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60年4月,雷锋所在部队到抚顺支援钢厂建设。运输连的驻地,距离辽宁省抚顺市公安局望花分局雷锋派出所(原址)不到百米。当时,派出所多位民警与他相熟。民警沈德贵,曾与雷锋一道运送砖瓦,一起支援国家建设;户口内勤梁金英,曾经手办理了雷锋生前最大的一笔捐款;民警王世复曾与雷锋同期担任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自那时起,雷锋火种便永远留在了雷锋派出所。  相似文献   

2.
雷锋同志逝世至今已经半个世纪,他仍然活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要学习雷锋。学习雷锋,更需要把眼光放到本地区、本单位,发现和弘扬成千上万活着的雷锋。他们是新时代的雷锋,是亿万群众亲眼所见、亲身接触的雷锋。  相似文献   

3.
建设  占杰  东朋 《人大建设》2003,(9):28-28
在扶沟县包屯镇郝岗村镇人大代表郝振中自办的阅报栏、黑板报前,经常聚集着一群男女老少。他们时而交头接耳,时而开怀大笑,时而高声叫骂,时而掏出笔和本抄录。每当这时,郝振中脸上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相似文献   

4.
这并不是一个凭空杜撰的话题,而是当前又一个学习雷锋精神的高潮掀起后与另一个时髦的名词“职工下岗”经新闻的结合而产生的思考。《雷锋战友下岗后》(见1998年3月8日(经济日报行版)一文报道:河南邓州市有560名曾“和雷锋一起Xi作、学习、生活,耳闻目睹雷锋先进事迹”的“雷锋战友”,陆续退伍后“处处事事以战友雷锋为榜样,传播实践雷锋精神”,被人们誉为“编外雷锋团”。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经历了下岗、失业。再就业,在考验面前,他们不失军人本色,无愧于“雷锋战友”这一称号。乍一看文,的确应理解为…  相似文献   

5.
黄丹  杨赞 《当代广西》2014,(10):40-41
正温暖是什么?对独居老人欧瑞莲奶奶来说,温暖是寒冬里义工们为她肿胀的腿脚涂抹药酒时升腾起的内心温度;对生活贫困的陈伯来说,温暖是身边有义工围绕,听他吹笛、念诗;而对义工来说,温暖是他们为独居老人打造一座"亲情"陪护的温馨港湾,是他们帮助那些被生活折磨的人们时,大家回馈予他们亲人般的真挚依恋……加入义工组织5年多,一直在"助人"的道路上奔走,义工的生活让53岁的钟秀珍感到生活充实而温暖。退休后,钟秀珍到南宁陪女儿读书,生活很单调。在表妹的引荐下,2009年她加入八桂义工组织,从此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6.
邓州市有560名老战士曾与雷锋在一个团服役,后来,这些雷锋生前的战友相继转业、退伍回到家乡。返乡后,他们始终把“雷锋战友”这个光荣称号铭刻心间。1989年,邓州市雷锋生前战友成立了“学雷锋指导委员会”,各乡、村也相继成立了以雷锋战友为组长的“学雷锋指导小组”和  相似文献   

7.
1995年5月,当福建省宁德市石后乡的人们,听说市委给他们派了个女乡长时,纷纷议论说:唉,穷地方怎么还来了个女乡长?听到这些话,已有4年多乡镇工作经验的蓝秀珍深深地理解乡亲们渴望脱贫致富的迫切心情。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象当初帮助飞鸾镇的家家户户大都实现“三亩林、二亩果、一亩茶”一样,全心全意地为石后的人民办一些好事、实事,让他们早日过上好日子。那是1991年秋,组织上任命蓝秀珍为宁德市飞鸾镇党委委员,这一下子打破了她宁静的生活。当时蓝秀珍在市政协工作,儿子才2岁,多镇工作又不熟悉。但是党组织的信任,使蓝秀珍…  相似文献   

8.
他们来自于百姓中间,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雷锋”。3月3日,辽宁省抚顺市“百姓雷锋”2009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隆重举行,10名“百姓雷锋”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9.
朱定 《今日广西》2007,(9):77-79
夏鼎与简安娜老夫妇接到女儿夏秀兰从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说她要学习雷锋,叫他们寄有关雷锋的材料给她。老夫妇不禁相顾愕然:雷锋和美国注重物质利益的社会是截然相反的,学雷锋岂不影响进哈佛吗?妈妈一再问女儿说的是否是雷锋?还用英文拼了一遍,回答是肯定的。理由呢?女儿说了半天,要申请进哈佛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活动、领导才能等,他们越听越糊涂,只能先答应下来。  相似文献   

10.
3月1日,在拥挤的金华到上海的T100列车上,有数名身披鲜红绶带的武警战士特别引人注目,不少好奇的旅客还走近他们,把绶带上的“学雷锋标兵”字样仔细看个究竟。他们从金华出发,一路站到上海,官兵们一刻也不休息,或帮助乘务员倒开水,或拿起扫帚清理垃圾。此行,他们除了像雷锋同志一样,“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更重要的还是为了看望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雷锋生前连长虞仁昌。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河西区保安服务分公司每年3月5日前后,都要在保安队伍中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这个活动始于1988年。当时保安队伍构成主要以外地保安员为主,这些保安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年轻、有活力。但缺乏社会经验,他们有工作热情,但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雷锋同志是他们的同龄人,雷锋同志高尚品质对他们具有更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此,公司决定以学雷锋活动作为队伍管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安队伍不断扩大,使公司领导更加感到,开展学雷锋活动,是队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保安队伍素质,稳定队伍的一项…  相似文献   

12.
刘通 《友声》2015,(2):19-20
2015年2月中国农历春节期间,伴随着具有陕北特色的音乐,一群梳着羊角辫儿、带着白头巾的孩子们正在美国洛杉矶迪士尼乐园中心广场打着腰鼓、舞着红绸。这是"彩虹桥工程——陕北风情少年艺术团"一行来到了遥远的美国。他们精彩的表演为迪士尼乐园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广场上,小队员们时而散开,时而聚拢,穿插交替,彩绸飞舞,体现出陕北人民憨厚、朴实、热情、开朗和坚强的气质。腰鼓小队员们跳起时凌空扬腿的动作更是令人叫  相似文献   

13.
一天,在电影院里,电影还没开演。一个姓贾的小学生发现前排座位上有个解放军叔叔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觉得挺奇怪:电影马上就要开演了,怎么还在看书?小学生探头一看,原来是雷锋叔叔。雷锋是他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雷锋叔叔,这么一点时间,你还看书啊?”小学生非常好奇地问。雷锋说:“时间短吗?我已经看了三四页了。时间短,可是看一页算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啊!”雷锋问小贾:“你对学习抓得紧吗?”小贾不好意思地答道:“不紧!”雷锋亲切地说:“不抓紧可不好。你们在学校里学习,太幸福了。一定要认真地学。”雷锋是一个汽车兵,…  相似文献   

14.
在2月下旬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期间,省农业厅专门为代表们安排了一场“WTO与浙江农业”的专题讲座。一位市农业局局长在听讲过程中,时而兴奋,时而焦灼,时而沉思。讲座结束后,他指着记了满满十几页纸的笔记本,说,我真正有了危  相似文献   

15.
在举世闻名的美国西点军校的大厅里,陈列着五幅为人所敬慕的英雄画像,其中,我国的雷锋排在第一位。在美国,70年代初期就有人学习雷锋精神,看雷锋日记,并且还成立了专门的学习雷锋研究会。正当雷锋在大洋彼岸成了倍受关注的人物,但在国内却有许多人对雷锋失去了原有的兴趣,甚至用恶语中伤雷锋,说他是“政治舆论工具的典型”,是“陈腐的观念。”一样的历史条件下,在同一个地球上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现象,人们不禁会对此疑惑不解。但是“雷锋的出国”应该赋予我们一个最为  相似文献   

16.
狮子过天桥、刀尖狮技、高桩飞狮……一只只威风凛凛的"狮子"或在高台上、或在梅花桩上腾挪跳跃,它们时而回首摆尾,时而单腿直立,时而卧居山川,时而冲向九霄,甚至还会冲观众眨眼吐舌,憨态可掬,惟妙惟肖。整个场面既惊险又有趣,让大批驻足观看的游客在捏一把汗之际大开眼界……这是2013年4月一年一度的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期间,在田阳敢壮山景区举办的狮王争霸赛上,田阳壮族舞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07,(3):16-16
据团市委有关人士介绍,40多年来,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岛城不断深入,人们已从最初的搞运动式、集中式、有组织的学习雷锋方式逐步过渡到经常性地活动、日常的帮扶服务和志愿服务的正规化轨道。而当初的一个助人为乐的雷锋如今已发展为成千上万个在不同岗位上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志愿者,他们的行为与雷锋高尚的精神的一脉相承。如今,经过40多年的历程,学雷锋活动已经成为岛城市民一种自觉的、自发的日常文明行为,成为岛城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到3月5日,老年公寓、敬老院、社会福利院这些地方就成了学雷锋的秀场,呼啦啦好几十人挤进来,争着抢着向老人嘘寒问暖,这些人一般都配备专职的摄影师。照相机、摄像机齐上阵,冲着热烈场面一顿猛拍,为自己单位的学雷锋壮举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山东省济宁市一家社会福利院因为反感学雷锋者把老人当成逢场作戏的道具,干脆在3月5日这一天闭门谢客,将学雷锋者都拒之门外。"“学雷锋”者被拒之门外,这样的场面令人心里堵得慌。其实,老年公寓、敬老院、社会福利院都欢迎“雷锋”,需要“雷锋”,也许他们日夜都在盼望“雷锋”的到来,但他们…  相似文献   

19.
我们需要怎样的雷锋在我们的这个时代,一方面,不乏雷锋式的榜样:"最美妈妈"吴菊萍、助学老人白芳礼、人民公仆杨善洲、"当代雷锋"郭明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演绎着美好、真诚、善良;另一方面,"范跑跑"、"小悦悦"等一系列道德问题事件也拷问着国人的心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榜样的精神力量、树立共同的社会理想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雷  相似文献   

20.
党和国家领导人是怎么想到要为学习雷锋题词?当年的具体经过又是怎样?原《中国青年》杂志总编辑邢方群同该刊原编辑李禹兴共同撰写了一篇题为《全国学习雷锋活动的伟大开端》的文章,记述了1963年初《中国青年》杂志请求毛泽东、周恩来等为雷锋题词的前后经过。这篇文章这样写道:“2月11日,《中国青年》杂志社召开编委扩大会议,专门讨论如何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