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地域的偏远,经济条件的落后,农村高中学校在办学方面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相比之下,城市高中学校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优越的生活条件,而成为众多教师“垂青”的对象,一些有经验的农村教师由于守不住清贫或其他原因纷纷往“高处”走,造成农村高中骨干教师大量的外流。  相似文献   

2.
人才的合理流动本是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客观需要,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内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师单向外流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大量外流,给一些地方的教育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这一现象的产生,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从根本上有效地遏制内地教师外流现象。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学校,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滞后,交通信息不便。十年前,学校正处于“经济负债累累、骨干教师外流、住房空前紧张、设施严重不足”的困境之中,生源流失,教师奇缺。如何使学校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走上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道路,成为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4.
这个话题,是由一幅看似与此题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图片引出的。这幅新闻图片刊登在《检察日报》上。图片上是一堵墙,这堵墙位于河南省浚县屯子村。这堵土砖墙上,赫然用几个“钢叉大字”写着——“……,越级上访严惩。。”后面用了两个感叹号。看来,标语中是刻意要强调这句话的重要和不容置疑,以表明制作该条标语的“基层官方”对这个事情的坚决态度和强硬立场。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虽然产生于旧时代,但对于现时现世来说,仍不失为一种成熟的政治理念。现在“官场”中却流行着另外一种说法:“得民心者得口碑,得官心才能得官位,得官位才…  相似文献   

5.
《先锋》2024,(2):64-65
<正>文明范与幸福感,在这座城市升腾、交融、涌动。2024年2月,“到成都街头走一走,遇见文明中国年”系列活动在23个区(市)县全域开展,“我是温暖传递者”“我是文明践行者”“我是城市代言人”得到全民响应,3大文明主题、10场示范活动、100场重点活动,3000余个基层网格,为巴蜀风味中国年增添了一抹最美文明底色。  相似文献   

6.
时下,国内高校在实施“211”工程过程中,竞相采用招聘、引进、提拔等各种措施,加紧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年轻骨干教师队伍。于是,一批年轻有为的跨世纪人才得以“龙盘天门,虎卧凤阙”。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战略将他们推上龙腾虎跃、大展宏图的历史舞台。对于决策者而言,无疑这是颇具战略眼光的举措,对实施科教兴国,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意义不可低估。但是,一些高等学校在给年轻教师“戴帽子”、“穿袍子”、“让位子”的同时,较多地注意了学历、年龄、专业、业务能力和科研成果,而对他们的另一方面——思想素质问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校年轻骨干教师中,思想素质称得上有问题的当然是极少数,即使在这极少数身上,思想素质方面的问题与其主流相比,可能也是次要的。然而,高等学校个别年轻骨干教师(当然也包括非骨干年轻教师)的确存在着思想素质问题,有的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2,(13):22-22
“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这一重要思想的最早提出者,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朱德,他也是最早一位主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要走自己的道路的中央领导人。  相似文献   

8.
张家川县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建立四项机制,整体提高农村小学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建立党员培养成长机制。针对学校党员总量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全面实施以“将党员培养为骨干教师,将骨干教师中的先进分子培养为党员,党组织带领骨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党员教师带动其他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工程。二是建立党员作用发挥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孩子上不起学、骨干教师大量外流和城乡办学条件差距不断扩大,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在学校布局调整上的失误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前政策调整的目标,应是让全体社会成员尽可能公平地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和资源,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热词     
《廉政瞭望》2011,(18):13-13
代时代 开车堵路上找“代堵”(一人替你坐在车里挨堵,慢慢把车送到指定地点。  相似文献   

11.
包宗顺 《唯实》2005,(9):64-67
农村孩子上不起学、骨干教师大量外流和城乡办学条件差距不断扩大,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在学校布局调整上的失误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前政策调整的目标,应是让全体社会成员尽可能公平地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和资源,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包宗顺 《唯实》2005,(8):64-67
农村孩子上不起学、骨干教师大量外流和城乡办学条件差距不断扩大,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在学校布局调整上的失误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前政策调整的目标,应是让全体社会成员尽可能公平地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和资源,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初期的禁烟禁毒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后,罪恶的鸦片贸易合法化。从此,鸦片大量输入,造成中国更加严重的白银外流。腐败的清政府为遏止白银外流,实行愚蠢的“以毒攻毒”政策,鼓励国内种植鸦片以分“洋药”之利。于是,许多地方的农民将种植粮食的耕地改种收益高于粮食的罂粟。这样,外国烟毒大量涌入,中国自己大量种植,鸦片迅速遍及全国各地,给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家魏杰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6期上撰文指出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 ,任何一个国家都必然既要引进别国的产品和资本 ,而且自己也需要“走出去”。“走出去”包括产品输出 ,也包括资本输出 ,但主要是指资本输出 ,即对外进行直接投资。他认为 ,“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 ,而不是政府。政府不能取代企业而自己“走出去”。但是现在似乎这一点还不甚清楚 ,有的政府在刮“走出去”的“风”。还有人认为 ,“走出去”首先是国有企业走出去 ,这种观点也是不确切的。“走出去”的主体的确定 ,不是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定 ,而是看企业是否具…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14,(8):32-32
践行群众路线,必须疏解群众心中的“堵”。干部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做起,不断疏通群众心中的“堵”,解开群众心中的“结”,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多些暗访好     
丁华乾 《当代党员》2006,(12):53-53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本是符合事物发展的一条自然规律。然而有些地方的“官场”,却有一种“逆淘汰现象”:善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者,青云直上;不走此途者即成异类,不仅无缘进步,且会受到排挤打击。  相似文献   

17.
《正气》2000,(2)
中共翼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建国撰文认为 ,控制越级上访要坚持“疏、堵”并举。疏 ,就是疏导 ,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掌握情况 ,体察民情 ,有针对性地对干部群众加以疏通和引导。一方面是强化对农村干部的党纪党风教育 ,使其树立勤政爱民、廉洁从政的思想意识 ;另一方面是坚持正面引导 ,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堵 ,就是防范 ,不是堵群众正当上访 ,而是堵信访工作中的漏洞 ,堵农村干部不廉洁行为的源头。一是从建立约束机制入手 ,帮助农村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两议一组”建设 ,从而保证农村干部廉洁行政。二是从推行村务公开入手 ,在各…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这是由“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所决定的。20多年的“引进来”战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和环境条件。政府和企业都应充分认识“走出去”道路的艰难和曲折,做好准备,积极应对,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9.
近闻某村选举村主任,出人意料的是平时爱管“闲事”,敢于“唱红脸”的抓计划生育的专干得票最多,被选为村主任;而平时专做“老好人”,遇事绕着走抓工业的村副主任,却因得票寥寥落选了。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唱红脸”者照样得民心! 目前,社会上流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什么都能得罪,就是不能得罪人”之风,“好好者”不乏其人,“批评难”随  相似文献   

20.
陈俎宇 《当代贵州》2022,(51):44-45
<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争做发展“干将”、改革“闯将”、攻坚“猛将”,这是黔西南州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对广大党员干部发出的动员令。今年以来,黔西南州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分类推进、精准施治,在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的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正进行着生动实践、积累着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