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中国人民,则用更加朴实的语言回报他——在1984年国庆阅兵的队伍里,有一个横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小平您好"。人民以这样的方式向领袖道一声问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他创造了一个时代,"南方谈话"开启经济奔腾模式,"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2.
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在为英国培格曼出版社出版《邓小平文集》写的序言中说:“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郑晓国、南东风:《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版,第302页). 邓小平是人民拥戴的领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  相似文献   

3.
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五六十年代,邓小平就执政党、党内民主、党的集体领导、正确对待党的领袖等重大问题发表过富有远见的看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推进,政治体制迫切需要改革完善,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也...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11,(7):38-38
邓小平曾为百色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韦拔群题词:“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他不愧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他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其产党员!”  相似文献   

5.
肖铁肩  刘真金 《求索》2011,(9):104-106
从主体角度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人民群众不断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互动过程。人民群众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条件有: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共产党的领袖对国情的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需要以及人民群众自身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逝世的噩耗传来,宝丰人民万分悲痛,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缅怀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邓小平同志在宝丰工作战斗的情景,给宝丰人民留下了难忘印象。邓小平永远活在宝丰人民心中。1948年5月至11月,邓小平等首长率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机关进驻宝丰。当明,宝丰成了中原解放区的首府。多次战役在这里部署、指挥;兵员,物资在这里集散;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新区政策在这里制定;诸多军事、政治、文化方面的事件载入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史册,为宝丰这座古城的历史增添了光辉的篇章。古城宝丰降神兵宝丰县位于河南中部北汝河流…  相似文献   

7.
正从毛泽东同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论断,到邓小平同志"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表白;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心系人民,无不展示着领袖的人民情怀。  相似文献   

8.
井文豪  倪子君 《前沿》2009,(3):16-20
相对于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特点就是搞清首要问题,抓住两个根本;从国情出发,顺应时代潮流;借鉴国际经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些特点都集中体现了“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即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特点和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9.
坚持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刘春爱邓小平曾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2页)现在,我国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部分群众已达到小康,但收入过分悬殊的问题已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解开的困惑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为这个问题,多少年来党内一直在不停地辩论,甚至斗争。理论上的困惑,使我国社会主义长期不能摆脱贫困和落后的阴影。这是人民的困惑。当领袖无力解开这个迷时,扭曲的历史只能迫使清醒者沉默。直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从此,中国掀起了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改革大潮。在邓小平提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化、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邓小平的理论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内涵。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邓小平的人民观。一、邓小平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人”的观点他认为,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人,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主体因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他们自发形成或创造的某些生产形式,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2.
百年凝眸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怦然心跳,回首凝眸。邓小平的一生和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未出土前先有结,凌云深处总虚心”。邓小平的人生道路崎岖不平,一生经历了三次大的挫折,其中的任何一次都是常人难以逾越的,而他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越挫越勇,他不断探索,最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路线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富强之路。“他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领袖”。他以伟人的胸襟和超人的胆识,制定改革开放的政策,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为邓小平,中国有了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有了现代化的深圳;因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思想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的生态建设思想主要有:生态保护的科技建设思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化思想、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思想主要有:优先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保障;提高人民的健康状况;改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做好收入分配,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薛安泰 《岭南学刊》2006,1(6):61-65
党的建设问题始终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袖关注的重要问题,他们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的显著特色是思想上建党;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的显著特色是制度上建党;江泽民党的建设理论的显著特色是全面建设党。这些新理论、新观念、新特色都大大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为加强我们党的建设和领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在几十年奋斗历程中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大法宝,是党风建设的实质所在。党风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集中反映在能否密切联系群众上。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盛衰兴亡。邓小平同志认为,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党可能在政治上,不再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在领导上,不再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人民群众;在经济建设上,不再把人民群众作为时代的主人;在依靠对象上,不再把人民群众视为党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形成过程,认为邓小平民族理论从50年代初奠基到党的十五大予以确认,经历了半个世纪。邓小平民族理论包括: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在民族发展问题上主张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在民族法制建设上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民族工作方法上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邓小平民族理论具有求实、全面、创新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和飞跃。  相似文献   

17.
刘道衔 《前沿》2008,(8):23-26
邓小平的领导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现在领导工作中的体现。邓小平的领导现有丰富的内容,领导的作用——向导、引导、组织和率领;领导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的目的——强国富民;领导的基本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领导的态度——勇于创新;领导要讲艺术等。研究和探讨邓小平的领导观,对于全面深刻地把握邓小平的领导理论,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领导观,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廉政建设,实践党的宗旨,成功地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史佩宇 《传承》2010,(9):4-5
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事业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民本观中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著名论断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也是其民本观的根本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耄鳌黄博老人矢志不移,用蝇头小楷恭谨抄录人民领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达280多万字,写秃毛笔240余支,用去四尺宣纸1600余张,耗费墨水120余瓶,精心不在此列楷抄录了《毛泽东选集》1~5卷、《邓小平文选》、李大钊诗词、毛泽东诗词、朱德诗词、叶剑英诗词、陈毅诗词、肖华诗词……  相似文献   

20.
学习目的要求学习这一章,在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认识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认识普通个人、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特别是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历史作用,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热爱无产阶级领袖,反对个人崇拜;正确认识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的关系、划清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根本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