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艳凤 《中国公证》2012,(10):41-42
转继承问题在我国《继承法》中尚无明文规定,散见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及司法部的一些批复性文件中.近几年来.中国公证协会对转继承的问题以“公证书参考格式”的形式明确下来.这对我们了解转继承和做好转继承公证确有很大帮助。但长期的理论纷争不仅导致了转继承主体与转移客体的混淆.而且引发了公证程序乃至公证书制作的紊乱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 转继承又称再继承或第二次继承,是指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分割前死亡,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转由他的合法继承人继承。实际接受遗产的人称为转继承人,有权继承实际未取得遗产的人称为被转继承人。关于转继承,许多国家的立法都有规定,法国、瑞士和原苏联的民法典中都有关于转继承的具体条款。我国《继承法》对转继承制度虽未做明文规定,但长期以来的司法实践却是承认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52条对转继承作了明确的解释:"继  相似文献   

3.
肖丽娟 《法制与经济》2010,(16):72-72,75
关于转继承中的代位继承问题,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也没有权威的判例,公证实务中对于此类问题的处理亦是摸着石头过河。本文拟从一个真实案例的剖析入手,提出应肯定转继承中代位继承人的代位继承权,以维护继承法的平等原则,实现财产在被继承人近亲属中的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4.
公证遗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规定的五种遗嘱形式之一。①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法国、日本、瑞士和我国台湾、澳门地区等均将公证遗嘱作为重要的遗嘱形式。②经公证证明的遗嘱为公证遗嘱。③《继承法》总共只有37条,自然很难将公证遗嘱的设立、变更和撤销进行较为详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李静芹  王艳玲 《河北法学》2005,23(12):148-151
作为经常发生的现象,转继承问题的解决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继承法》并未对转继承问题做出规定,因此,转继承问题在法学理论界引起了争议。明确遗产的法律地位,分析转继承的适用范围,并结合我国的夫妻财产制的规定,才能正确的处理转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稳定财产关系和家庭关系为己任的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的重要业务之一。其办证依据主要来自《婚姻法》、《继承法》和《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物权法》实施后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无疑也应成为办理继承公证所依据的重要法律。因此,正确认识《物权法》与《婚姻法》、《继承法》等在调整财产关系的分工和角色作用,正确认识《物权法》规定的物权登记、物权变动、物权优先效力等对判断被继承人遗产的影响和作用,必然也就成为继承公证实务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王建 《中国公证》2008,(8):44-45
我国关于遗嘱和继承制度的法律规定主要见诸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该法制定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5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2000年,司法部根据<继承法>制定发布了<遗嘱公证细则>,规范公证机构办理遗嘱公证的行为,以及公民设立遗嘱的法律行为.因其法律依据的局限性,<遗嘱公证细则>在完善我国遗嘱制度、指导公民设立遗嘱等方面也难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自一九八五年十月一日起正式施行,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确立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公证五类遗嘱形式,《继承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均赋予了公证遗嘱最高的法律效力。本文从公证实务出发,研究在遗嘱公证的办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及防范措施,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法律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9.
《公证法》与《继承法》分别为程序法和实体法,二者在社会功能上各司其职.本不会在法条适用上发生冲突,但本处受理的一件继承公证复查案件.却出乎意料地发生了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通常情况下.在继承公证中区分遗嘱继承和遗赠的界限并不难,但是在孙子女、外孙子女为遗产受让人的时候,由于《继承法》对孙子女、外孙子女继承地位的规定存在一定的缺陷.对遗嘱继承和遗赠的区分就变得复杂起来了。例如,王老汉和张老太育有王明一个儿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司法》2012,(7):56-59
公民的继承权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公民实现继承权的最主要形式就是顺利地继承被继承人遗留的遗产,这同样也是《继承法》立法的主旨之一。我国现行《继承法》立法中对于公民如何实现继承权的规定较为简单,尤其对于无纠纷背景下公民如何实现继承权的具体规定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而在实践中,公证机构在无纠纷的情况下办理的继承案件的数量已经大大超过法院审结的继承纠纷案件。无纠纷背景下公民实现继承权的实践要求《继承法》的立法修改过程中能够对此进行一定的支持和呼应,而公证机构在这种实践中所发挥的有效作用也应该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2.
有限公司股东资格继承公证中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霞 《中国公证》2007,(11):50-51
新《公司法》第76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为死亡股东的继承人继承股东资格提供了法律依据,也进一步拓宽了继承公证所涉及的范围。但是,以往继承公证所涉及的遗产仅以财产或者财产权利为限.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 二、继承法修改完善之建议 (一)明确继承人作出继承或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的时间继承的接受和放弃是遗产处理中的重要一环.我国遗产处理在《继承法》中没有时间限制,其弊端前文中已阐述。而对继承或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时间进行限定.在许多国家地区的继承法律中都进行了规定.有的还规定了放弃继承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继承回复请求权之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承之财产遭受侵害时,本来依财产法上之规定,即可请求返还。我国继承法上又另设继承回复请求权(《继承法》第8条),固有其存在之理由。本文通过对继承回复请求权之意义、存在理由的研究,将其定性为一种继承资格确认及财产回复之请求权,并结合我国继承法上的相关规定,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山 《法制与社会》2013,(30):240-241
遗产债务关系是债权人权利保护的基础,我国对遗产债务作了无条件的有限责任继承原则的规定.在债务清偿的规定方面,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显得过于笼统而缺乏可操作性。债权人的保护在规定不完善的情况下产生种种问题。本文从法律制度的完善方面,对关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月1日公布并实施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废止了继承登记强制公证,并进一步将不动产登记机构的职责细化为形式审查。但继承登记自身的复杂性又需要实质性审查,这就会引发继承登记公信力问题。深层次的继承登记法律问题是继承登记利害关系人权利义务的合理配置欠缺和继承登记公证收费标准一刀切问题。兼顾减轻继承登记申请人负担与保证继承登记公信力,需要将继承登记公示催告作为继承登记的前置程序。继承登记公示催告程序包括申请人、处理机构、申请审查、发布、异议处理和效力等方面的内容,应当拟定为具体法律条文纳入《继承法》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证》2010,(2):63-64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证机构办理继承公证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中国公证协会专业委员会业务规则制定程序》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虚拟财产的立法在我国还是空白,关于虚拟财产的是否应纳入法律意义上的财产进行保护也一直存有争议。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公民将精力、智力和金钱投入到互联网,从而形成具有一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财产。从这个角度我个人是支持将虚拟财产作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进行保护的,并且公证介入淘宝等网店的过世继承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办理此类公证,大体还是应遵循《继承法》、《公证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但鉴于虚拟财产的特殊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实施以来,公证部门在适用继承法条时会出现困惑,特别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内容时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我国的实际为切入点,对十四条适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公证的法律分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最为普遍的形式之一。《物权法》出台以后,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问题的讨论不但没有降温,反而愈发激烈,这与《物权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指向性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