管县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为省管县改革向纵深发展积累经验.因此,探索宁夏“省管县”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坚持"省管县"财政体制,到率先推进"强县扩权"改革,再到目前的"扩权强县",浙江渐进式的"省管县"改革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内生演进逻辑.全面实施"扩权强县"改革,预示着浙江"省管县"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即将实现体制性突破的重要阶段.为此,浙江应当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为契机,围绕"市县分治",积极推进"扩权强县"和都市化战略,争取在"省管县"体制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3.
省管县体制改革:实践与理论的理性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管县体制的负面效应和历史局限性在我国经济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日益凸现,并最终成为全国各地推行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元动力.归纳总结当前省管县体制的改革实践经验及综合分析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可以理性认识省管县体制的改革实质及改革障碍,进而有针对性地探寻理性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省管县成为近年来政府改革热议的话题,在过去市管县体制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即地方行政层级过多,使得政令的上传下达走样,降低了行政效率、增加了行政成本;地级市截留县级政府的财政,束缚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市区的扩张导致城市虚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但其实这些问题并不能成为支持省管县的理由.“浙江模式”将省管县体制改革推向高潮,但是浙江省在省管县改革中有着地理、县域数量的优势;私营经济充分发展的优势;以及长期实行省管县的政治延续性的优势,这些优势都是其他省份所不具有的,所以“浙江模式”并不能被复制.在省管县的改革落实以前,还有区域划分、财税改革以及司法改革的问题,而这些前提其实是与省管县改革相悖的.通过对省管县热潮的理性批判,笔者再次证明市管县体制不能废除.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管县"体制已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各种弊端,与此同时,"省管县"改革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在不少地方开始试行。推进"省管县"改革应以经济和财政领域的强县扩权和县财省管为突破口,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前提,以明确省、市、县的职责权限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受到广泛瞩目的"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是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浙江作为"省管县"改革条件最为成熟的省份之一,在"扩权强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以"市县分治"为核心的"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发达的优势,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的培育,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而且有利于探索和建构地方政府间的公共服务供给职责分工体系,提高区域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7.
改革现行的“市管县”体制,推行“省管县”,近期又成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热点,这主要是基于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最新提法的激发。其实,不仅相关的民间呼声已经有多年,而且不同方式的现实探索也早在许多地方开始了。如海南省从1988年建省之初,就坚持推行了“省管县”体制,被称为“海南模式”。  相似文献   

8.
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新政出台不仅基于现代科技发展对政府管理提出的变革要求,而且有其全面而深刻的府际关系背景。市管县体制并没有实现当政者设计当初的政治经济预期,也没能为其后政府体制创新留下任何值得称道的制度遗产。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尽管势在必行,但其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在理论上厘清省管县体制改革现实需求性的同时,必须明确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若干对策,积极探讨府际关系重构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就大家颇为关注的"省管县"问题,记者采访了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继提出“省管县”改革的建议,并把其提到行政改革的层面;“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一时间,“省管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立省直管县体制的配套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是中国政府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长期战略任务和关键环节。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一是改革方案是否科学、合理,二是实施时机是否合适,三是相关领域的改革能否及时跟进,配套措施是否得力。本文就保证省管县改革顺利推进的配套措施作一简约的论述:明确各级权限、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建立协调机制、增进制度柔性、加强分类指导、完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各地区省直管县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由“市管县”到“省管县”已经是大势所趋。省直管县改革关系到整个行政体制改革的全局,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合理的路径,强县扩权,这是省直管县改革的前奏。市县分治,这是省直管县改革的核心。市级行政机构改革是省直管改革的继续和延伸。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历经多次变革,由于对行政体制缺乏科学的认识,行政体制改革一定程度上仍缺乏科学性,变革过程纷繁复杂。其基本的演变趋势是个体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力呈边际递减,地方行政体制变革逐渐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分权化改革日益成为变革的发展趋势。改革的关键应以科学配置政府职能为核心,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以削减纵向层级为抓手,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以行政审批改革为契机,推进地方行政体制的分权化改革;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推进地方行政体制的变革创新。  相似文献   

14.
省管县体制改革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2009年中央将宁夏回族自治区确定为全国八个省直管县试点省区之一。"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质量提高的重要时期,更是推动省直管县改革重大突破的时期。因此,从加快城镇化发展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角度,加强省直管县改革的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员干部之友》2008,(2):14-17
党的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改革的新思路,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08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并提出2009年"加快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截至5月20日,除中央批准四川因地震灾情适当推迟上报改革方案外,30个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目前已获中央批准,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有序推进。在这一轮改革中,已经历数次"瘦身"的中国政府机构,正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充分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加大推进省管县改革的力度。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不仅要完成"瘦身",还要实现"健身",做到精干、高效、透明而又"以人为本"。这轮改革,中央为地方因地制宜改革预留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对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具体形式、名称、排序等,中央不统一要求上下对口,允许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政府职能特点来设置机构,不搞"一刀切"。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历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给地方自主权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县直辖与市制创新改革方向探索——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中国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管理层次过多、市管县弊端明显、市制不灵活等问题的情况下,适时推进省县直辖与市制创新将是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浙江作为一个行政辖区较小、辖县数量不多、县域经济发达、小城镇发展较好的省份,将是我国可以率先推进省县直辖并在省县直辖的基础上实现市制创新的地区.而建立灵活的省管县体制、减少行政管理层次、适度重整县市区划、开拓市制范畴,将是中国省县直辖与市制创新的改革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就大家颇为关注的"省管县"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民  相似文献   

19.
近日.河南省发布消息称,从2014年1月1日起.对该省10个省管县试点“全面”实行南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在财政省直管的基础上.进一步试水党委体制、人大体制、政协体制、法院和检察院体制、群团体制的省直管.  相似文献   

20.
几位专家最近就我国“十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态势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制席创新为标志的攻坚阶段,将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改革围绕的中心更明确。将着重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扩大内需展开。以此作为轴心,着重解决国有资产的战略调整、投融资体制、收入分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