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家琴 《世纪桥》2011,(5):115-116
大学英语教学所涉及的不是简单的语言问题,它与所属的文化息息相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文化教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和解决的途径论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策略。  相似文献   

2.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提出,对高校培养和造就高民族文化素养的社会主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要正确分析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现状,遵循基本的教育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举措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丽丽 《世纪桥》2007,(4):132-132,13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自强奋进的精神支柱,是凝聚了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塑造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应重视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大学管理观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的文化观念。社会主义的大学管理观主要包括和谐管理观、创新管理观和科学发展管理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文化,引领大学和谐管理观、创新管理观和科学发展管理观。  相似文献   

5.
大学管理观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的文化观念。社会主义的大学管理观主要包括和谐管理观、创新管理观和科学发展管理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文化,引领大学和谐管理观、创新管理观和科学发展管理观。  相似文献   

6.
李志良 《理论建设》2012,(2):102-10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具有珍贵价值的优秀遗产,需要我们认真挖掘、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也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是古代家庭育德教子实践的理论升华和经验总结,其中育德教子的价值取向、励志勉学的劝导方法、敦行践履的弼教思想等至今仍具有宝贵的价值。挖掘传统家训文化中严谨自律、崇德向上的家风精髓,可以为当代家风建设陶铸丰厚文化底蕴,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与传播的态度和认知。并在对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一种保留在中华民族内部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不能被时代遗忘。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或明显或潜在的影响。但大学生们认为目前接受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比较匮乏,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力度不够,传播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范彩霞 《世纪桥》2012,(19):37-38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教师应灵活选用多种方式,以及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更多地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样才能使他们弄懂学会地道汉语,真正意义上提高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成为中国古代两千年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儒家传统中蕴含了民本、仁爱等丰富的人权思想内容,仍旧有可能对当代中国人权发展提供文化和理论支撑。脱离了古典儒家文化传统,中国的人权发展必然与表征其独立性的文化土壤剥离开来,进而迷失本民族固有的文化特质。中国当代的人权发展应当着眼于当前国情、社情,在继承中创新,发挥以儒家思想为传统基础的文化导向作用,方可使中华民族政治、法律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而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基础。而文化自信的前提条件是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其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和发展趋向。只有对本民族文化有全面深入接触、学习之后的理性认知,明白其精华与糟粕,才可能有文化自主选择之能力,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文化身份认同,才可能有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基础。而青少年阶段是传统文化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和养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键时期。文章基于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在教材,教学中已经实践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学习与情感体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能力,进而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奠定基础,以此促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相似文献   

12.
单方利 《理论学刊》2007,(11):113-116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大量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有阻碍社会发展的成分。从当代的视角看,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直接通向现代化;东亚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证明,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中国近代以来传统文化的演变告诉我们,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以经济的现代化为基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涉及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传统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和传统行为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对于制度上的问题,我们如果仅从制度本身来认识,或仅从与经济的关系来认识,这样就会陷入观念上的误区.而如果从文化上,从文化批判的角度来认识,则会形成对于制度问题的自觉,从而采取一种合理、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制度问题,从制度创新上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大学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如飞  沈素平 《理论学刊》2004,42(7):117-118
大学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培育和发扬大学文化精神,是建设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当代我国的大学文化精神应体现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核和主导的科学、理性、自由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显示出重大的时代价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认真发掘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爱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西方大学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教育爱人精神为核心和灵魂的大学文化本质上已经具备了大爱精神的某些元素.本文从基督教神爱精神和人道主义博爱精神影响的背景出发,探讨了西方大学文化中的教育爱人精神,并提出了对我们当前建设大爱精神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与传播的态度和认知。并在对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一种保留在中华民族内部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不能被时代遗忘。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有或明显或潜在的影响。但大学生们认为目前接受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比较匮乏,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力度不够,传播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挖掘并发挥我国传统孝文化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关键要做好传统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传统孝文化,以文化自觉的意识创新传统孝文化,以富有青春气息的表达弘扬传统孝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王文兵 《前线》2017,(4):13-15
毛泽东传统文化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加以改造和发展,并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传统文化观,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阐发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转型阶段,受学业、就业和成功等压力的影响,容易面临生命与人生的相关问题。而以儒家、道家、佛家为支柱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上就是人生哲学,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生命观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途径,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存在观、生命价值观、生命品质观、生命责任观和生命道德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