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时期是党的群众路线全面走向成熟的时期。一方面,随着党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群众工作的原则方针等理论问题的新概括,大大推进了群众路线在理论上的飞跃;另一方面,党在其局部执政区域把群众路线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实际工作中,不仅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也为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传承这些经验,对于转变党的作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少奇在发动群众、领导群众运动、开展群众工作中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群众路线思想。其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宣传教育人民、纠正人民群众工作中的错误倾向三个方面。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少奇的群众路线思想,不仅能够深化当时背景下群众工作的相关理论,还能够为党在今天更好地实践为人民服务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体现,是党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指针,是使党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群众路线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党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和党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路线。  相似文献   

4.
党的群众路线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紧密结合的产物,根植于中华大地,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群众路线"智慧的集中表现,体现了重民、贵民、为民、裕民、从民、顺民、信民、畏民等重要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渊源。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中的"相信、依靠、联系群众"观点、"实现群众利益"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受群众监督,对群众负责"的制度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不仅如此,由于始终坚持依靠群众阶级的根本立场、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由此在阶级立场、主体地位和利益取向上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本质性超越。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党的思想建设最重要的作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党优良思想作风的核心问题。思想作风不正,路线方针政策就会发生错误,革命必然遭受损失,党的纯洁性也就受到影响。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党的工作实践表现出的优良作风,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成为党维护纯洁性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干部和党员保持优良作风的要求,生活作风虽然是个人问题,但它对党的影响则不可小窥,生活作风对党的纯洁性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民主革命时期党开展作风建设留下的思想财富值得认真汲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党的作风纯洁问题。  相似文献   

6.
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党和人民群众两大主体系列的关系,解决的是党的事业"为了谁,依靠谁,怎么做"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上的最本源,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现实中,维护人民主体利益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各个时期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爱戴和支持。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一些弥足可贵的经验,总结梳理这些经验,将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脱离群众是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原理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大既是权力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群众工作方法丰富多彩,是党的宝贵财富,更是新形势下改进和创新群众工作的借鉴。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必须坚持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必须不断提高贯彻群众路线的水平,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必须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五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领导干部必须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2.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向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继续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取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这些创新和发展不仅在"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革命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路线作了重要论述,明确提出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从而把群众路线上升到指导党治国理政实践的新高度,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从内容上看,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表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二是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人民是决定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三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群众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党与群众的关系,阐述了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用群众路线解释党的领导;用群众路线进行经济管理和建设,同敌人开展经济斗争;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的原则,团结一切抗日的人民,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筑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群众资源是我们党须臾不可或缺的执政资源,脱离群众的危险是我们党当前面临的最大危险。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如何消解脱离群众的危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主要包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消解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消解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消解党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在群众工作中的反映,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实践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机关干部下基层、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切实做一些群众关心的事情、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站稳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打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政治基础;转变工作作风,重视制度建设,完善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协调各方利益,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朝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一系列关于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党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反腐倡廉。他认为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巩固政权和保持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今天重温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党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基本要求,其中首位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主体地位,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根本力量。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党章》规定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群众路线的内涵看,包含群众的四种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生命之源。在新时期,群众路线仍然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主体。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在深刻认知群众路线重要性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地做好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