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要求,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任何一种政治发展要得到有效坚持,都需要政治道德伦理的支撑。这种政治道德伦理中最具核心作用就是价值取向。在我国政治发展中,科学理性,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价值取向所在;民意理性,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取向体现;公正理性,是依法治国价值取向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明是一种相对的文明,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政治,政治文明作为一种存在形态有其局限性,问题意识是推进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理性思维.从政治意识文明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过去较为少有,希望拙作能有助于人们能从政治意识文明中的"价值意识"的长期纠缠中解脱,并对政治意识文明中的"问题意识"有清醒的认识和宽容的对待,因为"问题意识"本身可能蕴涵和还原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应有境界.  相似文献   

3.
农民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是检验我国民主制度建设完善程度的重要坐标,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中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从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看,呈现出多维的发展势态,既有合法、有序地政治参与,但是抗争性、暴力性的非制度化参与方式也有了扩大的危险.为此,我们必须进行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体现了认识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的辩证统一,即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政治态度,特别是对国家和执政党的认同,不仅是青年政治社会化结果的一种重要呈现,也是影响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深度访谈,发现青年在国家认同、政党认同和制度认同方面呈整体正向态势,但也面临多元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对国家认同正向,但也有不满与担忧;政党认同积极,但也提出一些问题;制度认同相对概念化,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不足。可见,总体上当今青年政治认同更加理性、情感日益复杂,凸显了新时代下青年的本质特色,也反映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我国青年整体的政治素养在不断提升,政治认同的深度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三重理性向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又一次理性升华.从哲学理性的视角看,它至少凸显了这样几个理性向度:一是以对话沟通、倡导共识与尊重差异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向度,二是以理想信念、社会精神气质重塑为要旨的人文价值理性向度,三是以捍卫道德底线与确立行为准则为意旨的道德实践理性向度.三重理性向度虽各有侧重与偏好,但却不能分割而视,它们共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结构缜密的理性运思的有力表征.  相似文献   

7.
张旺 《求索》2014,(5):4-9
历史理性是国际政治思想史上介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的一种重要传统。主要代表有卢梭、柏克、黑格尔等人。该传统在哲学上的出发点是对人性持有双重立场,由此衍生的国际政治观一方面强调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另一方面相信人类理性能够推动国际社会和世界历史的进步。历史理性试图谋求利益与道德的统一,这一立场对于当代世界政治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是当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工作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解决这一课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在方法上必须突破单纯地局限于“一种经济体制的理论概念 (或模式 )”的单向思维和狭隘视域 ,将其如实地视为两者互动的历史过程 ,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改革和整体推进中来认识和把握 ;认清商品生产本身所具有的二重性及其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辩证统一 ,是实现这一结合的内在根据 ;重视社会主义文化精神与价值系统的建构和参与 ,是实现这一结合的重要精神基础和价值保证 ;努力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理性则是实现这一结合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代政治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理性主义似乎成为一种政治风格,它对政治的影响比对生活其他方面的影响更重要.意识形态化、乐观主义、简单化与有效性反映了政治中的理性主义的本质特征.政治中的理性主义,从情感、实践和经验视角来看都是有限的.只有意识到理性有限和节制情感的重要性,才能警惕理性主义侵入政治后带来的危害,真正做出体现良好品质的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