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教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资源,必须与社会实现良性互动。宗教与社会的互动又必然会体现宗教道德与世俗道德的互动。而宗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既取决于社会为宗教提供的环境,又取决于宗教自身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比较宗教道德与世俗道德的异同 ,分析宗教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提出可以从宗教道德入手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禁忌、戒命(或戒律)以及扬善抑恶、虔诚信仰、洁净不染、施爱、舍己禁欲、诚实不欺等是宗教伦理道德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内容;宗教伦理道德具有形式上的超历史性、具体内容上的社会适应性以及行为方式上的高度自律性的特点;正确认识宗教伦理道德,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是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现代化呼唤道德理性。首先要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其次,要正视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和强化道德一元化的价值要求;第三,要推进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的进程;第四,要建立理性的道德评价体系;第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倡导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道德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时代针对性.它为广大社会成员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观念,以及在全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准.但如何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转化成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的行动是个关键性问题.道德的内在本性决定了道德离不开信仰的支撑,所以通过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建立道德奉献和道德回报机制,以及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等途径来重塑道德信仰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分析马克思、思格斯、列宁及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宗教问题理论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论证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宗教与道德     
宗教对人类社会的道德有着深刻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不是单方面的,道德也影响着宗教,由此形成的宗教道德成为宗教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以至出现了道德化的宗教和宗教化的道德,对人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和社会发展推动宗教步入道德化轨道。这种由超俗观念向世俗现实的靠拢使宗教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也使宗教道德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有益成分和化解社会矛盾的缓冲剂。一些人利用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协调性 ,用宗教旗号制造迷信。因此划清迷信与宗教 ,迷信与科学的界限成为当前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党在对宗教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命题,本文围绕该命题,在相适应的依据、引导的途径以及引导的落脚点等几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一种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而广泛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迄今为止的所有社会形态,由于宗教极强的稳定性和继承性,从而使它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因此,怎样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宗教应该从政治、法律制度、文化等方面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通过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前进,与社会主义同生存、共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河北行唐农村的村民和谐互助组实验为个案,认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建立横向合作的村民互助网络,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对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培养村民的公共精神,形成新型的农村人际关系,推动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乡风文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际道义视角下的发展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韶彬 《外交评论》2009,26(4):72-82
近年来,减贫和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发展援助的道义基础也成为国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通过向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援助或优惠贷款,发展援助与国际道义之间具有某种天然联系。发展援助国际道义的现实基础在于全球性国际社会和全球相互依赖的形成和发展,而其理论依据则主要来源于人道义务和正义义务。在援助实践及援助制度中,这种道义关切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是国际道义论并不能取代援助国利益论,二者构成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道德建设机制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原理,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和模式。道德建设机制从功能上可分为道德教育机制、、道德评价机制、道德赏罚机制、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机制应当着力完善道德教育机制,规范道德评价机制,健全道德赏罚机制,强化社会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过程中,改变了过去共产主义道德宣传教育中“一刀切”的做法,在注重人民群众道德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一方面将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继承下来,另一方面也将原来被无限拔高的、本属于基本公民道德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发扬和细化,使之更具时代性。我们在将共产主义道德中的部分内容(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作为人类道德最高形态看待的同时,也应注重将其其中的主体内容视为中国革命道德,并将其作为民族精神加以宣传和弘扬。  相似文献   

15.
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注重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文化底蕴。当代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亟待加强国学修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需要认真学习、了解、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懂得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修养自己,提高青少年道德自律能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要“以德治国”,就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着力点出发,以新思维来重新解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及要求,探析个人品德建设对“三德”的促进作用及从个体道德修养层面提高个人品德的途径,可以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这条主干道找寻到一条能让其更加顺畅的分支渠道。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转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进信用时代的今天,中国尤需通过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立适合现时代需求的新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那么,什么是生态文明,它与政治文明的关系如何?本文对二者的科学内涵、相互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经济决定道德意识的必然性,经济人道德完善的可能性。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经济道德关系,也有利于树立一个坚定的唯物史观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